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宋-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两人姓赵,王雱在心里琢磨,这两人莫不是宗室子弟?
  想要在朝廷混,王雱自然做过功课:太宗那一系目前按元允宗仲士排辈,“宗”应该是太宗曾孙一辈,而“仲”正巧是太宗玄孙一辈!
  一听他们父子俩的名字,王雱就知道这两人是宗室没跑了。
  王雱心中有了猜测,却也并未避如蛇蝎,仍是忽悠赵仲针玩点小游戏,哄得小屁孩对他又是喜欢又是崇拜。
  到下船时,赵仲针屁颠屁颠地跟在王雱后面跑,想继续和王雱一块玩儿,结果被他爹一把拦下。
  赵宗实朝王雱露出个满含歉意的笑,对王雱道:“我们还有别的事,不能和你一道走了。”
  王雱知晓对方肯定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没有多留,与小屁孩赵仲针道过别便走了。
  赵仲针可舍不得王雱了,可又不敢违逆他爹的意思,只能巴巴地目送王雱离开,难过地转过头问他爹:“爹,为什么我不能跟元泽哥去玩?”
  对上儿子黑溜溜的眼睛,赵宗实只能敷衍地说了几句王雱有正事要办、人家早早当了状元郎之类的话。
  赵仲针一听,不委屈了,反而两眼放光,觉得他元泽哥真厉害,这么小就当状元郎啦!
  另一边,王雱别了赵宗实父子两人,心里却很清楚赵宗实为何要约束儿子和他保持距离。
  赵家宗室被限制得比较严格,虽然也能恩荫封官,但绝对不会有实权,只是领个俸禄而已。即便派去当个知州之类的,也会特地派个通判下去,一干事宜都由通判解决,宗室只管领俸禄便是。
  不仅宗室如此,外戚也差不多,要当官可以,只能当武官,不能当文官;非要当文官,那就乖乖当白拿俸禄的关系户!
  朝廷可是明令外戚不得入“两府”,也就是不给进中书省与枢密院,不能参与重要政务的决议,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外戚与宗室作乱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文官体系的人也不爱和宗室、外戚往来过密,甚至还喜欢没事喷喷他们来减压,喷得越厉害,越能显示文人不畏强权的风骨。
  在维稳方面,赵家人干得非常不错,武官压住了,宗室外戚也压住了,更没给宦官多少扰乱朝局的机会,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士大夫这阶层,甭管实际上要不要脸,明面上还是要把礼义廉耻立起来的,他们瞧不起武官,瞧不起外戚,瞧不起这瞧不起那,逮着机会就一顿狂喷;相互之间可能也看不顺眼,逮着机会又把对方一顿狂喷。所以,有他们在,朝局看起来非常平和,让人很有安全感。
  不过,政治上是稳了,经济上难免出点血。宗室外戚发展至今,每代少说也有好几万人,每年要给他们发丰厚的俸禄,又怕他们得了实权坚决不给他们去办事,逢年过节搞祭祀摆祖宗时还得给他们发一大笔赏赐。
  这等于白养着一大批啥事都不干的关系户。
  这批关系户还不止不干活那么简单,他们有钱,有关系,所以可以买田买地雇人做买卖,各地许多土地如今怕是都落在他们手里了。
  王雱这一趟出去,就知晓了不少田地是谁家的,里头又藏着多少隐田。
  没办法,他一般只要扫上一眼就能大致估算出具体面积,以前他出去跟项目时很多人都说他的目测能力比扫描仪还厉害,扫描仪还得通电呢!
  只不过即使知道了有人瞒报土地、偷税漏税,那也不是王雱能处理的事,你处理了一家,立刻会有千千万万家人会把你恨上,谁叫你让我担心得睡不着觉?
  王雱琢磨着,既然这些人有钱有地,不如撺掇他们掏钱干点啥。
  王雱这还没琢磨出来呢,冯茂就找来了,活像受了委屈的小孩终于见到了家长!
  冯茂真是来告状的,因为有人仿着他的旅行社开店了,旅行路线直接照搬就算了,还派人过来挑事,比方说找些泼皮过来调戏他们的女导游。
  本来他们培训出来的导游小娘子就是顶着压力出来工作的,被这么一闹就都怕了,纷纷提出不想干了,有她们丈夫干就好。
  导游这工种原本也不是没有,一些闲汉本就是干这个营生的,专给些外来人介绍洛阳风物。这部分人有一些已经被冯茂招进旅行社里头,有的却没被冯茂选上,平白丢了饭碗。
  就是这部分人经人一撺掇,就跑来闹事。
  冯茂苦恼得很:“虽则府衙那边让他们蹲大牢去了,可城中永远不缺泼皮闲汉,总这么闹也不是事儿。”
  事实上最可恨的反倒不是直接闹的那几个,而是那些专门在坊间散播流言蜚语的人,说那些个出来抛头露面的女导游一看就不是好人家的女孩,要不怎么就跑出来干这种迎来送往的活儿呢?那得接触多少人?要是她们不守妇道的话,她们丈夫脑袋上得多绿啊?
