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宋-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海和尚也不知是什么辈分,连大相国寺的人都挺敬着他。只有王雱这小子,要排戏找他写曲子,有节庆找他写曲子,闲着没事溜达过来,也要摸走他几首新曲子,一点都没把自个儿当外人。
  义海和尚在给他和司马琰请期时,王雱还在一旁磕叨:“这请期是什么原理?和邵先生的占卜一样吗?要不您也教我一手,让我对比对比?多学几门技术,到哪都饿不死。等将来我要是被人削了官,还可以专门给人算日子去!”
  义海和尚道:“你还真有觉悟。”这才当官没几年,就想着被削官了!
  王雱道:“这叫做先做好最坏的打算。”
  义海和尚没再理他,更不会教他如何择日子,只正儿八经地给他挑了个好日子:正月初八。
  据说这天是“谷日”,或者又叫“顺星日”,若是这天天气晴朗,这一年谷物会大丰收;若是碰上天阴,这一年谷物可能歉收。对于大宋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这算是个预示举国气运的日子了!
  王雱一听,也觉着这日期好,揣着大相国寺写日期的红纸的回家给他爹说了,又由他爹带着择定的日子登门。两家算是正式敲定婚期,接下来就是两家各自通知亲友,等日子一到张罗婚宴了。
  儿子都要成婚了,王安石咬咬牙掏钱在京城买了处宅子当儿子的婚房。开封这寸土寸金的地方,买房并不轻松,很多人官至宰执都还是租房住,王安石自己根本掏不出这么多钱来,只得连王雱存在吴氏那的钱都挪用大半。宅院置办好了,他请假跑了趟江宁府,把母亲接来开封观礼与奉养。
  王安仁正好也经了磨勘,调到京中任京官,便带着儿女一并来京了。
  王雱假期早已结束,带着喜悦屁颠屁颠回了洛阳,还叫人做了一堆红纸裹着的喜糖,逢人就发一个,喜滋滋地表示“我要成亲啦”。
  文彦博也得了个喜糖,回家后和妻子说道:“这小子平时鬼精鬼精,如今要成亲了反倒跟个孩子似的,逢人就发糖,乐得跟个傻小子似的。”
  对王雱,文彦博观感是挺复杂的,被迫背锅的次数太多,他自然不能像范仲淹他们那样把这小子当自家子侄一样对待;可时间久了,又觉得,锅虽然背了,但事情也都往好的方向发展,对他而言背着这些锅也不是没好处。
  总之,文彦博回家后免不了要提这小子几句,好也好,歹也罢,总都挂在嘴边!
  文彦博妻子也习惯了,笑着道:“哪家小子十几岁时不是这样的?”
  王雱可不管别人怎么看,揣着喜糖到处蹦跶,不熟的人塞了个喜糖,相熟的人则一个个派了喜糖喜帖。遇着特别熟的,这厮还相当无耻地说:“人来不来没关系,礼到就行了,子曰,‘礼不可不省也’,该给多少给多少,不该给的不要给,该给的一点都不能少!”
  李元东他们能怎么办?只能说“行行行,一定给一定给”。
  王雱还去找曹评,问他过年在不在京城,要不要来帮他迎亲,他家兄弟都还小,声势不够壮大,他已经给一堆人下帖子让他们请假过来了,倒是一溜俊朗美男子凑成迎亲大队,非得让开封的小娘子们大开眼界不可!
  王雱还和曹评说:“我一朋友也姓曹,叫曹立,一直在军中,今年要从南边调到西边,过年正巧可以回来省亲好些天。他弓马也可厉害了,到时你俩可以切磋切磋。”
  曹评自然一口应承。
  回到家中,曹评与父亲曹佾说起这事,曹佾起初对他去帮忙迎亲有些微词,听曹评说王雱都请了什么人,顿时没话说了。
  王雱这厮整个迎亲队,居然邀了一堆同窗,什么吕家的,陈家的,韩家的,这都是官宦子弟;什么沈括、苏轼、苏辙,那都是他的同年;再有就是一些与王雱相熟的寒门子弟,据说都挺出众;最后连当初一战成名、取了侬智高贼首的“少年神将”曹立都给他请来了,再请个外戚又算什么?
  这还是官家没皇子,要是官家有皇子,王雱这个不把自己当外人的怕是连皇子都能请去和他一起迎亲!
  瞧这仗势,知道的会说王小状元迎亲好大的气派,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宋要在大年初八要搞什么大动作!
