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10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老师乐得嘴都合不拢了:“那这就更加接近《走近科学》的节目宗旨了,不管能不能重现出来,我们至少进行了科学实验,进行了科学探索和研究。好,节目内容充实了!心中大定!”
  李君阁啼笑皆非:“张老师你这就不是搞科研的态度,搞科研都是持之以恒孜孜以求,你看瞿院士他们……”
  张老师急眼了:“他是院士!研究所所长!博士后导师!我就一苦逼万金油主持人!你跟我说不着这个!”
  说完又看着水池中的翠云峰:“这得多大的实验室才装得下……”
  李君阁一脑门子的官司:“谁说用这块做实验了?少惦记我的宝贝,到时候就用家里的两口大缸!”
  张老师说道:“那就不用麻烦了,直接去你家里拍就好了呗。”
  李君阁翻着白眼:“你可得了吧,以你们节目的风格,别把我家编排成鬼屋,给我奶奶留下阴影,她可信这些个!”
  家里边的两口大缸那也了不得,川派玉雕大师王敏材的得意之作,张老师他们四处采景大闹玄虚的时间里,李君阁将缸子收拾妥当,拿泡沫裹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运到了忘忧谷。
  那里有温控湿控风控设备,可以基本满足实验需要。


第九百三十五章 实验
  当天晚上,张老师站在灯火通明的大实验室里,一边一个青珉石的大缸子,里面盛满了清水,甚至连睡莲,蒲草和斗鱼都恢复到和中秋夜一样。
  大缸子外面各罩着一个巨大的透明有机玻璃罩,玻璃罩的内面贴着各种监视探头。
  此外还有风扇,加湿器,计时器。
  一边的工控台上,林昭和苗娃两人穿着白大褂,守在电脑屏幕前,屏幕上跳动着各种监控数据。
  整个实验室除了两件美轮美奂的艺术珍品,剩下的就是冷冰冰的无影灯,工控台,贴胶地板,不锈钢玻璃墙和有机玻璃密封窗户,一看而知是一个超大无菌实验室。
  嗯,起码从视觉效果上看,一本正经很科学。
  摄影师将补光打开,张老师儒雅地站在玻璃大缸前,那激光笔的光点点在两边青珉石的大缸上:“观众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所谓会‘发烟’的石头,其实在古代文献里早已有之。而且祖先们还将它们的这个特性应用到了园林设计当中,用来给皇帝打造乘云驾雾,飘飘欲仙的奇景。”
  “我们也通过显微镜下的结构,详细比较了炉甘石和青珉石。虽然两者成分不同,但是其物理特性,有相通之处。”
  “现在我们也知道,青珉石有一种类似皮肤毛孔般的细腻微小的结构,具备亲水的特性,本身就是一种会‘喝水’的石头。”
  “这也是它作为饰品,被人佩戴之后,会容易光润,产生玩文玩的人常说的‘宝光’的原因,那是因为人体皮肤分泌的油脂,进入了这些毛孔状结构的结果。”
  “我身边的两口大缸,是蜀中玉雕大师王敏材的作品,每口大缸的重量近百斤。”
  “中秋夜发生的‘青云直上’的现象,久长居的翠云峰,并不是唯一的个例。根据这两口大缸的主人李君阁的介绍,那天夜里,这两口青珉石大缸,同样发生过类似神秘现象。”
  “我现在所处的地方,是李家沟集团的孢子培育实验中心,这里对温度,湿度,照明,气压,风速,有着比药物生产产房还要严苛的控制要求。”
  “我们将在这里,尽可能模拟出那天的天气情况,测试‘青云直上’的奇景,验证我们的推测,看看在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够重现当日的奇景。”
  说着信步走到林昭和苗娃的身边:“我身边的这位,是李家沟集团农业技术发展中心的林昭主人,这位是他的助手何苗。”
  两人一脸严肃地冲着镜头点点头,脸上还有些面对摄影机的小紧张。
  张老师说道:“林主任,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林昭指着一个电脑显示屏幕:“左边的这排数据,是中秋节我们集团采集到的天气数据,大家看,这是是温度,这里是湿度,这里是风速,那天几乎无风,这里是光照强度。”
  张老师指着其它的几个数据:“这些事什么?”
