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刑警荣耀-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愣着了,去吧。”
  “哎……”
  娜娜回过神来,忙不迭地点头。
  “小姑,那我跟着娜娜去参观参观啊,顺便学习一下。”
  王为借故起身。
  虽说是姑侄至亲,时时刻刻和长辈待在一起,也还是有点别扭。
  “行,你去吧,我处理一下工作。”
  王珺特意将王为带回公司来,主要就是要给他点好处,算是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顺便做做他的工作,看他愿不愿意留在省里。如今王为高高兴兴地拿了两万块,王珺心中一桩大事也就了了。
  至于让王为留下来,王珺原本也没抱多大的希望。
  当下王为和娜娜一起出门,娜娜嘴角含着笑,似乎觉得这事挺有趣,不过在财务室开户之前,娜娜还是忍不住劝了王为一句:“王为,炒期货有风险的,你可要考虑清楚了。”
  对其他客人,娜娜就绝不会说这样的话。
  现阶段,国人对期货了解甚少,揪个客人上门不容易,哪能再自己给吓跑了?
  王为是董事长的亲侄儿,自然不一样。
  在娜娜想来,两万就是笔巨款了,好好存着,将来干点正经事多好,干嘛非得扔到这无底洞里去?
  在娜娜眼里,王为这样的菜鸟拿着两万块就敢炒期货,绝对是往水里扔钱,还连响都听不到一个。
  “没事,碰碰运气吧。”
  王为信心十足。
  见王为这么坚持,娜娜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给他开了户。
  刚一开完户,王为转手就买进了东方交易所的期铜主力合约,并且是满仓操作。
  娜娜根本就来不及阻拦,只能目瞪口呆地看着,满眼的小星星。
  “喂,王为,你搞什么?期铜现在在盘整,局势很不明朗,你还满仓买进?”
  王为笑道:“反正是赌运气,无所谓啦。”
  这话说得牛气哄哄的。
  两万块,可是相当于普通工薪阶级好几年的工资总和,在这家伙眼里,似乎和两块钱也没什么差别。
  娜娜像开怪物般的看了他一眼,二话不说,急急忙忙跑到董事长办公室向王珺汇报去了。
  别人亏不亏钱娜娜不管,但王为的事,还是应该多关心一下的。
  听了娜娜的汇报,王珺也吃了一惊,不过王董事长毕竟见多识广,随即平静下来,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这小子,还真有个性,胆子也肥!
  既然他想赌一把,撞大运,那就让他赌一把好了。


第14章 俗人王警官
  九六年七月,骄阳胜火,天南警察学校九三级侦查专业学生王为同学,结束了自己在警校的学习生活,背起行囊,登上了南下的长途汽车。
  从云都到边城,两三百公里,不通火车,长途班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以前从云都到边城,长途班车要开上整整一天,早晨出发,夜幕降临之时才能抵达汽车站。
  前些年天南省大力提升公路交通网络,修筑了好几条公路干线,其中云都通往边城的就是高等级公路,路况很好,车行速度大大加快,差不多五六个小时就能抵达目的地。
  边城是天南省南部地区第一重镇,是真正的边境城市,和邻国之间既有陆地边界线也有海洋边界线,境内各色民族杂居,治安情况特别复杂。
  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边境贸易迅速兴起,每天流动人口大增,很多还是境外偷渡过来的水客,城市和郊区的治安情况复杂程度更上一层楼。
  省厅的很多干部,都将边城视为畏途,一说要交流到边城去工作,就等同于“贬谪”了。
  王为家里住在西城,传统的工业区。改革开放前,工业区一度是边城最繁华热闹的所在,这里住的都是国家工人,拿工资生活,消费能力高,许多的“娱乐场所”都开在这边。
  当然,那个时候的所谓娱乐场所,指的是电影院,工人体育馆,溜冰场,工人广场这种地方,和改革开放之后兴起的足浴城,KTV,大酒店有着本质的区别。
  随着国企改革持续深入,工业区迅速破败,城市建设重心东移,短短十几年时间,整个西城工业区就飞快地萧条了下去,渐渐变成了“贫民区”的代名词。
