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主的。这样的官学,完全就是浪费考生的时间,和我大齐的资源。”
傅煦提醒他说:“整顿官学可不像改革廪生制度那样简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殿下可要想好了啊。”
“我知道,但我觉得这是十分有必要去做的。反正礼部现在清闲的很,也没有多少事情要做。只要父皇同意,今后的一段时间,我就着手于官学的整顿好了。”
这件事情并不急迫,可以等公孙明他们回来之后再慢慢商量。如果能做成的话,不仅仅是为裴清殊增添政绩,最重要的是,能让大齐断了多年的人才链重新连接起来。
只有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这个国家才会有希望和未来。
裴清殊的第三条建议,就是改善考生的考试环境。
这次去地方,他亲自进考棚看了看,发现考生们的考试环境实在是太差了。考棚十分狭小不说,还十分阴冷潮湿。
当时那礼书以节省经费为由搪塞裴清殊,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的。裴清殊在离京之前,看过礼部的相关文书,知道朝廷每年都会拨下去一大笔钱用作科考经费。
不用说也想得到,这笔钱从京中拨下去,经过中间一层又一层的剥削之后,到了地方的时候肯定少了很多。
地方官员要是还想再从中捞点油水的话,那这笔钱就算是彻彻底底的浪费掉了,于国家的人才培养根本没有半点帮助。
不过,这就涉及到吏治的问题了。
裴清殊的第四条建议,就提到了吏治问题,但他知道自己是礼部官员,吏治不归他管。所以他也只能给皇帝提一个醒,具体要怎么做,还是得看皇帝的意思,裴清殊只能言尽于此了。
裴清殊的另外几条建议,就和礼部的差事不怎么相干了。他是以皇子的身份,向皇帝提出自己这一路所看到的问题。
包括某地官兵,强取豪夺,收取过路费用的事情。
还有山西煤矿的安全问题……等等等等。
等到裴清殊与傅煦合力,把他的奏章整理好之后,天牢那边,那几个刺客终于挨不住,招供了。
第136章 结案
刺客们招供的结果,和裴清殊猜测的差不多。这些人果然是大同府的官员派来追杀他的。
只是让裴清殊感觉有些不满意的是; 他们只招出了一个林同知; 却对曹知府只字不提。
说句老实话; 一个五品的同知; 竟然敢刺杀皇子,说他背后没有旁人撑腰,裴清殊是不大相信的。
可这些刺客的身手虽然不差,但也说不上是什么绝顶高手,甚至连皇子府护卫的身手都比不上……可见他们不是什么专业的杀手,的确像是林同知自己养来的手下。
裴清殊怎么都想不明白,这个林同知到底犯了什么大罪; 竟然这样怕查; 甚至不惜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过; 而谋害皇子呢?
他很期待,等林同知被捉拿到京城之后,会给出怎样的口供。
半个多月之后,裴清殊终于在天牢里见到了这个胆大包天的同知。
和他一起被押送进京的; 还有贪污受贿的曹知府曹立群。
曹立群本以为自己上了悔过书之后; 不说能逃过一劫,但起码能免受牢狱之苦。谁知皇帝这一回竟然果断地站到了裴清殊这一边,甚至都不给曹立群一个面圣的机会,就将他打入天牢。
曹立群知道,自己这回算是栽了。
他现在无比后悔自己当初的疏忽大意——如果早知道来山西的不是什么傅公子,而是十二皇子的话; 他一定会提早做好准备,尽量把所有蛛丝马迹都藏起来。
可见在京城没人,消息不灵通,还是容易吃亏啊!
不过他转念一想,这个在京城里有靠山的林同知,下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曹立群的心里就平衡了不少。
……
裴清殊见到林同知的时候,他已经受了三天的刑罚,看起来精神萎靡不振,好像一个将死之人一样。
见到裴清殊之后,林同知也一点反应都没有,好像压根不认识他这个人一般。
这几天里,林同知已经被问过了无数次,为什么他会动出谋害皇子的念头。林同知的回答,从始至终都一样,就是为了掩盖自己贪污受贿的罪行,保住自己的官位。
皇帝都要信了他这个说法了,可裴清殊还是觉得难以接受。
“我与你无冤无仇,就算查到了一些你滥用职权的事情,也不至于叫你生出杀了我的念头吧?”裴清殊知道刑罚对林同知无用,便尽量让自己用平和的语气和他说话。
林同知闻言抬眸看了裴清殊一眼,面无表情地说:“我没有想过杀你,只是想要让人将殿下拦住,再谈判一番罢了。”
裴清殊冷笑一声:“你如果没有让人在箭上涂毒的话,或许我还会相信你的说法。可是箭上有毒,你分明是想置我于死地,你还想怎么解释?”
