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9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有什么好建议?”
  “那家原来类似eBay的阿里,你听说过吗?”孙正义说。
  “哦。”他这话,一下子引起了杨致远的注意,听没听过阿里没关系,只要它像eBay就好。
  “是这样,现在刚好……”
  冯一平如果知道了现在这个电话,一定又会对孙正义,对商场,有新的认识。
  而此时的五里坳,聚在广场上的人,已经看到由警车开道的那个壮观的车队,正缓缓驶来。


第一千零六十章 骄傲
  “盛正同志,你好!”书记握住盛正的手,霎时,闪光灯闪个不停。
  他看着挤在路两边的那些老百姓,感觉眼睛有些热起来。
  以他的阅历,欢迎的民众是真心还是完成任务,一眼就能看出来。
  现场的这些人,除了那些还小的孩子,从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到那些耄耋之年的老人,对自己这一行人的欢迎,明显是发自内心的。
  他走向一个呵呵的笑着的老人,握住他的手,“老人家,你好啊,今年高寿啊?”
  “今年啊,82了。”腰有点驼,穿着件双层翻领黑色棉衣的老人家,笑得裂开了嘴,用手比划出82来。
  没等书记说他看起来还很硬朗,挺健旺的话,老人握着他的手说,“领导,我们的日子好起来了。”
  声音很大,里面还有掩饰不住的骄傲。
  之前,五里坳也不是没有领导下来,当然,级别肯定没有今天的这么高,而那些领导下来,一般都是带着物资来的——扶贫物资。
  一般是米、油,还有衣服。
  现在也经常有领导来,不过,除了视察,不是来参观,就是来取经的。
  是啊,日子好起来了!
  书记抬眼看着这个可以说独树一格的城镇,看着这个现代化的广场,看着广场周围的错落有致的高楼,看着河对面那连成片,一直向上方延伸的住宅区,看着远处的山上,那依稀能看出轮廓的建筑群……
  尤其是看着眼前的这些老百姓的穿着,看着他们的脸色,日子,是真好起来了。
  “老人家,天冷,早点回家吧,好好保重身体。”
  “是,”如果是新闻里常见的套路,老人这会应该说些感谢的话,感谢党,感谢领导,但他没有,“我赶上了好时候。”
  老百姓的话,就是这样朴实简练,但又充分表达出了自己的感情。
  一个“好时候”,就比那些铺陈的感谢的话,要有力得多,自然得多,真诚得多。
  “老人家,好好保重身体,以后我还来看你。”书记双手握着老人虽然洗得干净,但依然很粗糙的手说。
  他和省长,和老百姓是握手,但到了硬被省长拉在身旁的冯一平那里,就没有这么正式,年纪大的,一般都是随意拉着他的手寒暄几句,“这次回来,要多在家里呆几天,不要太累咯。”
  或者是在他身上拍拍,“好好的,有功夫,一定到家里坐坐。”
  年轻点的则是直接得多,“一平,我们等着你收拾网上那些胡说八道的家伙。”
  或者是,“今年在镇里会上什么新项目?”
  作为这次在场的媒体中,背景最硬的一个团队,金诚的摄制组,自然占据了最好的机位,当然,随着周宁的到来,他们配置了不止一位摄影师,除了固定的,还有移动的。
  他和周宁也站在一张矮凳上,看着里面那热闹的场景,9成的注意力都放在冯一平身上。
  “这么受欢迎的商人,你以前见过吗?”周宁在金诚耳边喊道。
  “见过,”金诚大声说,“不过,没有见过这样的。”
  “哪样的?”
