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
秦浩腹诽不已,这不给工钱就先让老子白干活,还特么打杂,老子现在应该是顾问吧,谁家公司顾问就这待遇?
这心里话要是让满朝文武听到,不得拿吐沫星子把他喷死。中书省啊,这特么都已经不算是恩宠了,这分明就是个未来宰相的政治信号。
直到秦浩一瘸一拐的走的远了些,李二却看着他那颇有些弱不禁风的背影特别不爽,突然又开口道:“明日起,每日清晨随朕在显德殿训练,作为我大唐的少年俊杰,瞅瞅你像个什么样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听说连马也不会骑,岂不让人笑话?”
秦浩听了倒是没觉得有什么,这意思就是每天早上你领着我锻炼身体呗,李二在贞观初年亲自在显德殿练兵这事秦浩是知道的,心想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也就并没有多么受宠若惊,只是身前带路的笑话却艳羡不已。
暗暗寻思道:这显德殿练兵,基本上每三五天就要换一批,其实一年的时间里,那些团练使以上的中低级军官也就能见李二三五次,否则这关中几十万雄兵他得练到什么时候去,可听大家的意思,竟然是每天都要带着这小子?
想到此,那太监的心更是提溜了几分,对秦浩越发恭敬了,一路上的宦官宫女看这大总管居然对这个好生面嫩的少年颇有笑脸,不由纷纷猜测这又是哪家的凤子龙孙。
秦浩却没想这么多,拖后世电视剧的福,他还以为太监都是这样的呢。
出了紫宸殿,碰到等在外面的戴胄,戴胄也挺诧异的,因为之前实在是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能跟圣人聊这么久,否则他恐怕也不会等,毕竟作为大理寺卿他也是很忙的。
戴胄双手抱拳给那太监行了个礼:“大内官。”
那太监居然也也正儿八经地换了个外臣礼,“戴大人,秦公子就交给您了,大家吩咐,秦公子在长安无处可去,便现在中书省凑合几天先住着,还劳烦戴大人带路。”
说着,那太监便掏出一个模样一点也不好看的鱼符,递给秦浩道:“这东西公子可收好了,有它在,您可以自由出入中书省,可如果这牌子丢了,按大唐律法,可是要流放的。”
秦浩听了连忙将鱼符收好,对这对付几天的安排更不满了。
戴胄却吓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几乎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他又不像秦浩那么愣,当然明白中书省是什么地方,虽说也有一张床,但那特么是给人家中书令午休的,有时候加班晚了也可以留下休息,让这么个少年人住进去算是怎么回事?要知道连他贵为九卿之一,进中书省那地方的次数也有限啊。
秦浩的关注点却似乎不在这,他压根就没品出一千年前等级森严的壁垒之下这是个什么味的动作,倒是对明天的晨练格外上心,问道:“对了大内官,这个。。。。圣人操练军阵,一般是什么时辰?”
太监笑道:“什么时辰?宫里的晨钟是由当天表现最优异的人敲的。”
秦浩一听当场就傻了,所谓晨钟,就是长安城里的闹钟,这玩意一敲,全城都得醒,而敲之前却宵禁,谁都不能出门,要求准确地卡在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有点像后世天安门广场的升旗。
这意思很清楚了,每天太阳升起之前,圣人的亲训就结束了,也就是说秦浩每天最少都得比太阳早起一个时辰以上,这特么。。。。。你丫管这叫晨练么?这特么是夜跑吧!
第七十二章 门下省政事堂
中书省作为三省之一,整个大唐最主要的一个办公室,装修还算是挺气派的,里面也很宽敞,给自己准备的那张床也挺舒服,比自己在洛阳住的棚户区还是要强得多的。
这让秦浩对此很是满意,之前还以为是多艰苦的地方呢,毕竟上辈子去过故宫,那军机处啊,寒酸的让人想哭,感觉那不像是宰相办公的地方,倒像是皇家存了心的埋汰人似的。
看来这大唐的官还是很舒服的么。
这里是房玄龄的地盘,不过现在他不在,只有两个打扫房间的太监,毕竟人家房玄龄除了是中书省的中书令以外也是尚书省的尚书左仆射,一人身兼两宰相,当之无愧的贞观第一权臣。
这满桌子的纸,秦浩也不敢动,鬼知道哪一张是朝廷机密,更不敢出门溜达,毕竟这太极宫里规矩多,万一溜达到后宫去多尴尬,况且他也不会骑马。
因此,秦浩只能躺在床上无所事事。
不一会的功夫,进来一个老头子,站在门口也没进来,问道:“请问秦浩秦公子在么?”
