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路逍遥(农民)-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不怕,却也不得不防。

潘宝山想来想去,有两处比较容易出现意外:一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串通路修建;一是综合中药基地的地块整理。

综合中药基地的地块整理的问题不大,当时他只是搭了嘴,具体操办全都由祁宏益的亲戚跟鲁少良方面联络。而且,现在鲁少良对他可以说是已没有二心,定然不会帮别人说话。

倒是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串通路修建问题较多,起码在三个方面有被下手的机会。第一是招标。这个环节由祁宏益的亲戚跟夹林乡政府直接交涉,但手续方面并不完备。第二是走了巧步子。当时是借了省村村通道路工程的光,处于违规和不违规之间,抖落出来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影响。第三是质量问题。这一点潘宝山本身也很恼火,祁宏益的亲戚为了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偷工减料的情况还不少,这虽然不是什么直接的问题,但毕竟是个缺口。

对症下药,潘宝山迅即行动。

招标环节肯定要找郑金萍,让他找当事人把所有的材料备齐、把所有的手续补齐。还有,要把当时让给王涵的那小部分工程量排除在外,把那块包袱甩给他,他自然不会多话。

走巧步子沾村村通道路工程光的事,也不难解决。行事之初,县交通局长苏断言就说过,可以纳入村村通道路工程当中,也算不上违规。不过在具体的建设标准上却不符合要求,有违规嫌疑。但这也没什么,因为地方政府追加了补助,几个涉及到的乡镇每家都出了几十万,并没有占用专项资金,这一点有据可查。另外,有将近二十万的缺口,可以让郑金萍来解决,让她授意财政所,由姜玲造表抹平。姜玲帮忙办事,当然放心。

至于道路修建的质量问题,潘宝山觉得找曹建兴最合适,他以前是农路办主任,专门搞这项工作,跟省里的相关部门都熟悉,完全可以把事情摆布好。对曹建兴,潘宝山也很放心,帮他说话走上了副局长的位子,他必然知道感恩。

第二百三十九章省调研组

一切安排妥当,再加上冯德锦也不敢让人明目张胆地捣腾,毕竟所谓的“调查”并不具备司法效力,所以也没有出现什么不妙的情况。

倒是郑金萍的表现值得一提,她谨遵潘宝山的教诲,恰好利用这个机会接近了冯德锦。

冯德锦是让王涵来暗中询问现代农业示范区串通路招标一事的,他没想到王涵也从中插了一杠子,结果只能是模模糊糊过去。

郑金萍一点不含糊,拿出补办妥善的相关合同告诉王涵,都所有施工的手续材料都一样,包括他的老表和祁宏益的亲戚。言外之意,就是要出事都出事。

王涵明白其中要义,说他只是照冯德锦指示来看看,没问题最好。郑金萍明白王涵不会挑闹,刚好可以借机跟冯德锦“表现”一下。王涵走后,她便打电话给冯德锦,说有些事只能跟他说,如果需要的话,她可以在合同上做点手脚,那样就能查出问题来。

冯德锦开始时对郑金萍突兀的电话感到很不自在,但见郑金萍有心极力向他靠拢,也就默认了她的主动入围,而且她的话听起来确实让人很高兴。

不过高兴归高兴,冯德锦转念一想还不是那么回事,合同肯定不会是单方面的,只是乡里做手脚是没用的,弄不好还会被倒打一耙。

因此,郑金平的提议被果断否定,但她从此也有效地拉近了与冯德锦的距离。

冯德锦对郑金萍的印象本就不错,长相和身条是一个方面,关键是当初他受挤压的时候,随同徐光放等去夹林调研,一直都很受冷落。那会儿好像只有在高效循环农业产业园的时候,郑金萍主动找他说过话,还把他当成领导尊敬对待。当时他觉得很温暖,所以对郑金萍也有特别的反馈,并表现出了一定的认可。只是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她突然偃旗息鼓没了动静。而现在,似乎她又鼓乐齐鸣举身而进了。

冯德锦暗暗告诫自己要稳住一点,现在可不能随意拉人入伙,因为如今他有严景标,很多人是冲着他得势而来的。可再一琢磨,其实不都是那回事嘛,就是因为得势能乘风,所以才会有众多追随者想跟在身后沐浴春风。

