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儿不等徐长文说完,就搂着徐长文的脖子道:“先生不能教满儿么?满儿喜欢先生……”
小小软软的小包子,软软糯糯地祈求,差点儿让徐成文红了眼,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拍着小丫头道:“先生……有事要离开一些日子,不能教满儿了。这位潘先生学问极好,人也极好,很喜欢满儿的,满儿跟着潘先生好好学……嗯,等满儿学会了作诗,先生就回来了。”
“哦?满儿会作诗,先生就会回来?”满儿又歪着小脑袋求证,在看到徐长文含笑点头后,立刻坚定地握紧了小拳头,道,“嗯,满儿很快,很快,学会作诗!”
说着,抱了抱徐长文的脖子,自动自发地溜下来,来到潘佳卿面前,恭恭敬敬地施礼道:“潘先生,满儿跟先生,学作诗!”
“呵呵……好,好!”潘佳卿笑着伸手摸了摸满儿的小辫子,笑问道,“满儿……既然入学了,可有大名?”
邱晨很快地回忆了一下,确定林旭没提过福儿满儿的大名,于是笑道:“孩子小,一直叫着小名儿,还没起大名呢。就有劳先生给起个大名吧!”
潘佳卿脸上一喜,摸着满儿的头发略一沉吟道,“佳儿佳女,福满齐全,但要感念你们娘亲的含辛茹苦,就叫孝孺,孝婕吧!”
“林孝孺,林孝婕……多谢潘先生!”邱晨起身道谢,满儿也有模有样地跟着行礼。
正好,面馆老板端着大碗面和小菜送过来。徐长文笑道:“咱也来尝尝面弹汤清的好面!”
众人皆笑。潘佳卿去林家就馆的事就此谈妥,一年二十两银子,管一日三餐和四季衣服。并约好一个月后,林家派马车过来接。不多时,林旭和俊文赶着马车找了来,同样高兴地见过潘佳卿。
见到林旭之后,潘佳卿略略问了几句,林旭温文有礼,不卑不亢地一一回答了,潘佳卿更是欣喜,这样的好学生,显见之前徐长文是下了大力气教导的,就如今这水平,说不定,秋试后就能进身为童生……若是顺妥,说不定比他这先生更早考出来……
想及此,潘佳卿不由暗暗叹了口气,却在转念又释然了,而且有了些自得,不管林旭是否比他更早进身,一个师生的名分却是定下了……呵呵,他这也算占了莫大便宜了!
林旭和俊文也在面馆里吃了午饭,徐长文和邱晨一起与潘佳卿告辞。
邱晨难得进一回县城,自然要去购买一些物品。就仍旧让林旭和俊文把徐长文送回家,她和杨树勇带了几个孩子,欢欢喜喜去逛街了。
坐在马车上,透过车窗看着邱晨领着大大小小一群孩子,背道而去,渐行渐远,徐长文脸上的笑容渐渐散去,看的眼睛有些酸了,马车也绕过街角看不见了,徐长文只能垂了眼,叹息一声,放下青布的窗帘,掩去窗外的街市和人流,只剩下小小车间里,他自己。
邱晨和杨树勇带了孩子们来趟县城,自然要买些孩子们喜欢的点心零嘴儿,清水镇没有的食材肉食也自然少不了。
这个时代的牛、马、骡子、驴子是农耕运输的主要畜力,不允许百姓们随便宰杀的。老百姓养一头大牲口不容易,也不会随便宰杀,是以,平日里是见不到卖牛肉、驴肉之类肉食的。今儿也是赶巧了,城西村子里的一头壮年大走骡上山运货踩空摔死了,被肉铺子闻讯得了来,邱晨一行人到的时候,刚刚好摆上没多久。
骡肉颜色暗红,肉质纹理较粗,没吃过的都有些疑心,而且,同样是一斤肉,骡肉比猪肉贵了近一倍,还精瘦的没有肥肉……本来肉铺子老板想着挣笔大钱的,没想到,却冷清得很,都没几个人上前询问。
邱晨却是吃过骡肉的,在现代她的家乡还有一句俗语‘天上的鹅肉地上的骡肉’!说的就是骡肉是走兽肉中,美味最拔尖儿的!
