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棠锦-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嬷嬷洗了三个月,得了尚服的亲睐,提入宫中做了女史,直到许多年后,又被挑到了公主身边。

    尚服对梁嬷嬷而言,便是恩人。

    否则,还真是于嬷嬷说的,梁嬷嬷只怕还在洗衣服。

 第二百一十一章 侄女

    马福引着王氏走进了衙门。

    不起眼的角落里,陆毓衍低声问身边的安公公,道:“是她吗?”

    安公公眯着眼,道:“虽然身材胖了许多,但那张脸的确是橙玉,她跟了公主许多年,杂家不会认错她。”

    陆毓衍道了谢。

    只看画像,又是多年前的故人,未免于嬷嬷认错,陆毓衍让杨府尹寻了个由头,请了王氏到衙门里,让安公公来认一认。

    安公公是从李昀幼时就伺候他的,从前在韶华宫里,也经常见过长安公主与她身边的人手,由他来认,不会出岔子。

    “她家里的状况,公公晓得吗?”陆毓衍问道。

    安公公嘿嘿笑了笑:“杂家可不是那等打听宫女状况的人,除了她姓王,山西人,杂家就都不知道了。”

    送走了安公公,谢筝与陆毓衍一道又去了狄家。

    管家搓着手,道:“我们姨娘刚去了衙门里。”

    陆毓衍道:“狄老爷遇害,狄夫人又不管事,这白事全靠王姨娘一人操持了。”

    “可不是,”管家叹了一声,“姨娘也不容易。”

    “给狄老爷老家报信了吗?狄夫人娘家呢?”陆毓衍又问。

    管家摇了摇头:“老爷老家那儿都没人了,我们夫人的娘家在江南,一时半会儿也来不了。”

    “平日里走动的姻亲也没有?”陆毓衍奇道。

    管家道:“没有的,姨娘的娘家人听说是进京了的,可、可姨娘说,虽然是她掌着家里事情,但不能越过夫人,她的家里人,不能像亲戚一样正儿八经的上门来。”

    陆毓衍微微颔首。

    狄水杜死在梁松手上,按说他与梁嬷嬷是同乡,又靠着梁嬷嬷走通的路子,与梁松不该起纷争才是。

    若有纠纷,大抵是为了裕成庄。

    橙玉作为眼线,她传进公主府的讯息,也许是纠纷的起因。

    只是,橙玉是她进宫之后才取的名字,要寻些相关事情,就无从下手了。

    管家不晓得王氏娘家状况,谢筝又去问了狄夫人。

    狄夫人依旧是一问三不知,只说这妾室是狄水杜要抬回来的,她不管俗事许久,就越发不会去管王氏的来历,免得惹了狄水杜的嫌。

    谢筝只好退出来。

    走在园子里,身后脚步声匆忙,谢筝回过头一看,一个胖乎乎的嬷嬷急匆匆过来。

    “妈妈寻我?”谢筝问她。

    “姑娘向我们夫人打听姨娘家里事情,我是管采买的,我记得一桩事,”嬷嬷将谢筝拉到一旁,压着声儿道,“差不多是三四年前,有一个叫王灿儿的来寻我,她自称是姨娘的娘家侄女,刚进京没多久,在城西的一家胭脂铺子里寻了差事,问我说,府里买胭脂,能不能去她们铺子里买。

    我当时一听,这是好事儿啊,买谁家的不是买,我向那王灿儿买,还能让姨娘高兴高兴,我自然是答应了的。

    哪里知道,我买了之后跟姨娘一说,姨娘整张脸就沉下来了,她说她没有叫王灿儿的侄女。

    这可把我弄懵了,姨娘发了火,我哪里还管什么真侄女假侄女,再不敢做这门生意了。

    后来,那王灿儿寻上门来问我,我就说她了,都怪她乱攀亲戚,害得我在姨娘跟前吃了一顿排头。

    结果那王灿儿比我还生气,骂了姨娘一通,说她住在这么好的宅子里,却要跟娘家人撇清关系了,骂得可真不好听。

    姨娘身边的婆子过来,把王灿儿拉走了,后来就没来过了。

    隔了老久,我问那婆子,王灿儿是不是姨娘的侄女,那婆子那天吃多了酒,稀里糊涂就点头了,酒醒了特特关照我说别说出去。

    我琢磨着衙门里来问,我还是要说给你听的。”

    谢筝道了谢。

    从狄家出来,谢筝就去了那家胭脂铺子。

    冬日的下午,街上行人不多。

    谢筝走进了铺子里,左右张望着。

    铺子的生意还不错,有几位女客正在挑选。

    女掌柜三十出头模样,长得清秀,妆容十分得体,迎上来道:“姑娘来看胭脂?”