  王为家就在火车站附近。
  不是内地那种意义上的火车站,而是小火车,工业区和几个采矿基地之间特有的小火车,因为工业区的衰败,小火车线路也逐渐废弛了。
  全盛时期,小火车一天跑十趟八趟,不但运货还载客,是连通采矿基地和城区的大动脉,一度热闹非凡。现在,一天连一趟车都没有了,基本停摆。
  王为的爸爸王诚是胜利机械厂的技术工人,而且是技术骨干,正儿八经有机师的职称。妈妈叶玫则是机械厂的仓库保管员。
  因为技术落后,销售渠道没有打开,胜利机械厂早些年就已经很不景气了,依靠着银行贷款和上级拨款在苦苦支撑,撑到今年年初,终于撑不下去了,正式进入破产清算。机械厂的所有工人,全部下岗。
  王为这警校最后半年的生活费,都还是靠着以前的积蓄在勉强维持,要是再多读一年,王诚两口子恐怕连儿子读书的生活费都拿不出来了。
  眼下,叶玫卧病在床,王诚无所事事,两人就靠厂里发的生活费维持。
  据说,这生活费也领不长久了。
  大家伙都指着厂里破产之后分点遣散费呢。
  还有不少人在上访,希望上级能给安排个出路。
  在这样下去,吃饭都成问题了。
  从前些年开始,工业区的一些下岗女工就开始走上了邪路,整个工业区,有沦落成“红灯区”的危险。
  王诚夫妇住的还是老式的筒子楼,胜利机械厂甚至连给职工建个房改房的钱都拿不出,纵算和其他工厂比较而言,胜利机械厂的工人也是最穷的。
  他们不过是个集体小厂,和国营大厂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上级领导的目光更多的落在国营大厂的下岗职工身上,集体小厂基本不放在领导们的眼里。
  王为回到家里的时候,大约是下午四点多,天气酷热,宿舍区一片安静,只偶尔听到知了的鸣叫,大家伙都躲在屋子里开着风扇纳凉。
  王为家的房门也大敞开着。
  “爸,妈,我回来了。”
  王为一边嚷嚷着一边大步跨进黑不隆冬筒子楼,语气中是难掩的兴奋。
  实话说,王为同学确实很激动,花了点时间才找到这里。
  二十年后,胜利机械厂和这片宿舍区老早就不见了踪影,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楼盘,除了办案偶尔会来这里,已经和王为没什么关系了。
  昔日情形如今又重现眼前,王为焉能不激动?
  这黑乎乎的筒子楼,在王为眼里一点都不见破败凋零,反倒有着说不出的亲切。
  王诚正靠在窗边就着光亮看书,叶玫则坐在床边择菜。
  老式筒子楼是没有单独厨房卫生间的,各家各户炒菜都在走廊上,烧的是蜂窝煤,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不可避免的沾染着一层层的油污。
  自从双双下岗之后,这日子是过得越来越没滋没味了。
  远在云都上学的儿子,就成了两口子最后的期盼。
  好在儿子就要毕业了,已经确定会回到边城来工作,一家三口马上又能团聚。
  一听到王为的嚷嚷,叶玫手里的塑料菜筐差点打翻在地,忙不迭地站起身来,就准备向门口跑。她身体弱,这一下起得太急,顿时头脑一阵眩晕,一屁股又坐了回去。
  “妈,妈,你不要紧吧?”
  王为吓得将手里的包往地上一扔,疾步上前就扶住了老妈,满脸焦虑。
  “我不要紧……有点贫血,老毛病了……”
  叶玫喘息着说道,虽然面色苍白,却满脸都是笑容。
  王诚也站起身,望着儿子,脸带微笑。
  闹腾了好一阵,王为才把行李放下来,叶玫坚持亲手为儿子倒了一杯凉浸浸的茶水,望着儿子变得益发高大结实的身子,笑得嘴都合不拢来。
  老式筒子楼完全没有任何隔音效果,这边一闹腾,邻居们马上就知道了,纷纷涌过来看热闹。
  骤然见到这么多年轻了二十年的“新面孔”,王为还真的需要好好理一下脑子里的记忆库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
  毕竟这里面的很多邻居,已经差不多有十几二十年不曾见面了,需要重新唤醒脑海深处的记忆。
  王为在天南警校读书,一直都是厂里熟人朋友们津津乐道的。毕竟九十年代出个大学生也不容易,而且警校还包分配,毕业之后,铁定是要回边城来当警察的。
  改革开放之后,警察这个职业,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