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那天晟余孽来袭,可算是吓坏了他们。
虽然也有一些侍卫,但是比起天晟教的余孽,相差档次太远。
封林晩微笑道:“女施主不必客气,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本就是应有之义。小僧此去,虽未必是京都,但若女施主不嫌弃,小僧亦可同行。”
妇人闻言,顿时心中大喜。
随后唤来管家,好生招待封林晩。
又命人整理出一辆车来,供封林晩乘坐。
封林晩也都没有推辞。
继续往京都而去,一路上便再无风波。
等将要抵达京都之时,封林晩却突然开口提出离去。
妇人再三挽留,却终归耐不住封林晩去意已决。
看着封林晩远去的背影,整个车队的人,无一不感叹,这小和尚小小年纪,却难得的高风亮节。
若是寻常人,救了御史中丞史大人的家眷,还不是顺水推舟,成为史大人的座上宾。
哪里又会像这个小师傅,淡薄名利。
而事实上呢?
封林晩将这些官眷卷进来,真的就是无聊之举?
当然不是!
任何事情,都需要时机。
在悬空寺,封林晩等待了半年,又讲经了半年。
从而塑造了圣僧的头衔,小小年纪便引得天下佛门弟子,纷纷崇拜。
而如今,他要入京都,也不能无名无姓,悄然而入。
而是要大张旗鼓,锣鼓喧天的被这座城中最有权势的那个人给请进去。
世人都是浮华的。
他们只愿意相信,那个最耀眼,最璀璨的人,是格外与众不同的。
甚至会逐渐赋予他,神的光环。
说穿了,就是谁会装哔,谁就是仙。
旁的不说,那些历史上,被传为仙人下凡,或者佛陀转世之人,哪一个不是对“装哔”一道运用自如?甚至天生自带逼格?
京都城外,有九山。
山峦之间,佛寺、道观,大小不下数百。
封林晩既没有如佛寺挂单,更没有入道观,改换门庭。
而是寻了一处山水宜人,却并不太出名的小书院,奉上了束脩,然后成为了书院格外特殊的旁听生。
这个世界的文治也很有意思。
没有“儒家”这个概念,却又融入了许多儒家的礼法精髓,其中法家、墨家、阴阳家的理念,也掺杂其中。
成为了一般人学习文字,通晓世理的方法。
至于是否有儒家、法家、墨家的修行之法,这一点封林晩还未得到证实。
书院里多出了个小和尚旁听生。
这自然惹得一些学子好奇。
有些带着善意,有些带着恶意。
只是无论抱着什么目的与封林晩接触,都能被封林晩以强大的“人格魅力”以及学识折服。
很快,整个书院,甚至包括教书的先生,都成为了封林晩的“粉丝”。
关于这个奇特的小和尚的“事迹”,也开始在小范围内传播。
且说另一边,那位御史中丞史大人的家眷,回到家中后,向自家主人禀告了路遇之事。
史大人毕竟为靖国高官,心思更加多些。
并未轻举妄动,而是派人打听关于这位小师傅的事情。
于是,封林晩书院求学,且在书院之中,发生的种种事迹,也都传入了这位史大人的耳中。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479章 大张旗鼓入京都(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就是,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能立足于世,四十岁能不被迷惑,五十能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冷静听取各种言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规矩。”
“话虽如此,数字却只是虚化代指,舍弃数字,而直指目的,我们就应该,通过学习而获得立足于世的能力,冷静的洞悉世情,而不被表象所迷惑。通过读懂人心世事,而了解到什么是天命。从人们的口中,不断的获知讯息,而不能因为有所成就而故步自封。最终便能通过这样的修行,达到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却又不违背道德和规矩。”封林晩此刻站在讲台上,正在向周围的学子讲课。
