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平上中央台了。”梅秋萍喜不自胜对他说。
  “啊,快问问,是哪个频道,什么时候?”冯振昌也没心思扫地,跑过去打开电视机。
  “二套,已经过了,不过,会有重播,”梅秋萍放下电话,“这么大的事,一平怎么昨天通电话的时候,不跟我们说?”
  不是冯一平不说,差着13个小时呢,那时,国内正是深夜。
  第二天早上,纽约的好多报纸,比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华文的《世界日报》和《星岛日报》等,都更详细的报道了这一幕。
  冯一平这个异国的年轻人,在纽约,算是一炮而红。


第六十五章 邂逅
  作为重生人士,加上美国大选的全国投票日在即,冯一平不太想坐飞机去华盛顿,又否定了雅各布开车去的提议,大巴当然也不是个好选择,最后,斯坦福的高材生,给清华的在读生,订了火车票,头等车厢。
  四百公里,列车需用时三个多小时,相较国内的火车,这些年经历了好几次大提速,美国的这些私人铁路公司,真的很保守。
  宾夕法尼亚车站,给人的感观相当不好。
  据说最初的车站大楼很漂亮,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宾州铁路财务状况恶化,主楼被拆,而它所有的月台又都在地下,最近一次的整修,也在好几年前,在这没有阳光的地下空间里,通道墙上和地上,到处都是历史的印记以及,污迹,人流量又大,空气质量也相当一般,和地面上的繁华绚丽一比,名副其实的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雅各布跟了冯一平这几天,服务越来越周到,见小老板脸色不大好,说了一声,就朝商店跑,他这一去,花了好一会,回来的时候,老远就在喊,“冯。”
  冯一平一看,吃的东西没买多少,手上倒拿着厚厚的一摞报纸,“怎么买这么多?”
  “你看,”雅各布激动的一份份翻给他看,“都有你的报道,冯,你现在出名啦!”
  虽然吃早餐的时候,冯一平就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了关于自己的新闻,那份报纸,此时也正留在他包里,但现在见了这么多,他还是有些吃惊,这个事,真的有这么大反响?
  其实主要是因为年龄,如果他要是四五十岁的时候,做出了这样的事,不会有这么多报道,但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受到那么多资本家的礼遇,那就很有噱头。
  看着这么多报纸,冯一平感觉这地底下的空气,瞬间就清新了一些,“谢谢你雅各布,我爸妈一定喜欢这些。”
  “那我再去找找看其它的报纸。”
  于是等到发车的时候,冯一平手上,就有11份有他报道的报纸,被小时候做过报童的雅各布,细心的捆扎起来。
  冯一平拍了拍这些,他当然不会自恋到把这些拿出来看,但对爸妈来说,带给他们这些报纸,怕是比给他们带回去最名贵的礼物还要高兴。
  十点多,准时抵达华盛顿,华盛顿联合车站,比出发时的宾州车站,真的好太多。
  国内新建的火车站,除了首都西站,其它的无一不是极具现代和科技气息,但美国不一样,这的好多火车站,都建得像罗马式的宫殿一样,比如纽约中央火车站,又比如眼前的这一座。
  出了火车站,迎面就是国会山,其实也不是山啦,充其量就一个丘陵而已,只高二十多米,上面的国会大厦,冯一平在电影里见过好多次,而且一般来说,结局都不大好,各种被毁灭。
  他刚拍了几张照,接站的人就来了,可能是因为冯一平在纽约造成的小轰动吧,不但麦克多诺商学院来了一位副院长,乔治城大学,也派来了教务长的一位助理。
  这两位,并没有因为冯一平的年纪,而有丝毫的轻视,商学院的副院长甚至开口邀请,“冯,你有来美国进修的意愿吗?如果有这样的打算,我们学院会很高兴向你发出邀请。”
  “非常感谢,不过我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冯一平婉拒了他的好意。
  他其实当然有这个打算,只不过,麦克多诺商学院,虽然也不错,但是比起其它的几家,综合实力还是靠后一些。
  而且,自明年下半年开始,华盛顿这里麻烦事太多,也不是一个很适宜的居住地。
  和我们的首都不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一开始就是作为首都设计的,这到酒店的一路,路边几乎都是各种政府机构,这些建筑,大多用大理石建造,外观一般都方方正正,很多采用柱廊式立面,整体厚重而又庄严。
