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马战秦川-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桑垂下的眼帘微微动了动,转过头去,重新看向了远处。

    半晌才轻声开口,声音有些沙哑:“我不知道。”

    秋戈深深叹了口气,是啊,她怎么会知道呢。这个问题,她心中应该也已经问过自己不知多少回了吧。

    曾经并肩作战的那个人,曾经许诺要娶她为妻的那个人,如今一水相阻,却仿佛隔着天堑鸿沟。

    他们就像是民间传说中的那对牵牛织女一般: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秋戈不再出言,她静静站在秦桑身边,陪着她眺望着远处渭河的对岸,看着那片苍茫大地。

    目之所及,尽是皑皑白雪,还有偶尔裸露出的岩石,和枯草黄泥。

    【秦川宫中】

    败报传来时,恒王端坐于龙椅之上,并未显现出多少惊诧,只静静沉默不语。

    过了许久,他才像是感叹一般喃喃道:“这个萧何,果真是个难得的将才。”

    卫岚立于阶下,垂眼看向地面,心中又想起了自己当时引荐萧何所为,深深自责又翻涌上了心头。

    如果他未曾将萧何送进秦川军中,想必萧何即便是为南渊领兵,也不会如现在这般知己知彼,了解秦川国中的所有情形。

    引狼入室,自己当初的所为,无异于引狼入室。

    只是,现如今一切都已成定局,他再如何自责,对眼下形势也已是毫无助益。

    良久,他才深吸了口气,抬起头来唤道:“陛下。”

    恒王看向卫岚,淡淡道:“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卫岚缓缓点了点头,语气有些沉重的坦言道:“老臣以为,此次南征……不宜再继。”

    恒王叹了口气,撑着案几站起身来,显得有些疲惫,看向卫岚道:“寡人也是此意。”

    他踱了两步,继续说道:“那依你看,如今是令他们回朝,还是继续驻防潼关?”

    卫岚没有任何思索,直接答道:“此时渭河尚未解冻,老臣以为,为防南渊渡河北攻,最好还是令他们在潼关驻守,待到渭河冰期结束,再另作调配。”

    恒王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其实说起来,当初面对南渊攻至渝州,他心中已是近乎绝望,若不是秦桑的出现扭转了局面,此时这平津城,都不知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能顺利将南渊击退,还虏获南渊大将连允,对恒王而言,就已是

    意外之喜。

    之所以下令南征,一来是因为秦桑自请领兵出征,二来也是因为他心中这二十年来一直存在的执念作祟。

    他想与齐王分出胜负,这就像是一个心魔一般,在看到秦桑屡战屡胜时,它盖过了所有理智,在心底呼之欲出。

    他何尝不知,秦川与南渊国力相当,在接下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都未必会有绝对的优势,可但凡有一丝希望,他也想在有生之年,让秦川如同西銮一般,一统天下。恒王不禁苦笑,为君者,谁不渴望一统天下呢?奈何天命难违,他与齐王这对兄弟,仿佛真的只能平分秋色,共享这片江山。gfbmmjD6vtLSaDjNAMr7x+cAJfrxmldLwH/ZzyO8z5GisJlPbdeDIGJfyq9N6ALntkPrNLIFSkmT6M4KHQWJrA==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二章 城楼远眺,醉翁之意

    【潼关城中】

    京中旨意传到潼关,令秦桑他们暂勿班师,驻扎在潼关城内防御可能借冰面北行的南渊大军,等到渭河解冻再行调配。

    其实,秦桑早已料想到,未下曲昌,又丢柴阳,恒王大约也不会再让他们继续南下了。但是真正接到旨意,意味着最后一点侥幸也不复存在,秦桑心中还是泛起了一丝难言苦涩。

    这一次的南征,真的告一段落了,而且短时间内,可能再也不会出现如当时一般天时地利的契机,这也就意味着,下一次南征,就不知会是何时了。

    闲下来后,秦桑才发觉自己长久以来面对一切时紧绷着的弦猛然松了下来,反而令她身心疲惫。

    过往重重,每一座城池的争夺,每一场战役的攻防,那些画面都齐齐涌上了心头。那些画面里,闪动着无数的刀光剑影,也闪动着一个人的面孔。

    萧何。

    此时的她静下心来,才真正有时间思考有关萧何的一切。这个人的出现,陪伴,直到消失,像是流水一般在她脑中流过一遍又一遍,她却仿佛抓不住其中关键,看不出蹊跷端倪。

    她心中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劝她面对现实,而另一个声音反驳着说,萧何绝不会是南渊派来的人。

