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交易,继续让大唐掏空他们的根基,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
而另一条路,当然就是放弃与大唐的贸易了,此举相当于壮士断腕,缺点是内部必然会乱上那么一阵子,虽说因为和大唐贸易的时间不长,不至于乱上太长时间,可万一大唐趁此机会以此为借口发难的话,很难说不会造成连锁反应。
高句丽王此时还是高健武,也算是颇有韬略的皇帝,一狠心一咬牙,断!现在乱一阵子总比日后被大唐玩弄于鼓掌要好看。
与此同时,加派了人手修建长城,另遣一船队来长安朝贡,向天可汗表达诚挚的祝福,并奉还前隋京贯。
李世民这下可怒了,跟特么谁俩玩软硬兼施呢,显你有政治手腕啊,打!必须要打!京贯你丫的拿回去,朕自己亲自去取!
第三百二十三章 立牌坊
一个月后,就连边荒的蛮夷也知道,大唐和高句丽之间要打仗了。
当然,大唐需要一个完美的理由,天可汗的政治体系可以让大唐良好的处理周边四邻关系的时候游刃有余甚至予取予求,但同样的,大唐对臣属藩国的忍耐程度必须也提高到最高。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有一帮小弟跟着你混,那你在收拾其中某一个的时候就必须照顾其他小弟的感受,至少不能让他们感觉你这个大哥很危险。
高句丽是武德年间向李渊臣属的,虽然那时候还没有天可汗体系,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防范多于友好,但毕竟名义上人家也是管你叫大哥的么。
一上午了,李世民和一众宰相们都在为‘罚罪无名’这种事而头疼,虽说以大唐和高句丽的关系所谓的罪名更多的就是一块遮羞的牌坊,但这玩意还必须得有。
眼看着大唐都已经准备完毕了,大军的集结令都快下了,宰相们所能找到的最好理由居然也只是个‘对天可汗不敬’。
不是说这个理由不可以,只是这年头车马交通这么慢,信息传递的也这么慢,很难让所有的小弟都弄明白大唐和高句丽之间纠葛几代人的复杂关系。
万一人家单从名头上看,以为大唐这个大哥很霸道呢?
最后李世民实在还是不满意,长孙无忌笑着提议道:“何不让秦浩来试试?”
此言一出,一众大佬均以为可行,明明一屋子大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好像只要秦浩一到就迎刃而解了似的。
李世民也有此心,点点头吩咐道:“让秦浩来门下省议事吧。”
而此时的秦浩,却已经忙疯了。
这段时日,青帮上下陆陆续续又造出许多大海船出来,现在已经勉强可以组成一个十几艘的大型舰队,规模已经不输大食的一支支队了。
非战时的海船,是要交给下面的青帮成员去做生意的,属于青帮共同财产,起到府兵均田类似的作用。
地上的府兵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虽然战斗时多以同乡分伍,每个府兵二十亩永业田,清楚明白。
可海上就不行了,因此只能以船为单位,一个船设一个校尉,统一进行操练,平日里船赚的钱全船的人一块分。
这船怎么分,船上的人怎么配置,就成了最紧要的问题,尤其是打仗在即,还需要一定的去伪存精,家中独子不要、身高不达标的不要、年过三十的不要等。
这种分蛋糕的事,向来都是领导最重要的权利,莫说窜天鼠不敢自专,也没本事自专,就算他有秦浩也不能让,否则他这个长老就真成局外人了。
于是秦浩这一段时间除了忙活经济法那点事以外,几乎全部的时间都放在了分蛋糕上。
青帮这帮人是哪来的这谁都知道,猪鼻子插上葱也当不了大象,遇到问题的时候通常都是用拳头来解决的。
于是,秦浩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处理了足足六次大规模的械斗,并调停了七十多次冲突,累的都快要吐血了,要不是他面子大,估计下边这帮不省心的能把天都给捅个窟窿。
听说李世民又让他去门下省开会,这次他居然一丁点的波动情绪都没有,就跟习惯了似的。
他应该是除宰相之外,到门下省开会最多的人了吧。
现在外面都在传,用不了多久,就该轮到他常驻那地方了,整的他还挺不好意思的,事实上他现在所干的许多活,已经跟宰相差不太多了。
来到门下省,李世民还是在尚书令的位置上坐着,见秦浩面色憔悴,脸色也不太好,难得的关心了一下他:“贞恒啊,少年人身体虽然硬朗,但也应注意节制啊。”
魏徵在旁边帮着解释道:“河间王着急抱外孙,难免勤了点,过了这阵应该就好了。”
李世民点头道:“这样,宫里有渤海国刚进贡的海狗,一会贞恒拿回去一些吧。”
秦浩看这俩人一唱一和的好悬一口老血没喷出来,老子特么的是累的!是累的!还是忙公事累的!!怎么从你们俩嘴里说出来倒成了纵欲过度了呢?
