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乐队的工作人员,陪着一个金发的年轻女孩走过来,那个女孩,冯一平至少是认识的。
“我介绍一下,冯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签约歌手艾薇儿,4号,她刚推出第一张专辑《LETGO》。”
不经意间,又跟一个人名人近距离接触。
“你好冯先生。”此时的艾薇儿,算是刚出道,略显青涩,虽然还是有些冷冷的,也没有成名后的傲气和气场,但胜在青春,看上去,倒是比冯一平熟悉的那个形象更清新养眼一些,特别是那双蓝眼睛,真的挺吸引人——除了真人不太高,目测不超过一米六。
“你好艾薇儿,”冯一平现在,已经过了见到明星,就想着要合影或者签名的阶段,“如果你需要休息,可以去客房。”
表想歪,他知道这样专业的歌手,在演出前,需要有自己的空间。
“谢谢!”艾薇儿打量了冯一平几眼,这个中国的年轻人,和以前接触的那些,好像很不同?
其实冯一平只是掩饰得比较好而已,他要让自己表现,符合现在的身份。
他也是有些小激动的,虽然他压根就没有完整的听完艾薇儿的一首歌,但是,艾薇儿的照片,他可是看了不少,真人总比照片真实吧。
做完头发赶回家的黄静萍,看到舞台上已经摆放了乐器,很兴奋,“一平,来的是谁?”
“我们都不熟悉的一个刚出道的小姑娘,你要见她吗?就在客房。”冯一平不经意的说。
“可以吗?”黄静萍不像冯一平这么淡定,美国的歌星,她这是第一次接触。
“我们的家里,我们的派对,有什么不可以的?”
“那我现在就去。”
不一会,她就喜悠悠的拿着一张专辑回来,“那个小姑娘真漂亮。”
拜托,你也就比她大几岁而已好不好,“哪有,我不觉得。”现在说这样的话,冯一平那叫一个自然。
……
佩奇和布林算来得比较早,排在迈克和布坎南之后,不过,一见佩奇的做派,冯一平就知道,这肯定是有事。
果然,佩奇装了几块玛卡龙,端着一杯加州本地的葡萄酒,就熟门熟路的把冯一平朝书房里推,“冯,这些天你很少去公司,关于我上次在医院的想法,我和布林讨论了很多,但暂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有什么好想法?”
“这当然是一个很好,也值得我们努力的方向,”冯一平看着楼下,有些人到场,出于礼貌,他应该要下去迎接,“我的意见是,暂时是不是可以不用考虑那些高精尖的医学难题,而是在普遍性的常见病上下功夫,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病覆盖的人群大,不论是在预防还是治疗上,一旦有所突破,都会第一时间惠及大量的民众。”
这个还真是他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谷歌后来是有涉及医疗方面,但具体做什么,他完全不了解。
佩奇原本的想法,同样还真是想关注那些高精尖的医学难题,天才吧,信奉的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如此,怎么是天才呢?
不过听冯一平这么一说,咦,好像也有道理。
那些难题的攻克,至少他拿不出时间表来,而这些常见病的研究,那就有把握的多。
而且,这些常见病覆盖的人群最多,他追求的,不就是想惠及大多数人吗?
“走,我介绍一个人给你们认识。”楼下,小奥黑同志牵着米歇尔的手,和NVTEQ公司的一位高管,此时一同抵达。
“谁啊,我有必要认识吗?”
“有必要,”冯一平推着佩奇,“可以的话,布林,我希望你们两位也能支持他,我认为,这是一位很有想法的政治家。”
“哦,谁啊?”这些方面,布林比佩奇敏感。
“伊利诺伊州州议会的参议员。”冯一平笑着说。
“州参议员?”还是其它州的,布林表示兴趣不太大。
“他正在谋划竞选联邦参议员,而且我很看好他。”冯一平说。
是啊,谁想得到,五六年后,这家伙就一步登天,入主白宫了呢?
“你好贝拉克,欢迎你,米歇尔,一路还顺利吗?”冯一平牵着黄静萍的手,迎接未来的第一家庭。
“恭喜你们,”米歇尔把手里的个包装精美的盒子递给黄静萍,“宝宝在哪?”