  “你听听看,所有人,不说那些比冯一平年纪大的,就是和冯一平年龄相仿的,也都是叫他的名字,而不是称呼冯总。”
  “我也注意到了,”周宁用力的点头,“这说明,在他们心目中,冯一平不止是一个成功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商人。”
  “他是亲人,”“他是家人,”两人异口接近同声的说。
  这话的潜台词是,冯一平的家乡人,喜欢的是他这个人。
  一声“冯总”,尤其是家乡人的一声“冯总”,看似是尊重,是佩服,但是,距离感就出来了。
  那些衣锦还乡,被家乡人围着叫各种总的商人,那些人之所以围着他,多半不是因为他的人,而是他的钱,他的地位。
  当然,这样的区别,有些人无所谓就是。
  “谁说我们的农民兄弟没有组织纪律性?”省长坐在电动车上,回头看着广场上那些被劝回家,没有跟上来的民众,一边向聚集在路边的民众挥手,一边和书记说。
  “是啊,”书记点头,“你有没有觉得,这里的人,这里的面貌,和其它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
  “上次回去后,我就想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大的不同,是这里的老百姓,知道现在的好日子的来之不易,知道珍惜,也觉得骄傲。”省长说。
  而不少地方,不少早就富裕起来的人,则觉得自己所享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应当的。
  “他们值得骄傲。”书记说。
  ……
  工业园综合楼的多功能厅里,以两位省领导为首的各级领导,站在一块巨大的图板前,听着冯一平介绍嘉盛今年的一些新举措。
  “在得到镇里的支持后,这一块,包括山地和平地,我们目前正在进行土建工作,建成后,这里是电商园区的第一期。”
  “未来主要针对以家庭为单位的商户开放,主要从事各种农副产品的加工,以及有我们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的生产。”
  “所生产的所有产品,将统一通过嘉盛旗下的电商平台销售,为此,我们将在园区配置电商销售辅导专员,对各商户提供全方位的协助,从商品的选定,到商标和外包装等形象设计,以及线上的营销……等等,争取进驻一家,成功一家。”
  “……园区首批投建的公共建筑,是一座配置完善的检测中心,这里可以检测园区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确保它们至少要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嗯,是一平你一贯的做法。”书记说了一句,领导们纷纷大笑。
  “那么,镇里对这个项目,能提供哪些支持?”他背着手问站在一旁的盛正。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行政审批,从优惠政策到金融支持……我们也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各种细则。”盛正说。
  “具体的呢?”书记问。
  “我们会派人上门一站式为进驻的商户办理各种证件;我们和各银行紧密合作,在了解商户全面信息的基础上,由镇里成立的一家专门公司担保,争取他们对资金不足的商户快速办理小额贷款;在头三年,对所有满足条件的商户免税、免租金……”
  盛正无比顺畅的说出镇里对冯一平推进的这个新项目,制定的相关配套计划和政策。
  “嗯,不错,言之有物,将来一定要注意落实。”
  “请领导放心……”
  书记打断了盛正的话,“是要让外面那些信任我们的老百姓放心,是要让一平这样为我们的民众的幸福努力的企业家放心。”
  “对,您说得对。”盛正还能说什么呢?
  其它的那些领导也是一颤,看来以后在书记面前,有些套话要少说。
  “说说你们对这个园区的规划。”省长及时的接过话头。
  “一期工程完工后,园区将可以容纳500户商家入驻,我们希望在第一年,能够至少完成一个亿的销售。”冯一平说。
  “一户至少20万,”省长马上说,“这就是让至少500户家庭富裕起来。”
  虽然一年的销售额只有20万,但这是以农副产品为主,就以冯一平他家最开始卖的糖炒板栗算,还按6块一斤算,20万,就要卖3万多斤,平均一天近百斤,已经相当不错。
  其它的,比如红薯干,或者是花生瓜子这些,一年销售个20万,同样不是小数目,而因为原材料可以资产一部分,加上本地收购的原因,至少能保证两成到两成五的净利。
  一年四万的收入,放在此时的国内的农村,那不是一般的不错。
  而且,这样的生意,又能兼顾家里的农活,还用不上全家人一齐上阵。
  这近乎于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额外增加的收入,如果儿子儿媳在镇里上班,他们一家一年下来,收入破十万,大有可期。
  更何况这些商户能对上下游的带动,能带来的就业机会……
  “我们也希望借此带动大家的创业热情,其实,这个园区里的很多工作,在自己家里也可以做,当然,集中也有集中的好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