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宋-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先生发完卷子后搬了张椅子坐在讲台上,目光直直地落到王雱身上。
  王雱乖乖摊在考卷,摆出稿纸,开始审题。就像冯胖子说的那样,自家爹娘肯定知道自己儿子的水平,他要是敢胡编乱写王安石还真能让他到州学当旁听生!
  现在问题来了,他要考几分好呢?这次期中考题目的难度是高呢,还是低呢,还是适中呢?
  宋朝的考题,首先是经义。
  所谓的经义就是找本书切一句话出来,让你联系上下文解释解释这话啥意思,讲讲你的见解。上下文在卷子上是不存在的,它存在于你的脑子里。王雱扫了几道经义题,发现自己脑子还算好使,几句话都能看懂。
  其次是诗赋,诗歌体命题作文。
  这个对王雱来说有点难,毕竟以他的文学水平写写打油诗还差不多,不过嘛,他还小,诗写得不好不要紧。他爹让他学写诗时还私底下拿曾叔父给他举例,说他曾叔父就是不会写诗吃了亏!
  王雱听了更加心安理得了,看看,曾叔父不会写诗都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会写诗还得了!得给别人留点后路!
  还有个对许多人来说比较难的就是策论了。
  策和论其实是两种东西,策是针对考官提出的某个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论则是针对考官给出的某个典故或者某个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种议论文最容易看出考生的政治倾向,是以策论考核的除了文化水平之外,还有考生的立场!这决定了考生们除了埋头苦读之外,还得把握朝廷风向,看看这科考官看重什么,别在破题的时候取了与考官相反的立意。
  王雱愁眉苦脸,瞅着题目犹豫着要不要开始答题。他的烦恼是,这些题目他好像都能答,根本摸不清它们对正常学生来说难不难啊!
  王雱抬头环视一周,周围的学渣们或银牙紧咬,或悄悄抠脚,或仰头灌水,总之一个两个都急得抓耳挠腮,显见这题目对他们而言是挺难的。
  不过,这可是学渣班,几乎都是走后门进来的高价生。
  王雱眼睛转了一圈,冷不丁地对上先生凶气腾腾的鹰目,他一激灵,乖乖开始答题去了。
  王雱答题答得溜,刷刷刷地把经义题完成了,这场期中考没考作诗,剩下的就是策论。
  王雱看了看题目,发现这次考的是试论,写议论文来着,简单得很。先破题,后立意,然后绕着立意列一二三点论点,最好能旁征博引,化用一些名人名言之类的。
  王雱想了想,捏着鼻子慢腾腾地对着题目写自己的第一篇应试议论文。他不想表现得太突出,所以等其他人都陆陆续续交卷了才把自己的卷子交上去。
  小胖子冯茂考完试立刻放飞了,呼朋唤友要一起去吃顿好的庆祝庆祝,王雱也被他拉了过去,用的还是那句话:“同是天涯沦落人!”
  周文一直侯在外头,见王雱和一群看着就不怎么靠谱的州学学渣走出来,默不作声地上前跟到王雱身后去。
  冯茂自己身边也有俩随从跟着,因此也没在意周文的出现,拉着王雱就往青州最好的酒楼走。
  宋朝饮食行业非常发达,开封就有七十二正店——所谓的正店,意思就是挂牌经营的正经酒楼,有资格自己酿酒的那种。其他的店叫脚店,得从正店买酒去卖。
  青州虽不如开封繁华,正店也有许多家,冯茂一行人到了酒楼了,叫了不少好菜上来。
  因着还没到休沐日,明儿还是得去上学的,冯茂没敢要酒。他把蔫耷耷的小白菜王雱当成学渣同道,坐下就把王雱引荐给其他人,还豪气地对王雱说:“这酒楼是我家开的,你不必与我客气,想吃什么尽管点。”
  出来吃饭当然是人多好,人多嘛,能点的菜就多!王雱也没推辞,差遣周文回家去和吴氏说一声,他与州学的学生们在外头吃饭。
  饭菜还没上,学渣们就着噩梦般的期中考对起了答案,结果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没记住考题出自哪本书,大家一起全军覆没。
  冯茂读书天赋不高,打探情报的本领一溜,喝了口茶就开始吐槽:“听说这月试之风是从太学那边传开的,国子学随后效仿,近年来各地州学县学也跟着学了。”他压低声音和座上的同窗们分享自己的第一手消息,“知道当初一力推行这事儿的是谁吗?”
