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采用同样的方式,但他们的诉求,却并不一致,近年在西方力量越来越强的“绿党”,是最活跃的一批,此外还有反对全球化的、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反对气候政策的、呼吁关注贫民权益,以及动物保护组织等等很多。
他们的方式,也将多种多样,按惯例,估计今年又会少不了有一些美女,会用不穿衣服的方式抗议,或者是来吸引更多的人,对她们关心的问题的关注……
也正因为如此,在那些参会的嘉宾,大多还在路上的时候,大批的媒体从业人员,已经先行抵达达沃斯小镇,虽然会议还没开始,这儿就已经有不少干货。
此时的媒体中心,更是人头攒动,好多记者,这时正在翻阅那足有半尺高的与会嘉宾资料介绍,看他们心仪的采访对象,会参加哪些讨论会,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这其中就有来自东京的加藤,他是日经新闻社的优秀记者,是日经新闻报道本次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主力。
作为美国的小弟和马前卒,一般而言,他们最关注的,首先应该是美国政治人物,其次,自然是他们国家出席论坛的嘉宾的情况,但是这一次却有些反常,他首先翻阅的,是中国方面将要出席的嘉宾的介绍。
他的目光,略过一个个名字,最后,在冯一平的介绍处停留下来,在他详细的记录冯一平将要参与的那几次讨论会时,细心的他发现,和其它地方的光洁如新相比,这一处已经有了很明显的翻阅痕迹。
看来,关注他的,不止是自己一个人。
“走吧。”加藤朝还在电脑上查阅相关信息的助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关注他,那自己更要好好准备。
……
在冯一平刚出发不久,马灵正在和团队讨论和这次年会有关的问题,“达沃斯专题的工作进展如何?”
现在,已经彻底打开局面的Youtube,是再也不用为内容发愁,现在最新的数据是,每30秒,网友们就上传了1个小时时长的视频。
在这么多视频里,淘出自己关注的那些内容,已经变得慢慢复杂起来,作为平台方,对一些重要的事项,他们已经开始设立专题。
去年的美国大选,就是他们一次成功的实践。
“非常不错,目前已经收录了几千条视频,我们正在进行分类。”
“不错,这个专题里的内容,一定要保证质量。”
这个保证质量的主要内容,大家都清楚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避免那些攻击美国政府或者政要的视频,造成太大的影响。
结合目前的形势,这是有大概率会发生的事,而美国,其实也是一个讲究政治正确的国家,作为平台方,Youtube可不希望自己惹恼政府。
尤其是911之后,政府对这方面的管控,愈发严厉,有些具体的事例,就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
911之后,在一向鼓吹言论自由的美国,已经有不止一位美国公民,因为有攻击美国总统的言论,而遭到调查。
Youtube作为目前市场上最成功的视频网站,用户遍布世界各地,在这样的问题上,自然要慎重。
这时,手机震动起来,马灵拿出来一看,顿时脸色变了一下。
这个电话,之前她好几次没接,但是现在,却是不接不行。
她马上站起来,“你们继续。”
她拿着手机,匆匆的来到办公室,关上门,先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按下通话键,“你好!”
