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29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明斯帮着他脱下他的羽绒服,并抱在怀里,“德国政府的态度很明确,德国经济部长代表总理府表态,政府不会收购奇梦达的股权,但会帮它找投资者。”
  看着冯一平脸上满意的神色,他补充道,“虽然他不会公开表示,但他对我们的主动,非常支持。”
  冯一平点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科恩见状也说道,“据我们所知,奇梦达也曾向欧盟争取金援。”
  “因为他们在德国雇员最多的工厂,位于萨克森州,他们通过萨克森政府与欧盟接触,寻求短期的融资,但被回绝。”
  “我们从欧盟工业执委费尔霍伊那里得知,他认为欧盟并没有可用来拯救奇梦达的工具。”
  冯一平也朝他点头,“谢谢你科恩。”
  高盛所拥有的这些渠道,尤其是政府间的关系,正是他们现在缺少的。
  “不但如此,萨克森州原本同意提供给奇梦达的1。5亿欧元贷款,以及奇梦达在欧洲另一家工厂的所在国葡萄牙,原本同意提供的1亿欧元的贷款,也已经全部取消。”康明斯说。
  “这些政府的不支持,正是奇梦达没有资金维持运营,不得不破产的原因。”
  冯一平从康明斯怀里把自己的羽绒服拿过来,“这很好!”
  他之所以一开始就问这个,那是因为半导体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关系,以至于在半导体行业的历史上,从来就不乏国家或者政府出手挽救的例子。
  这其中,还包括在半导体行业并没有什么建树的我大天朝。
  所以,那啥,我大天朝挽救的,并不是我们自家的公司,而是国外的公司。
  而那家公司,不是别的,正是目前在内存市场,虽然也在亏损,但依然牛哄哄的,只处于三星一家之下的海力士。
  99年的时候,海力士还不叫海力士,还叫现代内存,而我们都知道,现代和三星,是韩国倾举国之力托起来的两家财阀集团,但既然受国家的奶,那有时候,自然要听国家的话。
  所以在那一年,它不得不按照青瓦台的意愿,以5倍的溢价,收购了韩国另一家大集团LG的半导体部门,为此,他们贷款了超过140亿美元。
  接下来的01年,内存市场和现在一样的萧条,又到了各大厂家比赛亏钱的时候,已经更名的海力士,那一年巨亏25亿美元,导致无法按期归还收购LG半导体时欠下的巨额贷款。
  和现在一样,所有的内存厂家都盼着海力士赶快倒闭,让市场价格尽快回升。
  债权人一看,顿时急了,都寻摸着趁海力士好歹还有几斤钉的时候,找个下家给卖了,多少挽回一些损失,为此他们找到了美光。
  就像小摩吃下贝尔斯登一样,美光也趁机报了个低价,但海力士的工人不干了,他们给美光发了声明,声称一旦收购便所有员工集体辞职——不排除是韩国政府在背后鼓动。
  这下,那个喜欢飙飞机的美国大爷(美光创始人喜欢玩飞机,最后也因为玩飞机而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了进去)也没能占着便宜。
  然后,韩国的外换银行又一次出手,为海力士选了一个新的负责人,新负责人制定了好几项让债权人惊艳的复兴计划,除了把债权人的股份逐步转到股市——说白了就是让老百姓实际上接盘,另一项最重要的计划,是在中国新建一个12英寸晶圆的工厂。
  消息一出,国内好几个大城市闻风而动,最后,WX拿下来这个项目,而这个建设投资都至少在2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海力士实际值出资2。5亿。
  这个新厂的产能,在接下来几年为海力士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利润,并在市场中保持了核心竞争力。
  更主要的是,这个项目,让当时那些急着把海力士给卖了的人看到了希望,又等了几年——也就是,实际上是我们救了它(后来我们的另一座城市对三星则更慷慨,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这方面实力不够)。
