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宋-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王雱和蔡襄越混越熟了,对三司几百个编制公务员的情况也了若指掌。
  他琢磨着时机已至,摩拳擦掌准备着手搞事情。
  范仲淹的改革经验告诉王雱,随随便便把人开除公职是行不通的,你永远不知道尸位素餐的人之中有多少关系户!王雱和蔡襄自动请缨,要把三司那堆旧账解决了,还表示可以立下军令状,一个月内不解决就滚蛋!
  蔡襄哪会让他立军令状,自从王雱往他家跑,他在家中的地位便直线下滑,儿子孙子都三句不离王雱,连妻子都对着嘴甜的后辈十分喜爱。他真要敢眼睁睁看着王雱往坑里跳,他在家里就没好日子过了!
  蔡襄将其中利害和王雱分析了一番,让王雱三思而行。那些旧账浩瀚如星,别说一个月,就算是一年两年也不可能理清楚。
  更何况,即便理清楚了也没什么好处。
  王雱道:“怎么会没好处?若是能把往年账目都理清楚了,往后做事也能有个参照。”既然他爹想要搞宏观调控、计划经济那一套,肯定得好好了解大宋国情,不按照具体情况来拟定计划绝对会酿成灾难!
  这些数据处理好了,可以走不少弯路!
  蔡襄听王雱这么一说,点头应了,也没让他保证什么,只默许他调用底下的人。韩琦也和他说了,王雱这小子只要不搞东搞西,办起事来是很让人宽心的,赵概力荐他入三司为的就是让他做点能改变现状的事,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样随便混个资历。
  蔡襄同意得爽快,但他不知道的是,王雱接下来要做的事,即将引起一场大宋财政体系的大地震——甚至还拔出萝卜带出泥,打翻了许多条船。
  王雱得了蔡襄许可,便挑拣一批看着还挺不错的人编整出几个组别,分批教授他们理账之法。
  王雱虽不是学会计的,但这方面的能力绝对不差。还有一点很重要:三司之中还有一批当初他在开封国子监、西京国子监调教过的生员,如今他们有一部分进了三司,虽然是打杂的,可也都是能干活的生力军。当年锻炼出来的数据处理能力现在有了用武之地!
  王雱把精通算学的人编整成一组,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便按照王雱传授的理账技巧开始处理建国以来的老账目。还有一些典型的文科生,数学奇差,王雱也没让他们闲着,要么派出去调研,要么让他们负责套入模板写年度报告,务必做到高效快速,理清了一年就归纳总结一年!
  王雱还把赵顼他们也带了过来,美其名曰“实习生”。
  这一点引起过部分人的反对,不过看到王雱把蔡旻也带过来后,很多人都识趣地闭了嘴。只是一些陈年烂账而已,算不得什么秘密,带几个小孩一起整理也没什么。
  不少人都认为王雱此举是在白费功夫,近百年的账目岂是你说理清就理清的?这可是举国上下百年间大小诸事的花费与税收,别说给你一百个人,给你一千人你也搞不定!
  王雱没管外面的议论,带着编整好的会计小组成员埋头投入到汪洋大海般的账本中,为了节省笔墨和时间,他还把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对应着列了出来。
  处理旧账主要是前期的适应期比较麻烦,毕竟其他人都不太熟练,速度比较缓慢,但是小半个月大伙都习惯了王雱的节奏,高效又有序地把各项数据处理出来。
  负责归纳整理的小组也迅速投入工作,用不了多久,一份份年度报表就在他们手下出炉。等人都熟练之后,王雱又让每个人都去国子监挑一批实习生,边教边做,逐年分工,任务落实到人,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清账。
  三司过半官员紧张地加班加点,外头也得到了不少风声。任何部门都不可能铁桶一块,王雱挑的人成分繁杂,不少人或多或少都寻到认识的人了解理账进度。
  有些曾经仗着账目理不清楚中饱私囊的人有点慌了,竟私下买通一些人准备让存放账本的地方“意外失火”,结果被王雱提前派去盯着的周文抓个正着,账本没烧到,人倒是赔了进来。
  王雱把事情和蔡襄说了,蔡襄才惊觉王雱理账的进展已经让许多人坐立难安。王雱是真的能够把往年旧账都理清楚!