电话的另一边,有些安静,安静到马灵好像都能听到无线电波传递的声音。
她直直的坐在桌前,准备面对接下来的任何话语。
又过了一会,那边才传出声音来,“你好马灵。”
说完这之后,那边又安静了一会。
“你好黄。”马灵说道。
沉默了一会之后,那边再一次开口,“这两天你方便吗?我们是不是可以找个机会见见面。”
这一天终于来了,本来有些紧张马灵觉得自己反倒踏实了下来,“好的,我都会挤出时间来,完全可以就你的时间。”
那边又有些沉默,可能是习惯性的吧,“那好,要不就今天,不,明天中午,地点你定。”
虽然通话的这个黄静萍,和自己见过的那个温和爱笑的黄静萍,有不小的差别,但她在电话里的态度,还是让马灵有些意外。
时间定在中午,又让自己确定会面的地点,这无疑会让马灵觉得有些轻松。
“好的,定下来后我通知你。”
“好,”那边这次没有沉默,“我等你电话。”
这次,轮到马灵沉默了一会,她听着电话里的电子噪音,想了一会,“黄,我……”
“嘀嘀嘀。”那边已经挂断了电话。
第八百六十九章 优待
“下面就是苏黎世。”经过近十四个小时的飞行,他们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
离开圣何塞的时候,是上午十点多,苏黎世时间,现在依然是十点多,不过是25号的上午十点多。
“真漂亮。”冯一平由衷的说了一句。
在高空俯瞰,最吸引人的,是旁边雪山耀眼的白,以及城市周边深翠的绿,还有城市东南那宛如一轮新月的苏黎世湖。
这些且不说,在市区,也能看到大片的绿色,难怪说这是湖上的花园城,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
“这是欧洲最富的城市。”迈克说。
“全瑞士银行的总部都设在这里,还能不富?”桑德伯格说。
这确实是苏黎世最显著的特色,包括瑞银在内的全球闻名的瑞士银行业,以及世界上的众多私人银行的全球或者欧洲总部,都集中在这里。
这里的班霍夫街,被很多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街,据信每年从这里调动的资金,超过世界资金量的20%!
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金融之都。
冯一平他们,也很快和这里的银行业有了亲密接触,他们刚抵达苏黎世国际机场,瑞银的接机人员就已经在机场候命。
“你好卢卡。”冯一平一眼看到了站在前面的那位中年人,正是自己的客户经理。
“你好冯先生,”已经三十多岁的卢卡恭恭敬敬的跟冯一平握手,然后指着身边的那位个子不高,带着黑框眼镜,寸头有些花白的人说,“冯先生,我给您介绍,这位是我们是的马特奥副总裁。”
那位看起来在50岁开外,非常沉稳的马特奥副总裁笑着跟冯一平握手,“冯先生您好,欢迎您来到瑞士。”
“谢谢,很高兴认识你马特奥先生。”
竟然是副总裁?跟在冯一平身后的迈克他们三位听了,还真有些吃惊,从今天开始,来到苏黎世的富豪,可不是一个两个,而瑞银的副总裁,显然不会太多,就说十位吧,那不是意味着冯显然是瑞银十位最重要的客户之一?
不过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
不过才二十多岁,就已经以一百多亿美元的身家,跻身福布斯世界富豪榜的前二十,而旗下的业务,一直在高速发展中,成长空间无限,瑞银能给他这样的礼遇,也并不奇怪。
都不用精算师,硅谷的好多工程师就能看出冯一平的成长潜力,他坐上福布斯富豪榜的前几位,一定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会以多块的速度坐上去。
“冯先生在瑞士的所有行程,都由我和卢卡负责。”马特奥说。
迈克和伦道夫有些无力的翻了个白眼,竟然是由瑞银的副总裁提供贴身服务,这样的待遇,怕真是没几个人能享受得到。
“谢谢,不过真不用这么客气。”
“应该的冯先生,”卢卡拉开一辆奔驰车的车门,马特奥比划了一个“请”的手势。
冯一平看了看表,“我们需要直接去达沃斯。”
“没问题,”马特奥爽快的说,“只是我们银行希望,接下来的几天里,能有幸请你到我们总部做客。”
“我很荣幸。”冯一平笑着说。
他本来就安排了苏黎世的相关行程,他是忙,但是那种可以自己做主的忙,这难得来一次瑞士,总得抽时间逛逛。
苏黎世看起来,自然很现代化,但并不是国内的那种现代化,就从建筑上来说,不但保留了很多一看就有年头的建筑,很多明显新建的建筑,同样和这些老建筑很协调,依然是上个世纪,或者19世纪的风格,非常和谐。
虽然这是一个旅游城市,但整体看起来,却非常静谧,哦,可能现在并不是旅游旺季。
这一点,马特奥也马上做了说明,“苏黎世的夏天,是最适合来旅游的时节。”
“我想我一定会创造机会来一趟的。”冯一平说。
客观的说,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