    应清不在,这些事,秦桑不知该与谁商讨。

    倪镜的性子太急,也不知他们与萧何之间的恩怨纠缠,秦桑无法对他言明一切,自然无从谈论。

    小九只是个孩子,他一心向着萧何,几乎听不得关于萧何的任何揣测,秦桑也必不可能将心中疑惑悉数告知。

    且这两人都还不知她的女儿身,很多事,他们根本无法理解。

    只有秋戈,偶尔会有意无意的提及萧何,提及南渊,但她不知是在忌惮什么,或是担心勾起秦桑的痛处,或是她早已相信萧何是南渊细作。

    总之,秋戈每一次提及南渊与萧何,都仿佛是轻描淡写,却又像是话里有话,这种捉摸不透的立场,令秦桑更加忐忑。

    这几日,秦桑夜不能寐,每每合眼,耳边就总是响起在永寿拔箭之前,萧何所说的那些话。她反复斟酌,也细细揣测,努力的想要说服自己,那些话并非虚言,绝不是逢场作戏。

    辗转一夜,又是未曾合眼,寒窗漏尽西风,那窸窣风声,听上去就像是呜咽悲鸣。

    昏昏沉沉的起身,秦桑揉了揉眼睛,窗外天还未全亮,她却再也没有睡意。

    穿戴好后,她拉开屋门,走近萧瑟的寒风之中,仿佛漫无目的,又仿佛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还是城楼。

    这段时间以来,她在城楼上待的时间比在城下还要多。

    一来,她不想听见倪镜和小九的争吵,那种聒噪,只会令她更加心绪纷乱。二来,她心中憋堵,唯有站上城楼眺望远山近水,迎面吹着凛冽寒风,才能稍减憋闷。

    在城楼上一直从清晨站到黄昏,她就像是化成了一座雕像一般,不言不语,不怒不喜。

    直到天色又一次昏暗下来,她才抬起头看了看今日的天空。云层厚重,乌蒙蒙的一整块悬在那里,就像是要覆压下来。

    这是……又要下雪了么?

    秦桑呆呆望着,也不知心中在想着什么,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远处的冰面上有一匹快马疾驰而来。

    直到那匹马到了城下,秦桑听到了城门大开的声响,才愣愣转头看向一旁守军问道:“怎么了?”

    守军听她询问,却没有什么异样,很是平静的抱拳答道:“回禀将军,方才是哨骑入城。”

    秦桑点了点头,心中却没有泛起什么波澜。

    他们已经回到了秦川土地,如今哨骑的探报带回的信息极少,无非就是对岸的柴阳城又驻进了多少人马,调走了多少人马。而这些调动对于秦桑而言,意义已经不大了。

    即使萧何真的还要继续为南渊北征,也不会选在渭河即将解冻的时候,从潼关下手。所以,短时间内,潼关城内的大军与南渊,几乎不再有正面交锋的可能。

    但是无论如何,探报还是要听一听的。及时掌握敌军动向,是一个将领最基本的要务。

    秦桑又静静站了一会,深深吸了口气,转身到城楼边缘,缓步走下城楼的阶梯,不紧不慢的往府中行去。

    大军驻扎的每一座城中,将领所住的都是靠近城门的府宅,就是为了及时掌握城外的动静,随时可以上城查看。

    所以,从城楼上下来走了没多久,秦桑就已是回到了府门口。门外没有战马,显然,哨骑回禀过后已经离去了。

    刚刚踏进门,秦桑就听见正厅里传来倪镜一声嘲骂:“呵,还真是急不可耐!这才多长时间,就忍不住攀龙附凤了!”

    紧接着,就是小九歇斯底里的叫喊:“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秦桑心中一紧,加快了脚步往正厅行去,刚踏进门槛,她便立即看见屋内三人神色各异。

    倪镜满脸鄙夷不屑的冷笑着,小九大瞪着双眼喘着粗气仿佛吃惊万分,而秋戈则呆呆站在那里,目光涣散,似是听见了什么不可置信的噩耗。

    看见秦桑进门,秋戈猛地回过神来,身子竟然颤抖了一下,三步并作两步跨到秦桑跟前,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