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窝心)-第7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片刻功夫,女真人已经是云梯、编桥、鹅车等攻城器械辐辏。城头上已经伫立着密密麻麻的左袵女真军汉。负责城南城防的将领是主管侍卫马军司郭仲荀,眼见女真人要从城门中冲杀入城,他亲自率领手下精兵强将,费尽千辛万苦才把城门关闭。

喘息未定。见城上守兵转眼工夫就逃的一个不剩,郭仲荀心中不由又气又急,别人可以跑路。但是他却因职责所在,不敢逃命。于是率手下随从向城上冲杀,想要重新夺回城头。女真兵见这支宋兵非但不跑反而要夺回城防。心中也很是不解,不等长官吩咐,纷纷引弓搭箭,乱箭如雨向攻上来的宋兵射去。

霎时间,攻防易势,刚才还是攻城者,这时已经变成了坚定的城防守御者。宋人防御尚且力不能支,这时让他们仰攻,更是勉强,才冲上几步就被一阵乱箭射的狼狈退了下来。他们边跑边喊:“百姓赶忙上城,我们要往皇宫里去救驾。”张叔夜急忙阻拦士兵溃逃,但手臂被这帮乱兵砍了三刀,这边一万多守军居然掉头下城逃跑,连最精锐的班直也不敢上前抵敌,百姓们哪里肯上城,一股脑的全走了!

混乱中京城四壁谣言四起,有的说金兵已从城门突入城中;有的说郭京是奸细,已放金人入城;南城的守军想逃命,就喊:“范统制献了戴德门”;曹门的守军想逃命,就喊:“卢太尉献了封丘门”。喊得四处人心惶惶,军士丢戈弃甲,百姓吓得四处奔逃。

金兵首先攻破了陈州门,立即纵火烧毁城门,随后东水门也被攻破,住在靠近城门的城内侧的居民见金兵杀来了,慌忙扶老携幼地往里城逃命,动作慢一点的,都遭金兵杀戮。统制官何庆言、陈克礼战死;东城监军宦官黄经痛哭流涕地对着皇城拜了几拜,纵身跳入了火中;统制官姚友仲率领亲兵弹压妄传谣言者,却被乱兵砍杀。

时任四壁守御使的刘延庆见里城已经进不去了,带着儿子刘光国领兵从城西的万胜门夺门出逃,所部大多是步兵,他刚跑出不远,金国的骑兵迅捷地追了上来,展开了一场骑兵对步兵的屠杀,刘延庆被金兵赶入了金明池,淹溺践踏而死。其子刘光国逃跑时还带着前宰相王黼的爱妾。他虽然有马,但逃到城外十几里处时,还是被金兵追上了。刘光国见逃不掉了,先杀了美妾,然后自尽。

与之相对照的是一位统领秦元,他带着一些保甲,也就是连民兵都不算的治安队员往外冲,迎头遭遇城外金军的铁鹞子重甲骑兵部队。看着对比悬殊死定了,可他奋勇力战,居然斩关逃出。而此刻城中众将能保持作战,并且生存着的,只有张叔夜父子,他们在“神迹”破灭后和金军作战,继而与宋军作战,边战边退,一直退守至内城城边,成为军方的唯一希望…

攻进城中的翰离不想着打了这么多天了,应该纵兵下城,先快活一下,可他的建议却被宗翰制止了。宗翰却以为东京城里有百万居民,军士也还有几万。如果纵兵洗城,一旦南朝皇帝率居民拼死巷战,只怕他们这十万人马要有万折在城里。

翰离不想想也是,觉得宗翰说得有些道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真把宋人逼急了,肯定会跟自己拼命。于是两人联合下令。传谕全军‘严令所有军士全部退回城上,有敢下城杀南朝百姓者。灭族!’金兵闻命立即退回了城上。

城头上的金人也只是牢牢据守着城池,惟恐乱军百姓夺门而出。饶是如此,无故自惊的宋军民自相残杀蹂践而死的人仍是不计其数,雪地中处处是鲜红一片,当官的这个时候纷纷易容,携妻挈子的躲入陋室小民之宅,而走投无路的溃兵和城中的无赖泼皮趁机作乱。

金兵虽未下城,但东京城里的混乱却丝毫没有减轻。外城的军士百姓争着往里城逃,守卫里城的兵将怕金兵乘势攻打。也顾不得外城军民的死活,强行把一个个城门关闭。城门外的军士百姓拍打着城门声嘶力竭地呼喊,恸哭之声震天。

这个时候早已经无法控制城中秩序,城南放火的是金人,城中放火的是宋兵,城里城外一片热火朝天,可不能给城中的人一丝温暖的感觉,城头上的金军俯视着这繁华的都市,虽然没有贸然走下城头。但闪亮的刀枪却让人胆寒。而本应在城池上与敌血战的宋军士兵们,此时却已盗匪无异,败兵乱军四处游荡,抢劫富户。杀人越货,让人心寒!