  乔治城大学,和美国成立于同一年,是美国最古老的耶稣会天主教大学。
  这所大学,和美国联邦政府办公厅,近在咫尺,更让人骄傲的是,现在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都是从这里毕业的。
  冯一平的演讲,被安排在商学院举行,不过,今天的这些以学生为主的听众,可没有昨天的大佬们那么好的态度。
  很简单,蓝海战略神马的,和大多数学生离得还远,另外,冯一平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排名靠后大学的在读学生,这几天,跑到他们的地盘来刷头条,难免让这些精力充沛的家伙有些意见。
  冯一平很知趣的没有再讲蓝海战略,发言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回顾今年的世界经济形势,也没忘了强调自家的《前沿》杂志上,对一些大方向精准的判断,二是明年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的一些判断。
  最后,顺道恭维了一下他们国家的选举体制,哪怕他心里此时在腹诽不已,过几天就有好戏看。
  今年美国大选计票结束后,戈尔和小布什同学,为了总统宝座的各种撕,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世界各地的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学生们,对冯一平的演讲,普遍兴趣缺缺,哪怕他预判的那些事,明年铁定会发生,但一等主持人宣布提问开始,霎那间,下面就热闹起来,一个个争先恐后的举手准备提问。
  冯一平马上明白,这些交货们,怕是没憋着什么好屁,估计都想给自己来个下马威呢吧!
  面对着台下踊跃的人群,主持人还算靠谱,开始点的都是一些比较配合的学生,比如,第一个,是个女孩子,问的是,“你第一次来美国,请问有什么感受?”
  这个问题非常应景,冯一平张口就来,“感受很多,最深的感触就是,和我的祖国一样,美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家。”
  等到第三个问题,就不那么友善,一个穿着棒球服的家伙问,“为什么你的书,会率先在我国出版?”
  这货不是个好货!不过这样的问题,此时怎么难得住冯大专家?甚至可以说是刚好帮了他的忙。
  “首先我很荣幸,哈佛商学院出版社,能看中我的作品,并且一再做我的工作,希望这本书由他们出版。其次,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想着要出版这本书,可能有些同学知道,我这本书,一开始是在我的那本《前沿》杂志上连载,作为一本定位高端的杂志,创办的时候,处境比较艰难,我希望用自己的这本书,为它吸引一些人和公司的关注。等到杂志走上了正轨,而好多读者对蓝海战略很感兴趣,出版社那边,又盛情难却,综合起来,才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
  接下来的货,问的问题更特么尖锐,“你怎么看待我们两个国家的选举制度?”
  我只是个学生和企业家好不好!
  他看了看,后面并没有让新闻采访记者进来,还是很谨慎的说,“实践证明,我们两国人民,都选择了最适合自己国家的道路。”
  好在自由提问只有三十分钟时间,结束的时候,冯一平自己暗暗的松了口气,中二少年神马的,最难对付。
  “我想在校园里逛逛。”他对雅各布说。
  “好的。”冯一平的这个要求,雅各布没意见,他也不去车上等,隔了一段距离,吊在冯一平身后。
  看着这个规模不大的校园内,那么多天主教特色的建筑,冯一平真的有些感慨,这所学校,成立于1789年,那会,还是乾隆年间,国内的读书人,当时还在潜心研究八股文,以期高中,这个差距,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路边有一排长凳,他正准备去歇歇脚,忽然看到前面的垃圾桶边,一个留棕色长发,身材飘逸的女孩子,正在那翻着什么,他走过去问了一句,“需要帮忙吗?”
  女孩子闻声回过头来,冯一平眨了眨眼睛,愣在当场,咋个是她呢?


第六十六章 和美女一起捡垃圾
  冯一平背转身揉了揉眼睛,再一看,确实,真是她!那个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