看着暗红色的肉,她最初还以为是牛肉呢,一听是骡肉,心中更是大喜。
经过和肉铺老板谈了番价钱,邱晨就直接要了两扇连骨带肉的肋巴,又要了两条后腿,还有骡头和整幅骨架,加吧加吧算下来,竟是十两三钱半银子,肉铺老板笑的一身肥肉直颤悠,很豪爽地一挥油腻腻的手,把半钱银子的零头抹掉了,又热情周到地指点了邱晨一行,去隔了两间铺子的陶器店里买了口大缸,把骡肉装进去放到马车上。
杨树勇看的直心疼,几次开口阻止,却根本不管用,只能眼睁睁看着妹妹将一锭大银子换了一缸肉……装车还是他和俊文林旭一起来做。
离开肉铺子,邱晨笑容满面的:“大哥别心疼银子,咱们辛辛苦苦挣银子来,不就是为了吃得好穿得好,老人们孩子们不受屈么?我盘算好了,这些骡肉是难得的,大哥看看在县城里可有咱们那边的马车,给咱爹咱娘和嫂子们、小俊礼送一半回去,后腿肉剁了馅子包饺子包包子都是好的,肋巴就剁成块儿炖,比猪肉可香多了……哦,说起炖肉,咱们还得去趟药铺子,我去包上两包调料给嫂子们捎上,炖肉用稀布包了放进去就行了,那样炖出来的肉才好吃!”
这么兴冲冲地说着,邱晨眼光一闪看到不远处的药铺子,就加快脚步拐了进去,很快拎了两个药包出来。
见妹妹这般欢喜高兴,又念念不忘着爹娘家人,杨树勇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心里暗暗叹气。
既然要往杨家铺子捎东西,邱晨索性又去布庄买了六匹茧绸,六匹细棉布,还去粮铺子买了一百斤白面一百斤白米,很快,所买的东西差不多就够一辆车拉的了。
杨树勇赶车近二十年,认识的人多,倒是很快找到了一辆与杨家铺子邻村的车子,邱晨拎了一块二斤来重的骡肉和四尺青色棉布给那车把式,那人就欢欢喜喜地表示,下午也不等活儿了,这就往回走,尽快将骡肉给杨家送回去。
送着那马车走了,邱晨又和杨树勇带了孩子们去了趟满仓的木器店,定了给孩子们的课桌,又定了十多间房子的门窗,还拜托满仓帮着购买盖屋子要用的大梁和檩条等物。
满仓一听这话,就知道林家又要盖屋,连忙询问起屋的时间,他这几天就能把手头的活儿交付了,届时,他一定赶回去,给林家做木器去。
这么一说,邱晨反而摇头道:“如今不过是备料,盖屋子的日子还没定呢,眼瞅着就要过麦秋了,接下里又是伏天,也不宜起屋盖房……我铺排着,要盖房子怎么也得到秋后了!”
离了满仓的木器铺子,杨树勇就疑惑地询问邱晨:“妹子,刚刚听你那话,怎么又不盖屋子了?不盖屋子,一个月后,先生去了,去哪里开塾?”
邱晨抿着嘴笑笑:“刚刚我想过了,咱们这请先生,办私塾的,也不能只让咱家的孩子来上学,不说西头咋样,邻里四舍的孩子也不老少……索性,请先生、盖屋子的银子咱们仍旧出,地皮和盖屋的事儿,就交给村正和那些个村老们操心去!”
林旭一直安静听着,听到邱晨说到这里,反而比杨树勇反应快,笑道:“大嫂将此事交给村里,不但不用操心,反而落了个尊老敬老的名声!”
邱晨看着林旭露出了赞赏的微笑:“看来,二弟是真的长进了!”
一句话,反把林旭说红了脸,连连拱手表示不敢。
之后,邱晨带着林旭和一帮孩子又去了安平城最大的书店。这里的书店也不是清水镇那一间房的书铺子能比的,整整齐齐的四大间房子,入眼都是一落到底的大书架子,上面被各色书籍挤得满满登登的,看的孩子们一个个瞠目翘舌,惊讶又震撼!
看着时间,邱晨给了孩子们一个时辰的时间,任他们看各种书籍,或者看各种精美的文房用具。‘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邱晨深以为然,有些东西不亲眼看到,仅凭书中描写,是没办法具象化的。有时候背上几千字的文章,也不如看一眼实物来的直观,来的印象深刻。
一个时辰的最后一刻钟,邱晨给没个孩子五两银子的选择权利,让他们在五两银子的范围内,随意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文具。
林旭很直接,两本书就花了四两六钱,剩下的买了一块香墨,刚刚好五两银子;
俊文比较节俭,买了一沓练字用的低档生宣,买了两支毛笔,最后买了两本书,一本是陶弘景《神农本草经》,一共花了三两二钱银子;
俊书就拿了一只算盘,邱晨看到了,还把算盘给他剔出来,说这是她应该给俊书买的,让俊书再去选些别的东西,俊书张望了一会子,愣是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要;
俊言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