  现在的奇梦达,德国不管,葡萄牙不管,欧盟不管,它在美国倒还有一家工厂,但这个时候的美国,又哪有余力救它?他们自己的包袱就已经够多了。
  “主要的原因,还是母公司英飞凌都不想管,所以这些政府机构自然也不会去管。”康明斯说。
  “要说,英飞凌也真够不幸的,”科恩笑道,“06年,他们把内存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一家新公司奇梦达,并在当年8月把奇梦达送到纽交所上市,但那次上市并不太成功,原本定价16至18美元,结果挂牌价只有13美元。”
  “英飞凌因此减少了释股数量,这也可以认为是他们对奇梦达有信心,但没想到,不过才三年不到,他们持有的77。5%的奇梦达股份,不但没有带来想象中的回报,反倒让他们的财报一年比一年难看,亏损一年比一年大,至今已经连续7个季度出现亏损,估计接下来英飞凌也都有可能会被纽交所和法兰克福摘牌。”
  呵呵,那这还真是一个坑爹的故事。
  奔驰向前奔驰,冯一平听着康明斯和科恩的汇报,越听越觉得这起并购,前景很是乐观。


第六百九十五章 费解
  出机场,沿着伊萨尔河一路西下,半个小时的车程后,就能看到在那绿树和红红的屋顶上方,那一个个错落的尖顶,慕尼黑到了。
  他们直接驶往英国公园旁的希尔顿公园酒店,这是希尔顿在慕尼黑的三家酒店中,综合条件最好的一家。
  这家酒店外观方方正正,平平无奇,嗯,很德国。
  也不是太高,嗯,很慕尼黑。
  因为慕尼黑很早就规定,市内建筑不能超过36米,地多人少嘛,就是能这样任性。
  但环境却挺好,就在伊萨尔河畔,旁边就是占地甚广的英国公园,放眼望去,满目苍翠,让人顿生心旷神怡之感。
  “英飞凌的CEO彼得鲍尔,几次邀请我们入住市中心的凯宾斯基酒店。”康明斯在进门的时候说。
  大门上挂着喜庆的红灯笼,只是,这灯笼和这酒店,略略有些突兀。
  “是吗?那挺热情的。”冯一平朝等在门口的酒店经理点头。
  希尔顿虽然也是5星酒店,但这一家希尔顿,估计会和彼得鲍尔推荐的那家凯宾斯基有差距。
  毕竟那可是世界上最早的豪华酒店集团,而德国,又正是它的大本营。
  但就像吉利的老板出入不好坐奔驰一样(也许这是他们入股戴姆勒的原因?),在有希尔顿的地方,冯一平他们当然不好住其它的酒店。
  康明斯他们就更不好住其它酒店了——还想不想报销住宿费了?
  当然,彼得鲍尔既然请他们去凯宾斯基,肯定不会要他们出钱。
  “非常热情。”科恩说。
  他们这话,搞得一边恭迎的总经理心里有点毛,所以我这是还不够热情吗?
  在平常,冯一平还有时间和他们聊几句,这会却真顾不上酒店的这些人,对康明斯他们说,“十五分钟……不,十分钟后我们在会议室碰头。”
  酒店经理有些忐忑的亲自陪冯一平他们来到总统套房,不出意外,房间里也装饰着红灯笼,墙上不但有大红的中国结,还贴着福字,居然是挺懂行的倒着贴,落地玻璃窗上还有几幅窗花。
  冯一平感觉再来上一张手绢那就齐活了,马上可以跳一段二人转。
  哦对,最好大门上再来上一副对联……
  “谢谢。”他朝经理点点头。
  经理马上高兴起来,颠颠的跑过去打开书房的门,“这是您的办公室。”
  冯一平打量了一下,这里倒挺合他的意的,简洁敞亮,“很不错,谢谢。”
  吴倩此时带着两个人,把包里的文件都拿出来放到桌上,经理连忙识趣的退出去,“楼顶是露天休息室,您随时可以用。”
  看起来真的是对冯一平的喜好有些了解。
  阿曼达此时已经拉着黄静萍跑到阳台上,指着城市里的那些尖顶,叽叽喳喳的说了起来。
  冯一平不过刚洗了把脸,还没来得及和女儿说明天的安排,吴倩便过来报告,“一平,康明斯说,英飞凌的彼得鲍尔到了。”
  冯一平一愣,这么急不可耐吗?
  ……
  英飞凌的CEO彼得鲍尔,是一位快50岁的中年男人,头发花白,有些稀疏,倒是胡子看起来还要浓密一些。
  看起来精神不错,但冯一平总是下意识的觉得他浑身上下,就和他胡子的颜色一样,有些黯然。
  “你好冯,欢迎你的到来。”见冯一平走进来,彼得鲍尔马上站起来。
  他握手很用力,看到冯一平,不大的脸上,好像都有红光冒出来,那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