林同知顿了一下,嘴硬地说:“那是那些蠢货们自作主张,和我没有关系!”
“你以为这样狡辩,就能逃过一劫么?你背后的主子究竟给了你多少好处,让你这样死心塌地地为他卖命?”
林同知不说话了。
“你知不知道,你若只是贪赃,以你贪污的数额,不过是贬官流放而已。可你现在这样做,不仅性命不保,还会连累你的家人?”
提起家人,林同知的眼睛湿润了,但他还是什么都没说。
裴清殊知道,他不会再开口了,只能失望离去。
裴清殊走后,林同知抬起头,看着裴清殊的背影,心中一片荒凉。
裴清殊所说的话,他如何不知。只是他上头的那位主子,于他有再造之恩,手里还捏着足以使他全家获罪的证据。他若不招的话,等那位主子将来上位之后,他的家人还有可能平反。可他若是招了,那就真的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
山西知府贪赃枉法,同知谋害皇子一案,在经历了三司会审的两个多月之后,终于尘埃落定。
曹立群被削去官职,没收家产,流放至边疆为奴。同知斩首示众,三族之内,男丁流放,女子充为官奴。
至于礼书这等小吏,悉数革职,财产充公。
凡是贪污腐败,假公济私之人,坐牢的坐牢,流放的流放,一时之间,大同府官场地震,整个山西省人人自危,就连其他地方的官员也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许多地方的官府都开始进行自查,生怕再出现类似的状况。
他们这样害怕,主要是因为当今皇帝的执政风格向来温和,像这样雷厉风行地处置地方官员,在皇帝继位二十多年以来实属罕见。
他们开始担心,这天,是不是要变了……
不过如果他们认识皇帝的近臣的话,就知道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而已。在皇帝的内心深处,他还是不喜欢做出太大的变动的。
这次皇帝能够严惩山西官员,一是因为受到了裴清殊的触动,二来还是因为听了俪妃的枕边风。
前段时间,俪妃又被诊出有孕了。自打俪妃回京之后,皇帝知道,她一直都在喝避子汤。皇帝本还以为自己这辈子不会再有孩子了,谁知俪妃竟又不小心有了。
俪妃在这个年纪又怀孕,每天都烦躁的很,看皇帝哪里都不顺眼。皇帝只能各种赔小心,俪妃说什么是什么。若不是俪妃不是那种喜欢随意干政的人,只怕这大齐的江山早就要亡了。
裴清殊这回听说俪妃怀孕的消息时,显然要比上一次平静的多。他算了算,这回俪妃生的弟弟或者妹妹,要比他小上十六七岁,他的年纪都可以做人家的爹了。
要是裴清殊现在还要再和一个没出世的小孩子吃味的话,那他也太丢人了。
不过十四皇子就很难这么想了。
他毕竟年纪还小,才六七岁大。自打出生以来,他就是皇帝最小的儿子,一直是所有人瞩目的焦点。
知道自己即将有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之后,十四皇子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
“哥哥,你说等母妃生了弟弟妹妹之后,你们会不会都不喜欢我了呀?”
裴清殊不知道十四这种念头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别人告诉他的。不过他能看出来,小十四是真的很害怕自己会从此失宠了。
“不会的。”裴清殊以他自己的经验告诉十四,“弟弟妹妹出生之后,父皇和母妃放在你身上的注意力,难免会被分去一些,但他们一定还是爱你的。”
十四皇子拉着他的衣袖,殷切地问:“那哥哥呢?哥哥不会不要我了吧?”
裴清殊好笑地说:“说什么傻话呢,就你这个小跟屁虫,我想甩都甩不掉。”
说来也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