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宋-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轼被王雱一句话堵住了,冷哼道:“你当我是什么人?我会害怕?写就写,我就不信了,这些人还能撕了我不成!”那些狗屁倒灶的烂事,苏轼也是看不过眼的,他可不怕得罪那种渣滓!
  王雱朝小女娃比了个捏紧拳头竖起拇指的手势,又往苏轼那边比划比划。
  小女娃可喜欢这个小叔父啦,当即心领神会地学着捏紧小拳头竖起两个大拇指,奶声奶气地夸苏轼:“爹爹,棒!”
  苏轼:“……”
  看着女儿才见王雱没几天,已经这么听王雱话了,苏轼决定带王雱出去外面转悠,坚决不能让王雱有太多机会接近他的一双儿女。
  王雱在凤翔府祸害完朋友,又转悠去永兴军那边见老朋友曹立,了解一下西夏近况。
  今年开春西夏那边吵得挺厉害,种粮的、种棉的争持不下,酒商希望能种更多粮食来酿酒,种棉的棉农又觉得他们卖棉更赚钱,可以直接买更多粮食!
  为了防止耕地大面积变成棉田,西夏朝廷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改耕地为棉田,还扫掉了几个私自买卖棉花的私市,抓了批人、毁了些棉田以儆效尤。
  许多棉农掏钱买粮种不得不种回粮食。可由于地力流失,庄稼长得不大好,如今春去夏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西夏百姓都是一脸愁色,忧心今秋粮食产量不好或者遇到天灾人祸,一家老小活不下去!
  曹立说完平夏计划的进展,才与王雱说起新得来的消息:“前几年西夏国主李谅祚清理了坐大的舅家,夺回王权,两年前另立一后梁氏。梁氏原是汉人,立后之后引导李谅祚变更制度,去番习汉,广开耕地。”
  王雱道:“听着倒不错,是个聪明人。”
  曹立道:“但梁氏对大宋不友好,时常派人骚扰边境,抢掠粮食。”这种聪明脑子长在敌人身上可不是好事,尤其是梁氏原本是汉人,很清楚大宋是什么情况,对付起来怕是比较困难。
  当然,这对曹立来说不算什么,他琢磨着引梁氏的人来个大动静,他能顺势把几年前被西夏占去的屈野河一带弄回来。
  毕竟,朝廷很讲究师出有名,梁氏动静搞大点他就能直接打过去了。
  王雱对曹立的打算很支持,并给他介绍了一个小伙伴:王韶。
  王韶也是个好战分子,对西夏和吐蕃屡次侵边很是不满,天天对着舆图琢磨着怎么把好地方拿下来,并坚持不懈地给武学生员们洗脑:有了这块地,我们的兵就不愁没马了!
  虽然曹立与王韶没直接交情,但王雱把王韶最近的著作带来给曹立了,他相信这两个人十分相近的好战思想绝对能摩擦出耀眼的火花。
  曹立默不作声地收下王雱带来的王韶新著作。
  王雱拜访完驻扎在西北的朋友们,带着蔡旻马不停蹄地往开封赶,免得出差时间太长被人喷。
  他们回到开封时,三月之期已到,理账工作再一次回到正轨。打了足够多的补丁之后,很多一眼能瞧出来的问题都离奇消失,账面别提多好看。
  王雱把理清旧账的工作甩给陆续归来的三司成员们,拿着新账目去和韩琦感慨:“您看看,这账齐齐整整的,漂亮!您的手段当真了得,我得多和您学学才行。”这事要没韩琦的交游和平衡手段,很容易被人活活撕了。
  韩琦心里挺矛盾,这小子不在眼前时他挺想念,在眼前吧,又很想揍他一顿。这小子是潇洒地拍拍屁股跑了,他和蔡襄可是被摆在火架上烤——若不是官家一力支持此事,他们怕是已经被人生吞活剥了!
  对上这人见人烦王小雱,韩琦只能无奈赶人:“走走走,少来烦我!”
  作者有话要说:
  王小雱:人美心善韩大佬,不要口是心非!
  *


第一八六章 人人争读
  王雱去招惹完韩琦; 感觉韩琦怪不容易的; 接司马琰下班时又和司马琰感慨:“韩相公; 好人呐。瞧瞧人家那手段,瞧瞧人家那心胸; 着实了不起!”
  司马琰觉得是王雱运气好,总遇上这样的上官; 要是换个容不下后辈或者心胸狭隘的; 早把他给掐死了。司马琰忍不住问:“以前你也是这样折腾别人的吗?”