好吧,看在海狗的份上不解释了,这玩意在二十一世纪都贵比黄金,更别说在大唐了。
于是,简单的寒暄之后,门下省继续议论正事,说白了就是眼巴巴地等着秦浩的高见。
“额。。。。。就这事儿?”
“对,你鬼主意多,想想办法。”
秦浩没想到这么多大佬聊了一上午居然就只是在想一个借口,应该说古人太单纯还是自己太奸诈了?这种事分分钟就能捏造一个啊。
当然,古人多少是要点脸的,所以派特工杀几个边境的本国居民,然后大义凌然的来一句‘犯我强唐者虽远必诛’,这种二十一世纪最常用的借口并不太方便拿出来用。
历史上,唐朝打高句丽的理由是因为他阻止新罗朝贡天可汗,并攻打新罗,大唐调停无果所以只能出兵,虽说这其中狗屁倒灶的事依旧不少,也不是那么战的住脚,但好歹说起来好听啊。
看,我打他是为了保护我另一个小弟,其余的小弟你们都看好了啊,我这可不是暴躁,我这是够义气,你们以后被人欺负了也可以找大哥帮忙。
想了想,秦浩还是觉得从这上面入手比较好。
“臣以为,可以和新罗、百济联手,若能让二者承认我天可汗之宗主,再设法让高句丽攻打两国,我大唐自然就会师出有名,而且还能得到新罗百济的援军和补给。”
长孙无忌苦笑道:“高句丽现如今自顾不暇,哪还会主动招惹百济和新罗?”
朝鲜半岛上现在是三足鼎立的关系,并不是高句丽的一统局面,有些像咱们的三国时期,高句丽好比是曹魏,势力最大兵力最强,唯一比较闹心的是跟中华挨着,不管是隋炀帝还是李世民都揍他。
百济和新罗就好比孙刘,而且要更弱一点,要不是有大唐让他们喊爸爸也许早就灭了。
若真的能联合新罗百济一同攻打高句丽,那就不单单是师出有名的问题了,甚至还会让他腹背受敌,就算那点破烂兵力大唐看不上,起码补给上可以大大缓解运输压力。
只是,就像长孙无忌说的,除非他高健武疯了,否则他哪怕是割地赔款恐怕都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动两国一下的。
便见秦浩神秘一笑道:“若是我能设局,让高句丽不得不打呢?”
第三百二十四章 挖个坑把自己埋了
很奇怪的一个现象,在大唐的门下省,秦浩明明官职最低辈分最低,资历。。。。。如果他有这东西的话毫无疑问也是最低的,却在绝大多数时候,在门下省都是侃侃而谈甚至讲课的那个。
比如现在,秦浩正声情并茂地给众位大佬们讲授新一轮的经济学。
“常理上来看,高句丽在招惹了大唐的前提下没可能再去招惹百济和新罗,可如果这两国手里有足以使高句丽亡国的东西呢?”
“事实上我们的手里已经有一件足以让高句丽亡国的东西了,那就是通用券,如果我们将这东西送给新罗和百济呢?”
“高句丽不和我们做生意了,但走私依旧猖獗,因为我大唐确确实实可以生产许多他们需要的东西,同样的,高句丽需要的东西,新罗和百济,想来也同样需要。”
“半岛虽然一分为三,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掐断海上的贸易容易,想掐断陆上和新罗百济的民间贸易,无异于痴人说梦。”
“目前,高句丽的经济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通用券在高句丽虽然大量贬值,但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行使一部分货币职能的,若是新罗和百济突然拥有了大量的通用券,再用之大量在高句丽走私商品呢?”
“我们可以形成一个贸易圈,以大唐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