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相爱的老婆,还有一个即将出世的儿子,还有什么可折腾的呢?
爵位上,他没走到头也快了,上面还有个郡国公,再之上就可以封王了,大唐好像除了晚唐之外还没听说谁被封过异姓王。
官职上,十之**还得再升一升,最次也是黄门侍郎,又称预备宰相,基本上也快走到头了。
所以秦浩决定,去特么的国家大事吧。
第三百七十九章 井喷的大唐(上)
秦浩上辈子自然也是读过红楼梦的,凭什么人家的荣国公府可以精致奢华到那个地步,而老子这个荣国公家里算上仆人才三十来个?于是他就不平衡了,他就来气了,非要全方位的立体的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可你让他真想出来怎么个立体法,他还真想不出来,钱这东西对他来说起码在消费的领域内可以当做是无限多,反正他从没考虑过自己有多少钱,反正知道怎么花都花不完就是了,可偏偏他空有花不完的钱,却不知道该怎么花。
倒也不是没想过买房子置地,他如果想的话在长安买下个大观园那么大的地方建宅子完全不成问题,可他们家人口少啊,正主就他和李欣两个人,加上小蝶也才三个,现在他们家都没住满,真整个大观园岂不是成了鬼屋了?
至于增加下人的数量更是扯淡,三十多人伺候他们俩人,这几乎就已经是极限了,总不能给伺候他们的下人再配上下人吧,那就不叫花钱了,那叫烧得慌。
于是秦浩决定,他要在自己家里给即将出世的大宝贝建一个儿童乐园。
所以,自从高句丽的战事结束之后,秦浩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干木匠活,愣是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没出过屋。
许杰和苏定方前一段时间也搬走了,所以他们家的三进院几乎是两个空院子,秦浩的土豪尿性一上来,居然愣是全都给扒了,用来造花园,看得李欣堂堂一个郡主都懵了,心疼的肝直颤。
除了一个超大的,每天纯人工换一次水的用泳池之外,其他的地方偷偷给宝贝儿子留着。
像是滑梯啊,秋千啊什么的,这些肯定是穿越者必备,这货还桑心病狂的发明了一个卡通儿童城堡和一个水上乐园,纯手工木匠活打造的那种,原本需要用电力驱动的地方全都换成人工齿轮结构,一个字,豪。
据说他一个水上乐园的花费差不多可以在长安买一套同样大小的三进院子,而这玩意一旦运转起来,光是一天的维护费用就足够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过四十年。
为了这么个玩意,他愣是请了全大唐最顶级的木匠两百多个,天天吃住在他们家给他搞这个东西。
当然了,两百多个大匠搞这么个玩意肯定有点浪费,这东西其实更多的还是手艺活,设计上的事秦浩一个人就搞定了,所以为了不浪费优秀人才的单位时间,秦浩也顺便让他们设计了另外一样东西:纺织机。
棉花的推广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今年收获的棉花差不多也有几顿了,将这些种子全部种下去后大唐的棉花差不多就可以算是城规模了,大唐的百姓也差不多可以在冬天的时候买一床被子或是买一件棉衣之类的了。
这玩意的产量大到这个程度,再去用纺针去勾棉线,在秦浩看来这是一件很蠢很蠢的事情,一个女工一整天的时间不吃不喝的纺棉线也搞不出几斤棉线,更何况是棉纱。
所以捎带手么,秦浩把这东西也搞了一下,偏偏所有人都误会了秦浩的意思,那些大匠都以为秦浩是以儿童公园在打掩护,搞纺织机才是主要目标,真不愧是为国为民的唐朝好国公啊。
也正是因为这个,所以李泰和李渊七八次来找他他都没鸟,而朝廷并没怪他,都以为他在忙活更重要的事,殊不知这厮纯粹就是因为懒,他搞这机器纯是顺手。
高句丽打完了,每个将士们都从高句丽国抢回来几麻袋几麻袋的通用券,并最终都存入到了唐联储,市面上的纸钞保有量一下子就上升了一大截。
虽然他们依然勉强维持住了通用券与开元通宝之间的换算,可通货膨胀总是免不了的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家谁都不花铜钱了,因为铜现在的价格居然远远超过铜钱的价格,一时间难免有些民怨。