“郑书记,你的心意我明白,不过君子有为也要有所不为。”冯德锦不忘摆点谱子,“我们是要强健领导班子的肌体,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说到这里冯德锦就收口了,本来他还想说修改合同造假使不得之类的话,觉得那不太妥。他还是有一定自知之明的,能感觉到近期有点得意忘形,在说话和做事上都欠拿捏,所以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能因为严景标的到来而陷于盲目乐观之中,因为他要对付的祁宏益和潘宝山并非泛泛之辈。

祁宏益也算是个老油子,而且粗中带细,稍不留神就会被他给迷惑住,反过来还要遭他尥一蹶子。潘宝山就更不用说了,年纪轻轻却城府极深,一个大意便要被他反击个措手不及。

想到潘宝山,冯德锦觉得事情挺严重,对像他那样茁壮成长的苗子,得死命打压,而且越早越好。

冯德锦面见严景标,专门谈潘宝山的事。

“潘宝山的情况我了解过。”严景标道,“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人。”

“反正不能让他再顺利成长了。”冯德锦道,“严书记,他的存在就是潜存的巨大威胁。”

“也不一定,看看他能否为我所用。”严景标道,“能拉他过来的话,身边就会多出一员猛将,而且,那猛将会前途无量。”

“我看可能性不大。”冯德锦道,“当初他在夹林乡的时候,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一直呆在乡长梁延身边,但实际上确是乡党委书记黄开建的人。梁延发跟我也不是外人,我对他是有所了解的,挺活络的一个人,竟然都一点没发现。”

“哦。”严景标点点头,“那也无妨,既然他有拧不扁的犟筋头,可以换个方式用他。”

“用他?”冯德锦皱起眉头道,“严书记,你就没打算过要遏制他?”

“要综合考虑问题,争取价值最大化。”严景标道,“把潘宝山打压下去我们能得到什么?无非是痛快一下。可是如果变相地把他利用起来,帮我们去解决工作上的种种困难,不是件更让人痛快的事?”

“是,是的。”冯德锦没法子笑了,少顷又忧虑地问道:“不过严书记,那样就给了他一定的成长空间,有失控的可能。”

“只要有我一天罩在他头上,就不会失控。”严景标道,“在我的执政期内,松阳的成就,就是我的成就,别人冒不了头。”

“哦,那好,那就好!”冯德锦笑道,“严书记,据我所感知,现在大家都在盯着你,不知道你治市的施政理念是什么。”

“不着急,刚一来先稳稳,造点声势和气场再开展具体工作。”严景标笑了笑,道:“德锦,我的思路就是要改变城市面貌,狠抓城建工作,同时大力扩建新城区。扩建新城区,这虽是各地普遍的做法,但却很实用,跟风也不落入窠臼。”

“严书记当然是明见。”冯德锦呵呵一笑,“城建就是个炼金炉。”

“嗯,就不说了吧。”严景标及时制止,有些话不能摆到台面上说,虽然是私下里,但也有碍身份,“城建也不是唯一的目标,还要积极配合省里的政策要求,抓好各项重点工作。”

“是的,比如眼下的新农村建设就是。”冯德锦道,“徐光放也是很重视的,不过以前他好像没什么心思,全权交给了潘宝山管理。”

“以前那段时间他是忙着朝省里跑关系,想跟我争位子呢。”严景标道,“不过很遗憾,还是落败了。但他也不亏,因为有潘宝山帮他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倒也有声有色。”

说到新农村建设有声有色,这可不是吹嘘,新村建设作为其中一部分,大陡岭新村的典型,经过搬迁入住时充分报道后产生了极大效应,在省内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十一月初,省新农村建设第三调研组来到松阳,要实地考察大陡岭新村的建设和投用情况。

这应该是个机遇,严景标可以借机同调研组热情地相处一番,然后尽量利用省里的力量来做大新农村建设文章。然而,他却摆起了架子,没有同调研组见面,因为调研组组长谭进文是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副厅级。

严景标有意让潘宝山陪同,而且在谭进文没到之前,他甚至还把潘宝山叫到办公室,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啰嗦了几句,最后要他一定陪同好调研组。

潘宝山对严景标的此番举动感到很纳闷,这是他所没有想到的,严景标还会如此“关照”。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