  王雱心里咯噔一跳,觉得这话题有点不妙。
  其他人则摇头表示不知晓。
  冯茂揭露谜底:“是咱们知州!”
  王雱:“……”
  冯茂又起了另一个话题:“让我们到各个村学去给那些个小孩开蒙的也是咱们知州!范师兄就是知州的儿子!哦,还有另一个人也出了力,就是咱们的王通判!哎,要换了别人我肯定不服气,可我爹说人家王通判都已经这么牛逼了,还经常亲自下乡去——上回不是有个地方闹眼疾吗?我爹说王通判为了帮那边的百姓治病,亲自汲了好几天水给神医做药引!”
  其他学渣听了,都表示很服气王通判这做法,人家不是坐在府衙里说“你们给我下乡去”,人家自己也去呢!
  王雱听着他们吹王安石,心里美滋滋的。不过吹归吹,这群走后门进州学的小纨绔对下乡这事儿还是心有余悸,都觉得范仲淹和王安石给他们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按冯茂的说法,那就是苦得他掉了足足好几斤肉。
  听着他们开始交流起下乡时遇到的种种苦事难事奇葩事,王雱聪明地决定先不告诉他们王安石是他爹以及这件事还是他撺掇范纯礼去牵的头。
  说了,这饭可能就蹭不成啦!


第六十一章
  王雱蹭了顿饭, 感觉很不错。他本就是会玩的人, 冯茂他们的许多话题他都插得上话, 一顿饭下来已经和学渣们打成一片。
  冯小胖子为人热情,一个劲地劝他吃菜, 临分别前还殷殷地抓着他的手让他有空多来找他们玩。
  等和王雱分开走了,才有人犹豫着对冯茂说:“我怎么觉得王雱这名儿好像在那儿听过?”其他人也表示有同感。
  冯茂一如王雱想的那样心宽体胖, 丝毫没在意这点小事, 带着小伙伴们回州学去。
  这州学的住宿制度也从太学那边学来的, 只不过地方上管得宽松一些, 放学之后可以允许学生到外面晃荡。
  冯茂几人才刚走进州学,便见一群人迎面走来, 是冯茂深恶痛绝的学霸团体。
  这群人吧,出身比他们高些, 脑筋比他们好使些, 平时整日用鼻孔看人,牛气得很!
  冯茂极其讨厌这个学霸团体。当然, 他还不知道学渣和学渣两个词儿,他只是单纯觉得这几个人很讨厌。
  对面的学霸团体显然也很讨厌冯茂,为首那人见他们吃得肚子滚圆从外面回来,与左右嘲讽起来:“酒囊饭袋的囊字怎么写来着, 我好像忘了!”
  “我也忘了。”另一人也高声问, “酒囊饭袋的囊字会写吗?”
  冯茂狠瞪着他们,捏紧拳头想要冲上去揍人,脑中却忽然闪过他父亲的身影。
  他父亲一辈子只想当个富贵闲人, 安安乐乐地过日子,可有了他这个儿子之后就一直在求人。
  求别人给他开蒙,求别人让他进州学。
  他娘对他说,在他出生之前,她从来没见过他爹和别人弯过腰。
  比嘴皮子比不过,打又不能打!冯小胖子咬咬牙,带着其他小纨绔绕开那几个家伙走了。
  几个学霸团体成员见他认怂,不屑地撇撇嘴,讨论起夫子们所说的那个“八岁小神童”来。
  虽则夫子们把那八岁小神童安排在学渣那边参加考试,但是夫子们可是对他们说过的,这小孩不一般,他们要是不认真点小心被人家小孩比下去!
  为首的人说:“怕什么,今天不是有人看见那小孩和冯茂那群人一起出去了吗?小孩子是最经不得诱惑的,多和这些酒囊饭袋凑一块,神童迟早也变蠢人。”
  “我听说那小孩是王通判之子,又得知州喜爱,厉害着呢。”这些人对青州府衙的了解显然比冯茂要强一些,因此有人已经知晓王雱的身份。
  “通判又如何,”为首那人冷哼,“便是知州,过个两三年也是要走的。”
  ……
  另一边,王雱吃饱喝足回到家,吴氏免不了关切地问:“去哪儿吃的?一起去的都有谁?吃得惯吗?要不要我再给你热点吃的?”
  王雱一一答了,和吴氏细说起自己新认识的几个朋友。
  冯茂一行人虽不是根基深厚的地方豪强,家底却都颇为殷实,人呢,说不上才华绝伦,品性却都很不错,与人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