  王雱一通动作,算是把自己的婚期闹到人尽皆知了,俨然是怕他岳父会临时反悔。
  司马光这边还没来得及把喜帖发出去,去上衙时便被不少人迎上前道贺,一问才知道王雱从定下婚期那天起就开始广而告之。
  别说,王雱叫人做的喜糖还挺好吃,不少人都和王安石打听这糖怎么做的,回头他们儿女也弄一些往外送。
  司马光得知了这些事,还真有点想反悔。别家也成亲,就没见过像他这么能闹腾的,是不是还要给官家发个喜糖啊!
  司马光不知道的是,王雱假期结束要离京前被官家召见过,这厮是带着亲自写的喜帖去的。喜糖他也送了,不过他自个儿先对官家说这糖也就图个喜庆,没经过重重检查的,您可千万别吃。
  官家把喜糖喜帖都收了,没说会不会去,只祝贺王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抱得美人归。
  没错,王雱还在官家面前告过司马光叼状呢!
  幸亏司马光这会儿还没到经常在御前走动的层次,要不然他也得和文彦博一样抄起家伙追着王雱打。
  ……
  婚期已定,王雱就真的乖多了,而书迷们也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新一册的《水浒食神》,引得各地酒楼客流量大增。
  王雱为了让书迷们不出戏,画风都是仿着沈括前面几册来的,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于是众人就开始猜测起来了:这《水浒食神》是不是沈括的挂名之作?真正作者其实就是王雱?
  好在《蹴鞠少年》、《黄金国》和三国系列的画风都与《水浒食神》不太一致,否则连这一堆作品都要拉出来讨论了!
  书迷们行动力极强,有的跑去围堵王雱,有的则跑去油菜花田里找沈括。沈括纯粹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乐呵呵地道:“这都被你们看出来了!”
  现在沈括沉迷农科工作,对于畅销书作家这个身份并不十分介意,所以毫不迟疑地把水浒大坑扣给了王雱。
  王雱从书迷口里得知沈括不要脸的回应后顿时惊到了,从来都只有他给别人扣锅,没有别人给他扣锅的!说好的共同创作,怎地就成了他自己一个人的作品呢?
  王雱气得不轻,捋起袖子写信声讨了沈括一番,表示他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人无信而不立,怎么能随随便便把事情推给别人去做!
  经过一番书信往来、来回辩论,王雱与沈括达成了你一人轮流画一册并共同署名的和议,同时约定好把这批书信统统烧掉,谁都不能留下来,毕竟上头涉及许多相互推锅的黑历史,传出去不好听!
  王雱收到沈括最后一封和谈协议,满意地回信表示“没问题,就这么办了”,然后把沈括这封信放入抽屉里好好收着。
  烧掉是不可能烧掉的,这多好的把柄啊,凭什么烧掉!
  王雱刚还出了一册《水浒食神》,下一侧轮到沈括了,他无债一身轻,全副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婚事上头。才刚到腊月,王雱就屁颠屁颠地跑去和文彦博请假,说自己要结婚了,得赶早准备准备。
  文彦博压根没理他,这都纳完采请完期只等迎亲了,还有他小子什么事?
  这年头有父母操持,成亲的事还真不用新郎自己操心什么,连聘礼都是家里准备好送过去的,王雱只要出个人就好。若不是前些时候要买个宅子,他可能连钱都不用掏,白得一媳妇!
  王雱拦着文彦博讲道理:“我爹他做事,我不放心哪!你是不知道他这个人,他眼睛里只有大事,没有小事,操办婚事这种事儿哪是他擅长的?偏我岳父又是个善治《礼记》的人,计较得很,要是他们因着细节上的问题闹了矛盾,岂不是不美?”
  文彦博觉着,这幸亏不是自己儿子,要不然自己会忍不住把他打死。他爹和他岳父知道他在这里一黑黑两吗?
  文彦博着实被王雱磨得没办法,只能大手一挥,给他批了个长假。
  王雱讨了假,又去和范仲淹几人辞行。冬天路难走,天气又冷,王雱和范仲淹他们都商量过了,成婚那日不必几位致仕的长辈舟车劳顿,让后辈过去热闹一番便好,他很快便带着司马琰来拜见他们。
  范仲淹看着身量高了不少的王雱,感觉一晃眼当初那个半大小子就长这么大了。他没有叮嘱王雱什么,只说:“成了家就该稳重一些了,去,赶早回去,好好与你爹合计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