宋人的军纪败坏,赏罚不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往往是冒死战杀沙场的人并没有受到厚赏,而那些并没有亲冒矢石的权贵亲故门生却得到厚赏与高官美职。战场之上负重伤的往往得轻赏。而受皮肉之伤的却得重赏。战死疆场的不加抚恤,往往以逃亡论处。这样弊端重重。想让将士用命,本就难以做到,现在兵败山倒,他们将往日的仇恨都发泄到了昔日的权贵身上,闹得最欢就是那些在城上伤亡最大的部队。

最近几年汴京城禁军缺额现象比较严重,只得从各地厢军之中挑选精装充任,这些兵一样和上四军分司守城四壁的重任。而那些将官却多是从前东南应奉局的出身,这些人大多是权贵亲故,根本没有什么能力和本领,只是滥竽充数,不过是混俸禄捞资本。

因此守城的官兵并不都是那么上阵卖命的,平日这样还可以,如今形势危急,当兵的不打仗就是大事了,可是过去军纪松散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往往是将管不了兵,兵不把将放在眼中,又是王宗濋这个蠢货办傻事。

这几日,王宗濋见攻城紧,女真人蜂拥而来,命部队上城防御,可这些军兵消极对抗,也是情急生智,他居然诳骗这些军兵:如果助战有功,每人赏金碗五只,无官的升官,有官的连升三级。这些军兵听了大喜,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众人英勇杀敌,竟斩杀攻城女真军兵数千人。

战罢下城休息,哪知道刚才和女真人死磕之际心中所盼得的赏赐竟全数落空,升官的委任状没有看到,金碗也不见踪影,军兵们无不大骂王宗濋,心中又有怒气和怨言,正在这种时候,王宗濋又来派人催促他们上城策应。

即使是老实人,也只不过是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上慢半拍而已。刚刚上了一当的他们如何会再去卖命,一个个推辞道先吃干粮。皇帝也不能差饿兵去卖命啊!何况你小小的殿帅。金军上了城,他们就先溜了,而且在城中趁乱大肆劫掠,当官的不给,他们自己取了…

………

金军上城的消息传进九重之后的的皇城里,也是一片大乱,皇帝赵桓听说外城已被攻破,失声痛哭,追悔莫及的大喊:“悔不听种师道之言……”可惜,良将已逝,良臣远窜,只能空叹奈何,追悔莫及,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了。

一阵发泄之后,赵桓头脑清醒了数分,派手下侍卫把居住在龙德宫的太上皇夫妇请入大内,让他们移居入九重,而这并非是完全为了他们人身安全起见,却是提防别有用心的朝臣和金人掳掠抢走这个“太上皇”。

虽然其早已失势,但是在赵桓心中仍然是块病,此时他更是奇货可居啊,让他逃了另立朝廷,自己的努力岂不白费,而把他放在自己眼皮底下既好控制,而且方便尽孝。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赵桓的行为再次证实了皇家天子门庭没有什么脉脉温情与亲情可言。一切皆以利益为主,就是这种国破家亡的当口。也不忘把太上皇安置妥当

其后,赵桓紧急宣诏大臣入宫议事,商讨如何面对当前的灭国之危,但绝大多数官员大臣都没有来,到了薄暮时分,连宫里的太监都逃走了大半。他环视了一下身边,只有景王赵杞、户部尚书梅执礼、御史中丞秦桧,吏部侍郎谢克家四个人。万幸灭国时候没有明崇祯那样凄惶,还真有几人冒死入宫侍从扈驾的臣子。

随后。宰相何栗、知枢密院事孙傅、兵部尚书吕好问也勿勿赶来,签书枢密院事张叔夜裹着伤也进了皇宫。朝廷的文武百官,平时食朝廷俸禄,今日在国家存亡关头,一个个不见了踪影,身边此时就只有这些个人肯与他这个皇帝共患难了。“板荡识忠臣”,这种时候君臣相顾无语,惟有千行泪啊!

夜已经深了,但殿上谁也不可能有一丝睡意。每个人都想问:“怎么办?”

“陛下,此时若无朝臣重臣身先士卒,激励军民与金贼血战,宗庙社稷必将成为灰烬瓦砾。臣身为宰相。义不容辞,即刻出宫率军民巷战…”何栗“扑通”一声跪在了赵桓面前道。

赵桓看了看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状元宰相。他知道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