    谢筝笑着道:“王灿儿姐姐今儿个当值吗?”

    女掌柜一怔,道:“灿儿姑娘前年就不在我们铺子做了。”

    谢筝佯装诧异,道:“我与灿儿姐姐年幼相熟,她跟着家里进了京城,一直与我写信,她告诉过我,她在这铺子里卖胭脂。

    前两年,我随着父母去了旧都,书信也就断了。

    这次进京来,我想着来寻寻灿儿姐姐,不想,她已经不在这儿了。

    掌柜的,她是嫁人了还是出了什么状况?如今还住在京城吗?”

    女掌柜打量了谢筝几眼,见她模样端正,说话也客气,不似胡乱寻事的,便道:“从前是银钱不足,才在铺子里做活的,如今王家收成好,就让她回家里去,学些琴棋。还在京中住呢,就住在帽儿胡同,门口有棵大树的就是。”

    “帽儿胡同?”谢筝挑眉,道,“我在旧都时听个京里人说过,帽儿胡同住了不少有钱人哩,王家收成好,竟然那般好了。”

    女掌柜哈哈大笑起来:“不止帽儿胡同一座宅子,王家如今呀,也是大户了。”

    谢筝连声道了谢,这才从铺子里出来,一眼就瞧见了等在街口的陆毓衍。

    快步过去,谢筝抬着头,低声与他道:“是帽儿胡同的王家,而且家宅不少。”

    陆毓衍勾起唇角笑了笑,有些意外,又没那么意外。

    松烟去帽儿胡同打听,陆毓衍与谢筝回到了顺天府里,从库房里翻找王家的契书。

    帽儿胡同里,姓王的山西人,就只有一户。

    宅子是两年前买下的,费了不少银子。

    依着买主的名字,翻到了天黑,又翻出了几张地契,皆是这一两年间购入的。

    别说是加在一块,即便是一座宅子,都不是小数目。

    即便王氏掌着狄家内院,又是公主的眼线,这些银子,也不是她日积月累能够拿出来的。

    若王家没有别的收入,那王氏的银子来路就极有问题了。

    松烟正好回来,外头的寒风吹得他鼻尖通红,他站在炭盆旁去了去寒气,这才向陆毓衍回禀王家的状况。

 第二百一十二章 方向

    王家搬进帽儿胡同有两年了。

    搬进来之前,宅子重新修缮过,王家大门看起来都比周围邻居家的簇新。

    松烟在胡同里转了转,大冬天的,也没有三姑六婆站在胡同里唠嗑东家长西家短的,想打听状况,一时还寻不到人。

    绕到后门附近,也是赶巧了,王家的两个姑娘向走街串巷的货郎买了些绢花胭脂,那货郎目送王家后门关上,把铜板收好,挑起货担又要走。

    松烟上前向他打听。

    那货郎打量了松烟两眼,奇道:“怎么?衙门里还打听这王家事情?”

    松烟吃惊,指着自个儿道:“你认得我?”

    “我认得啊,”货郎点头,道,“**夫一块弄死了亲夫的冯王氏,你还记得吧?她跟我一样是卖这些小玩意儿的,冯家出事时,我还去看了的,认得你的。”

    如此一说,松烟也就明白过来了。

    只不过,当时那胡同里乱糟糟的,围了不少看戏的人,因此,货郎认得他,松烟却不认得那货郎。

    “是打听王家事情,他家几口人,都做什么营生,你可知道?”松烟问道。

    既然是衙门里问话,货郎自然是知无不言。

    王家的状况,货郎也是听胡同里的住户们说的。

    王家一共四代人住在这宅子里。

    松烟算了算年纪,最年长的是王氏的父母,往下是王氏的两个兄弟,这两个兄弟也都娶妻生子,也就是王灿儿这一辈的。

    连王灿儿在内,一共三个男儿四个姑娘。

    王灿儿的大哥已经添了儿子,大姐出嫁,余下的都还未婚配。

    这么算来,王家人口也不算少了。

    “王家的营生,整条胡同里的人都没弄明白过,”松烟理了理思绪,道,“既不是自个儿开铺面,也没给别家铺子做工,除了大冬天,只要不下雨,王氏的几个兄弟都坐在胡同里,与邻居们打牌下棋,从没见过他们去做什么生意。

    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