  林昭说道:“这些事空气中的烟尘,花粉,孢子等监测数据,这些是昆虫的监控数据。”
  张老师大为吃惊:“连这些都在你们的监控范围?”
  林昭笑道:“我们培养的兰科植物,对这些都是非常敏感的,要想培育好它们,一点也马虎不得。”
  “这其实还是一个环境生态研究项目,和中科院,山水基金研究所,都是实现了数据共享的,这对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都是非常有用的监控数据。”
  “这只是我们李家沟自然数据的一部分,还有水产中心的水文监测,还有兰场林场和田地的土壤监测,加上我们中心的气候和空气检测,四者合一,才是李家沟自然环境大数据系统。”
  “明年我们还将要加入一些重要的监测,测试游客人数的增加,对李家沟自然环境的影响。”
  张老师摇头感慨:“你们集团能做出今天的成绩,原因就在这里吧?”
  林昭自信的笑道:“至少有一部分成绩,和我们科研人员的努力研究,是分不开的。”
  张老师说道:“那接下来我们怎么做?”
  林昭说道:“我们的模拟已经开始了,现在时间是晚上七点四十分,离中秋夜发生云雾升腾的奇景还有三十五分钟。”
  张老师说道:“你们是怎么实现模拟的?”
  林昭说道:“这要得益于我们李家沟的信息学人才赵华强的的工控设计系统,这套系统在李君楼先生的主持改造下,已经可以实现长时间自动动态控制。”
  说完指着计时器:“从今天早上八点开始,我们已经模拟了近十二个小时中秋那天的天气情况,你看监视器右边的数据,正在跟随左边数据的变化而同时变化,这就是这套系统在发挥作用。”
  “这本来是我们模拟孢子在各种长时间极端条件下的发育情况用的,现在用到您们这个实验上,正好合适。”
  张老师问道:“那林主任你觉得我们能够重现出当天的奇景吗?”
  林昭看了看张老师,又转向镜头:“如果不能重现,只能说明我们对青珉石的了解还不够深刻,某些触发条件还没有考虑进来。”
  “我不是地质学家,对石头不了解,不过我绝不相信那些迷信的说法。”
  “我们李家沟集团能够走到今天,不是靠的什么点石成金的神迹。靠的是我们大家讲究科学,刻苦专研,齐心合力,努力拼搏。”
  这话说得在一边观看的李君阁心跳猛然加速,脑门子上汗都下来了。
  好好地做实验就做实验,林昭你没事突然扯金手指干吗?人吓人吓死人的晓得不?!
  ……
  时针渐渐指向了八点一刻,大家的心情都紧张了起来。
  青珉石大缸的表面,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终于,时针跳到了八点十六的数字。
  张老师脸上出现了一丝沮丧的神色,实验失败了。
  就在这时,显示器仪表上,几个数字突然变成了红色。
  林昭兴奋地一挥拳头:“成功了!”
  张老师一脸懵逼,又转头看了看毫无动静的青珉石:“这……算成功了?”
  林昭快速地那鼠标调出一个红色的指标:“看,空气中的湿度监测线,突然出现了一个上跳!”
  接着又指着一个数据:“这时安放在鱼缸底侧的探测器,是离鱼缸最近的一个探头,看这数据,张老师你发现什么没有?”
  张老师继续懵逼:“额,这个数值高,那个数值低,这说明什么?”
  林昭哈哈大笑:“这说明,空气中湿度变化,是来自水缸本身!是青珉石的水缸,造成了这种变化!它在向外释放水分子!”
  张老师说道:“可为什么水缸没一会变化呢?”
  林昭说道:“那是因为人眼的观察能力,远比不上仪器!现在数值还在上升,相信很快就能达到肉眼能够观察的程度!”
  张老师立马兴奋起来了:“真的?”
  林昭那手指点着屏幕:“相比我的眼睛,我更加相信它!我们的设备,我们的技术!”
  屏幕上的数值还在继续飙升,很快,两口鱼缸荷叶的边缘,水纹,石隙,草丛,瓜叶的边缘里,开始出现隐约可见的水雾。
  两位摄影师都激动坏了,青云直上的奇景,真的出现在了镜头里边。
  再接下来,已经不用林昭卖定心丸了,张老师拼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