  司马琰问的自然是另一个“以前”。
  王雱想了想; 说道:“以前很多老师对我也是很好的。还有些很棒的领导和投资人; 个个都是好人!尤其是我腿出了事那会,老师们全都怕我想不开; 拼命给我揽事做,可把我忙得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几天家。”他笑了起来; “你肯定想象不到; 我老师一个人人敬仰的老专家跑去和人拍桌子骂人——‘放屁,他又不是靠腿吃饭的!’”
  后来他出过国门; 入过深山,进过大漠,探过大洋,感受过两极的极寒与赤道的极炎; 短短十余载走遍大江南北、看遍广阔世界; 自然也就不再拘于一己得失、哀于身体伤病或求而不得的感情,面对什么都轻松从容。
  司马琰轻轻扣住王雱的五指。
  王雱转头看她,脸上仍是带笑:“不管什么时候; 我遇到的都是好人多。”即便重来一遍,遇到每一个分岔口的时候他可能还是会做相同的选择。
  司马琰点头。
  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王雱那样的人生,遇到的每一个人、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改变着王雱,而王雱又在影响着周围的一切。
  这样的王雱到底会让未来走向什么方向,对于司马琰来说是一个也许花上两辈子都无法得出结论的课题。
  王雱牵着司马琰的手溜达去买了糖渍梅子,迎面又撞上赵概。王雱很不把自己当外人,兴冲冲跑上去请赵概吃梅子。赵概道:“不吃,酸牙!”
  王雱作罢,又和司马琰一起送赵概到家门口才自行回去。
  赵概回到家与老伴说起王雱这人,一脸的一言难尽。就算是自家子侄,也没王雱这样殷勤的!
  到七月底,王雱收到了苏轼托人送到开封的《凤翔经验》,里头不仅有陈希亮杀伐果断的砍头政策,还有苏轼本人的养猪经验。不,养殖经验,不仅养了猪,还养了鸡,养了鸽子,以及圈池塘养了鱼,养了王八,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全都养了,堪称是养殖专家。
  苏轼以养殖鸽子为例,阐述了烤乳鸽的美味,比表示凤翔很适合种植紫苏,紫苏烤乳鸽味道非常特别,隔壁陈知州闻了都说香!
  王雱将这本《凤翔经验》走程序递了上去。
  众人看了都觉得,这两个人不愧是好友,搞事水平不相上下!你写经验就写经验,做什么把烤乳鸽写得那么香?
  第二天,入城的菜贩都被一众官员派去买菜的仆从问过这样的问题:有鸽子吗?有紫苏吗?
  正巧有卖的赚得盆满钵满,没得卖的听了暗暗记在心里,隔天便纷纷弄了些到城里卖。关注顾客需求,是任何时代都不变的商业精神!
  这道紫苏烤乳鸽很快也成为了不少酒楼的新菜。
  有苏轼的养殖经验打掩护,很少人注意到陈希亮提出扫巫打黑的严打方针。只有包拯对此很感兴趣,毕竟他现在被叫“包青天”!他看到这除恶务尽的雷厉手段后很感兴趣,抱着《凤翔经验》的复刻本悄然琢磨去了。
  王雱没再瞎琢磨,天天跟在蔡襄后面跑腿。
  蔡襄现在声名在外,不少人提到他都要暗暗说上几句“这人真狠”。蔡襄一点都不在意,他本来就不准备枉当一回权三司使,既然有官家支持,他自然是大刀阔斧地开干,把开国以来的烂账一次性理清楚。
  王雱从蔡襄那学了不少东西,晚上回去免不了和他爹探讨一番。
  王安石对韩琦的商业互吹班子不是很感兴趣,后来听王雱说得多了,才渐渐觉得这蔡襄才能出众,于理财一道更是有许多观点与他不谋而合。
  王安石暗暗揣了本《资本论》,于初秋一个下午拿去送给蔡襄。
  蔡襄久闻王安石其名,主要是韩琦和他说起王雱时一般会骂王安石几句,说这王安石简直是茅坑石头,又臭又硬!这会儿王安石主动来给他送书,蔡襄还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意外感,他收下了王安石给的书,表示回去后一定会尽早读完。
  王安石很高兴,觉得这老蔡和老韩不一样,满意地与蔡襄道了别回家去。
  第二日是休沐,蔡襄取出王安石给的《资本论》读了起来。一看之下,蔡襄有些出不来了,到用晚饭的点才回过神来,胡乱吃了一些,又开始投入到《资本论》的之中。
  再上衙时,蔡襄是顶着黑眼圈去的。位至三司使,蔡襄已不算年轻,许久没有这样废寝忘食地读书了。
  韩琦见他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