  王雱找来周武让他去查这事,周武道:“我早查过了,是刘家的人。”周武详细地把情况汇报给王雱。
  这还真是瞌睡就有人送枕头,那学着冯茂做旅游业的店背后竟就是刘姓后族的子弟。
  刘姓后族来头不小,乃是已故太后刘娥的外家。
  官家登基时只有十一岁,不能处理政务,刘太后便成了大宋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
  这位刘太后的经历很是传奇,她家道中落,被一个叫龚美的人收养;龚美夫人善妒,容不下刘太后,龚美便带着刘太后外出卖艺为生。后来刘太后意外与真宗皇帝有了段姻缘,最终成了皇后、太后,龚美也改姓刘,成了刘太后的义兄刘美。
  刘太后掌权时出入规仪一度直追皇帝,官家虽因为生母与还政之事一度与刘太后生出嫌隙,但最终还是重归于好,对刘太后外家十分宽厚,刘家可谓荣显一时!
  上回和李玮一起过来洛阳玩、被关大牢一晚还回去坑爹的人里头,就有一个是刘家人,叫刘高明。
  刘高明乃是刘美的孙子,二十出头,生性冲动,要不然也不会不动脑子,自己干了坏事还跑回去告状。
  刘高明从小横惯了,上回在洛阳栽了个跟头,心里很不服气,他爹娘一把他放出门,他又跑洛阳来找王雱麻烦了。
  听说冯茂是外来的,与王雱往来甚密,特意从青州那边跟过来给王雱当“敛财代理人”。
  刘高明以己度人,自觉自己看得很准,王雱与冯茂肯定是典型的官商勾连,没跑的!
  刘高明顿时把矛头对准冯茂!
  要说经商天赋,刘高明自然是没的,不过叫底下的管事依葫芦画瓢照搬冯茂那一套,再找些泼皮闲汉去冯茂那边闹事,刘高明办得很是熟练。
  周武查到了这些,没急着反扑,而是耐心等待王雱从外头回来。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是很容易的,可周武总觉得王雱可能会另有打算,所以一直劝冯茂先稳住,等王雱回来再说。
  王雱听了,露出愉快的笑容。他夸奖周武:“干得不错。”
  冯茂总觉得王雱那笑瞧着蔫儿坏,他没周武与王雱之间的默契,急得抓耳挠腮:“你们到底准备怎么做?”
  王雱道:“很简单,前头不是有几个难啃的投资项目还没人接手吗?现在有人送上门来了,不坑他们一把怎么对得起他们远道而来的辛苦呢?”
  冯茂不太确定:“他们会上当?”
  王雱道:“试试又不吃亏。”他让冯茂坐下,煮了杯茶,边喝边和冯茂说起全套计划,什么“抢来的东西最香”、什么“凡是不能少了托儿”、什么“到时你给我可着劲抬价”,听得冯茂眼睛越睁越大。
  冯茂摇着头说:“幸亏你不来行商,要不然可就没我们什么事了!”
  王雱淡淡一笑。
  投资这事就跟赌博一样,随着投入越多,越不舍得抽身。他们既然想盯着冯茂跟风抢生意,那就让他们多跟跟,最好呼朋唤友来跟。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王雱拍拍冯茂的肩膀:“他们那点小伎俩你别怕,有我呢。你好好琢磨,一定要引他们入坑。”
  坑人这事儿,跟王雱混久了都能学到几招,冯茂当即志得意满地回去琢磨怎么坑刘高明他们。
  冯茂算是下了血本,把旅行社接的单子缩减了大半,做出十分萧条的样子。他人也憔悴了许多,终日在外头喝酒买醉,看着就是商场失意的模样!
  可没几天,他在拜访过王雱后又精神抖擞起来,每天偷着乐,好像捡了大便宜。刘高明一打听,听说府衙要办个特殊的招标宴,这招标宴上有许多能赚大钱的项目!
  还有些人暗中传言,很多项目已经被王雱和冯茂内定了,别人只能竞标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