不仅是原本书院的学生,许多别的书院,听闻了他名声的学子,也都来听讲。
和许多教书先生,讲课生涩,自己都半迷糊不同。
封林晩讲课,不仅生动,并且极为浅显易懂,更有各种形象至极的比喻,市场引得整个课堂哄堂大笑。
虽然看起来,似乎有些乱了规矩。
但是好在,这方世界没有程朱理学这一套,虽然有礼法之说,却还不至于那般陈腐。
学术氛围相对开明。
周围听课的学子也就罢了,原本一些讲课的老师,也都纷纷点头,然后看着封林晩的那颗光头,又忍不住叹气。
暗地里也已经有不少人找过封林晩,劝他还俗。
并且表示,自己在官方有一定的人脉,可以帮忙从中打点。
显然他们是不知道,封林晩此时在佛门的地位,以及悬空寺的特殊。
对于悬空寺而言,封林晩可以死,但是不能还俗。
而对于佛门来讲,“一凡圣僧”就是新的标杆,倘若还俗……等若信仰崩塌。
这一边,封林晩再一次积蓄着声势。
另一头,御史中丞史大人,以及许多朝中重臣,连夜被靖国天子急召入宫。
老皇帝年迈体衰,已经看着时日无多,这也是没奈何。
这方世界,对人的寿命限制极为苛刻。
六级修士,在旁的世界,都已然有了长生久视之能,但是在这方世界,却最高不过千年寿元。
而六级说起来像是一张嘴那么容易,其实亿万人中,只有极少数才能抵达这个境界。
自然的,这方世界用于延寿的灵药,作用也极为有限。
靖国天子富有四海,但即将油尽灯枯之时,也无法可想。
此时,面对自己心腹的几位臣子,老皇帝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寡人中年得子,如今太子依旧年少,难免年轻气盛。而寡人的几位兄弟,皆非易于之辈,只怕他们会挑动太子犯错,然后乘机起兵,不知众位,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帮寡人去了这心病。”此方世界,没有始皇帝嬴政,自然也就不会规定,皇帝需当自称“朕”这样的自称。
靖国虽为大陆中心,最强大的帝国,却如汉朝一般,采取的是分封制。
各地藩王势力庞大,老皇帝殚精竭虑也只能求得一个平衡。
倘若老皇帝死了,新皇继位稍有不稳,就可能被利用,有倾覆之祸。
周围的几位重臣,皆面面相觑。
藩王之祸,由来已久,倘若那么容易解决,又岂会迟疑到今日?
忽然史大人越众而出,对老皇帝说道:“臣近日听闻了一则小故事,说城西有一个富商,生了许多儿子,他对每一个儿子,都一视同仁,在死前将家产均分,好让每一个儿子将来都可以过的很好。但是后来,等到富商死后,他的儿子们却几乎都败坏了家业,整个家族也就此没落了下来。”
老皇帝闻言,忽然若有所思,眼头一亮,指着史大人道:“爱卿有如此良策,为何不早早道来?需等到今日……爱卿误了寡人啊!”
史大人急忙叩首道:“陛下恕罪,此故事非是臣所创,而是……而是一个小和尚说的。臣也是因为,对这个和尚,稍微多了几分在意,日常收集其消息,方才得知。”
“和尚?”老皇帝一愣,稍微有些迟疑。
政治和宗教,由来掺杂不清,又相互忌惮。
“哪里来的和尚?”老皇帝问道。
史大人道:“听说是悬空寺的和尚,不过……来历有点特殊。在佛门,被尊为圣僧,但是与悬空寺之间,却似乎有些龌龊。”
出于某些心思,此时史大人没有直接提及封林晩的另一层身世。
要知道,天下三大正道中,为首的景阳宫与靖国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传景阳宫的第一任宫主,也同样便是靖国的开国皇帝。
“悬空寺的和尚?”老皇帝有些迟疑,却最终还是说道:“下诏!召这个和尚入宫觐见。”
诏书一下,天使入了小书院,传递旨意。
封林晩接过圣旨,却没有立刻梳洗之后,随同前往,而是看了看圣旨,然后对那传旨之人说道:“陛下召见的是和尚一凡,而我现在是书生一凡。陛下召见和尚一凡,与我书生一凡有什么关系?”
如此打发了天使,继续在书院听课教书。
等到天使将消息传回,老皇帝听到了封林晩的回复,起先面色难堪,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