  蔡襄道:“此事事关重大,我们得去和韩相公说一声。”
  王雱自然不会不从,跟着蔡襄去和韩琦通气,还带上了整理出来的历年报表。
  王雱既然早有提防,那自然是先做近年的。将账目按照现代的复式记账法整理出来之后,收支账目一目了然,便是傻子也能看出其中哪里有问题,哪项收支不合常理!
  至于往年的,不急,慢慢整理当参考就好。
  韩琦接过王雱递上的报表,第一眼便被上面特殊的数字吸引了。他指着上头的数字问王雱:“这是什么?”
  王雱道:“这是外邦数字,用这种数字表示的话记起来比较快。”他简单地给韩琦解说了一番这些数字的用法。
  韩琦一点就通。了却心中疑问,他便翻看起去年的账目报表来。一看之下,他才发现往年三司送过来的账目有多糟糕!若是人人都按这报表模板上报,便是外行也能看懂是怎么回事了。
  当然,比起形式,更让他震惊的还是报表展示出来的内容。他发现一些款项异常得很,甚至还藏着填不上的窟窿。
  韩琦想起王雱说过的话:数据是最好的语言。
  韩琦合起报表,看着王雱叹息。这小子果然去哪都能搞出事来,经他这么一着,朝廷上下怕是都要面临一场动荡,吞了拿了的都得在账目全面理清之前吐出来!
  王雱仿佛看不懂韩琦为什么叹气,眨巴一下眼,诚挚地向韩琦请示:“有人想要一把火烧了三司的账本,这事您觉得该怎么办?”
  韩琦看了他一眼,说出自己的意见:“理账的事先停一停。”
  蔡襄在一旁点头。
  王雱也明白韩琦的意思。水至清则无鱼,一定要赶尽杀绝反而会引来失控的反扑。若是把一些人逼上绝路,财政的窟窿就真的填不上了!
  相反,账目一天不公布出来,对这些人来说就还有转圜的余地。跑关系也好,掏腰包也好,总之在限期之前协商出一个平账的方案来就可以了。
  王雱再一次请教:“您觉得要停多久?”
  韩琦道:“三个月吧。”他给王雱找了个事干,“这记账之法你整理整理,遣些人到各路去传授,往后各地上交的账目便按着这法子来写。”
  王雱应了下来。
  回三司的路上,王雱又和蔡襄商量:“韩相公让我们把这记账法传授到底下各州,得给它起个响当当的名儿才好,我觉得不如叫蔡氏记账法!您是三司使,名声又好,大伙都听您的!”
  蔡襄不是那种占小辈便宜的人,闻言说道:“这怎么使得?这法子可是你想出来的。”
  王雱腼腆一笑:“您看我这年纪哪里能让人信服,他们肯定不把我当回事,若是用我的名头如何能让底下的人甘愿更换新法?您就不同了,您在福建路时就屡有建树,名高位重,别人肯定一听就心服口服!”他又如数家珍般把蔡襄在福建路做的事吹了一通,话里话外都是由衷的钦佩。
  蔡襄被王雱这通马屁拍得身心舒泰,一时不察,点头应下了王雱的话。
  等他回过味来,王雱已经跑远了。
  王雱迅速聚齐自己底下的人以及一大批算是自己师弟的“临时工”,和他们说起他们厉害的上官,新式记账法之父蔡君谟!他鼓吹了一通蔡襄的光辉事迹,又表示此法乃是蔡襄无私传授,现在韩相公要我们到各路去搞基层干部培训,大家一定要记住韩相公他们的好,时刻宣传他们的伟大思想!
  王雱这番下基层前的培训内容自然又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传到不同的人耳里。
  不少人知晓之后都开始咒骂起韩琦和蔡襄来。
  怪不得赵概会一力推荐王雱去三司,原来他们早就通过气了!想想,赵概和韩琦是同年,赵概推荐王雱肯定是和韩琦说好的。韩琦把王雱塞进去做什么?自然是配合蔡襄完成查账工作,顺便推广这个可怕的新式记账法!
  这蔡襄,和韩琦也是很熟稔的!
  欧阳修听闻此事,倒是对这蔡氏记账法很感兴趣,亲自寻了王雱了解过后写了篇文章大力推荐。他说这蔡氏记账法不仅可以用在朝廷的账目上,便是家宅之账目也能使用,非常便利!还有那简写的阿拉伯数字,也被欧阳修吹了一通,说这样书写起来非常便捷。
  欧阳修现在已经不是《国风》的主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