“谢谢你们的礼物,她还在睡觉,你还是第一次来我家里,我带你转转。”黄静萍看到冯一平他们有事要谈的样子,把米歇尔朝家里请。
“贝拉克,这两位是谷歌的创始人,佩奇和布林。”冯一平为小奥黑同志做介绍。
奥巴马今天之所以欣然前来,是因为他很明白,要想竞选更高级别的公职,募集资金的多少,是个关键因素,2000年,他竞选联邦众议员失败,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资金不足。
而硅谷,是出了名的富豪多。
“很高兴认识你们。”
“这是乔布斯先生的夫人,劳伦娜女士。”
奥巴马一听,哟,大富豪哦,马上相当热情。
“这是红杉公司的合伙人迈克尔莫瑞兹。”
“这是专门从事电动车研究的ACP公司总裁艾伦库宁。”
“这是布坎南和迈克,他们是嘉盛在美国的负责人。”
“这位是洛杉矶警察局的副局长哈特曼。”
……
向奥巴马介绍完在场的重要嘉宾,冯一平想起一件事,“对不起各位,失陪一下。”
奥巴马了然的朝冯一平点点头,他很感激冯一平的做法,有了冯一平的牵线搭桥,他相信自己的硅谷之行,肯定会有不少收获。
第二百一十四章 属于奥巴马的挑战
受佩奇的启发,加上前些天,为了说服黄静萍,他一直在想非典的事,然后冯一平就想到,有一件事自己可以做。
好像是到明年四月份,中央免掉两位防治不力的部级高官,把原来遮遮掩掩的疫情,改为每天在新闻联播公布一次之后,各地各处终于重视起来。
那会,除了到处门庭冷落,公共交通车辆里人烟稀少,那些不得不出门的人,不但和其它人隔得远远的,还都带着严实的口罩之外,冯一平另外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是,在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出入口,总有工作人员拿着手持的非接触式的测温仪,对着你的额头扫一下,看是否是体温超标。
那玩意,也就是红外测温仪,可以说是防治非典的一件利器,比传统的水银体温计效率高,因为是非接触式的,也降低了传染的可能性。
但在那会,它还是一件高档玩意,贵且不说,关键是一度买都买不到,只能优先装备那些疫情严重的地方。
同时,就是在平常的日子里,这东西用途也广泛。
简易的电子体温计固然方便,但不准确,差个半度到一度很寻常,水银体温计倒方便,但麻烦。
比如,有小孩的都知道,小家伙们发烧是很常见的事,发烧的时候,本来就是他们不舒服,脾气很差的时候,特别是在冬天,想让他们乖乖的把那冰冷的体温计夹上5分钟,慢慢捂热,不是件容易的事。
还有那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眼睛不大好,看体温计上的度数很吃力。
如果有一款价格实惠,精确度高,测量方便,又带有语音功能的手持式红外测温仪,那不也可以让它成为居家必备之物吗?
而且这价格不是降不下来,他也买过,后来售价在一到三百之间的红外测温仪很多,如果现在能做出一种一两百块的,放在便利店,也是挺好的一个产品。
神奇工坊现在比较闲,刚好可以把这个项目交给他们。
等到了书房他才记起来,现在是国内凌晨两三点的时候,休息天吵吵高志毅还说得过去,这大半夜的,总不太好,得,还是等下午吧。
“小家伙醒了吗?差不多到她该出场的时候,”冯一平敲了敲婴儿房的门,一看,米歇尔正抱着她呢,小家伙也不怕生,直勾勾的看着未来的美国第一夫人流口水,“真可爱,叫什么名字?”
“阿曼达,”黄静萍笑着说,“宝宝,妈妈抱。”
中文名字,最好是让两家大人商量着来,英文名字,冯一平本来取“An”,女孩子嘛,平平安安就好,而且和中文发音一样,但黄静萍觉得这个有些中性化,挑了好久,最后才定下来叫阿曼达,就是快乐幸福的意思。
小家伙带着红色的薄帽子,穿着一套鹅黄色的卫衣,脚上套着双粉色的小鞋,还系着条蓝色的口水巾——本来还想让她含着一个白色的奶嘴,但她对那糊弄人的假玩意儿,相当不感冒,一放到嘴里,马上就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