秦浩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李渊和李泰找自己肯定是为了这事儿,这种活最是累人,他一点都不想跟着掺和,无非是提高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而已,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其他手段。
甚至秦浩觉得,哪怕李渊他们啥都不干,这种现象对大唐来说顶多一两年的时间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因为,大唐现如今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物质井喷的时代了。
众所周知,通货膨胀无非就是钱多货少而已,按常理来说,封建社会的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是很慢的,几乎全都靠土地产出么。
可偏偏大唐现在就在井喷,而且还是喷的很厉害的那种,各种物质资源极大丰富,又带动了经济的极快速发展,以至于秦浩打完仗回来在长安转了一圈之后自己这个始作俑者都有点傻眼。
井喷的原因其实也简单,大航海而已。
青帮水师的第一艘船下水的时候就去了一趟东南亚,从那里带回了占城稻,仅此一样东西就足以让大唐的国力翻上三倍以上,丝毫不夸张。
因为有了占城稻,江南和两淮才成为鱼米之乡,以稻田为基础,才会有稻田养鱼,才会有桑田,才会有上山刮漆下河抓虾,江南地区才成为经济中心,总经济不但超过北方反而领先三倍以上。
秦浩甚至觉得,用不了多久,扬州城的繁华程度就可以超过长安。
除了占城稻之外,大唐还引进了大量的甘蔗,以及秦浩早就在普及的棉花,从而又可以延伸出制糖和纺织两个大的行业,众所周知这两块一只都是封建社会中的经济支柱,全在贞观年井喷那还了得?
大唐人是比秦浩想象中要聪明得多的,本以为许多东西都需要他引导才能走上轨道形成规模,其实真的不是,他还是那天吃到糖饼的时候愣住才知道,原来扬州已经有几十家制糖的工坊了,唐人从见到甘蔗到学会制最基本的红糖,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当然,糖暂时还是只有他这样的贵族才吃得起的超高档食物。
于是秦浩这老阴吡很阴险地搞出来了制白糖的方法自己偷着吃,打算等过两年红糖走进平民百姓的生活之后再把这玩意推向市场,专门做贵族生意。
第三百八十章 大唐的井喷(下)
如果说,农作物的力量还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酝酿才会迎来爆发,那经济商品的井喷,现在就已经爆发了。
中华自古以来都是以铜为钱的,因为国内的铜矿质量又差数量又少,而这玩意,起码在现在的东南亚有的是。
秦浩算是讲究的,青帮从东南亚运来的铜全都‘卖’给了朝廷,一部分用来给唐联储压库底,一部分用来铸钱投向市场,所以现在虽然出现了铜价倒挂,朝廷倒也不是很慌。
铜这玩意,在咱们这很稀奇,稀奇到可以当钱花,但在东南亚的许多小国,几乎可以说是遍地都是,当地人完全不明白这玩意跟石头的区别。
还有香料,这玩意在大唐也是可以当货币使用的,死贵死贵的,东南亚那边又是满地都是,两匹布到了那边可以换好几大船。
最重要的还有橡胶,这玩意也是产自东南亚的,唐人的智慧开发出来了之后其实完全不用秦浩去给他们设计这玩意怎么用,最起码的,这东西垫在鞋底总是舒服的吧?
李世民打一仗回来简直都快要乐死了,这么大的一仗打完,他打之前其实都已经做好几年之内民不聊生的思想准备了,可结果他发现老百姓的生活似乎过的比以前更好了,国家没增一文钱的税,可国库比打仗之前甚至还要富裕。
这特么简直是开天辟地从来没有的大奇迹啊,翻遍史书谁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朝野上下也是一片赞扬,纷纷都说当今天子乃是真真正正的天帝下凡了,就连魏徵对此都没什么反对意见,只是提醒他防微杜渐,继续保持而已。
李世民心中那叫一个壮怀激烈,大有天下帝王无人能与之比肩的感慨。
当然,他也知道这一切都是哪来的,要不然也不会封了个荣字给秦浩。
正因如此,秦浩就更要躲了,大唐现在是彻彻底底的大井喷,不过井喷的越厉害他就越不敢出门,李世民也理解他的难处,否则早就把他给拎进宫里来了。
开玩笑,秦浩自打穿越以来李世民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