“在在在。”
终于有活人进来了,秦浩连忙从里屋出去,只见这老者鹤发童颜,背驼的也有些厉害,还拄着一根拐杖,笑道:“老夫虞世南,你的事,宰相们都知道了,现在也到了快吃饭的点,中书省没有专门吃饭的食堂,房相说让你跟他一块去门下省吃饭,宰相们也想见见你。”
嚯,虞世南,又一个大佬。
虞世南不说秦浩还没觉得,这一说,秦浩也觉得有些饿了。
门下省政事堂,是宰相们开会的地方,唐朝每个重大决策都是开会讨论的结果,因此这地方也可以说是权利的中心,索性三省大佬就都不开伙了,统统到门下省吃饭,还能借吃饭的时间开个小会,提升工作效率,这也是中书省没有食堂的原因。
秦浩那刚刚见完李世民的小心脏又扑通噗通的乱跳了,因为不出意外的话,他就要跟那些宰相们碰面了,全是耳熟能详的名字,想想还真有些小激动呢。
按说,秦浩是没资格进政事堂吃饭的,那地方跟其他官员的午饭不同,乃是御厨单独开的小灶,吃的是啥史书上没说,反正中唐后有两个宰相对于是否降低这小灶的伙食标准在朝堂上大吵一架,这特么区区几个人的午饭都对一国财政有影响了,多特么吓人。
也因为这高标准的伙食,这地方只有宰相能进,副宰相都不行,也就是三省的四个领导和所有的同中书门下三品。
但凡事总有特殊么,秦浩人都住在中书省了,难道还差这一顿饭么,再加上秦浩这个年龄,注定了跟这帮大佬不属于一个时期,彼此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因此众大佬对这个明显以储才培养的未来宰相十分好奇,心想是何德何能,居然直接让圣人把人安排在中书省,就为了让房玄龄和他商讨政策的时候方便,也就没人挑他不合规矩了。
因此,当秦浩来到政事堂,一抬头便看到一大圈的或中年或老年人,纷纷用一种看大熊猫一样的眼神瞅着他,怪不舒服的。
左首一中年人笑问道:“你便是在洛阳以平民之身做出好大的事情,连玄成也不惜死皮赖脸收你为徒的秦浩?”
秦浩也不知道这都是谁,也不敢怠慢,连忙答道:“草民正是秦浩,至于些许薄面,实在不敢在诸位宰执面前班门弄斧。”
那中年人似乎是知道秦浩在想什么,笑着自我介绍道:“老夫乃是门下省侍中高士廉,”接着又从左到右依次按照官职资历的大小介绍道:“这是裴寂,萧瑀,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
每一个都是大名鼎鼎,秦浩自然要一一拜见,不一会功夫,鞠躬鞠的腰都酸了。
高士廉笑笑,拿起手中一折子说道:“你这平灾二策,当真是好生了得,我们刚刚已经讨论了半个时辰,却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弄懂,仅凭此物,这里早晚有你一席之地,正好是午饭十分,便给你小子也加一双筷子,你也给我们好好说道说道。”
原来刚刚秦浩从紫宸殿一出来,他今日跟李二的问对就被一字不少的送到这政事堂来了,众大佬看过之后无不击节赞叹,讨论了个热火朝天,只是许多地方大家理解有歧义,竟有脸红脖子粗的感觉,开唐十年以来,这还是第一次,高士廉这才提议索性让秦浩也过来加双筷子。
说话间,已有太监搬来一个小桌,放在最后边几乎靠近门口的拐角处位置,秦浩只得憋了巴屈的跪坐下来,那感觉颇有点像受了气的小媳妇。
“各位大人有什么不解之处尽管提来,草民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高士廉微微颔首,示意大伙‘调…教秦浩小朋友大会正式开始。’
第一个说话的自然是资历最老官职最大的裴寂,这厮虽然不招李世民待见,心里恨不得将他扒皮抽筋,但如今天下刚定,该有的礼遇还是要有的,表面功夫么,人家现在是司空,满屋子里唯一一个一品大员,就是没有实权。
往常,裴寂也是非常识趣的,知道自己已是昨日黄花,能不说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