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奉系江山灰-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这一番,那个姓宋的中年人酒劲也过去了不少,他冲着张廷兰深施一礼:“多谢朋友搭救,感激不尽!”
    “感谢的话不用说了,咱们找一个雅间,我想了解一下你的工厂是怎么回事!”
    茶馆掌柜的急忙带着张廷兰等人前往雅间,都坐了下来之后,小伙计又送了一碗醒酒汤,中年人正在喝汤的时候,掌柜的冲着张廷兰三个人连连拱手。
    “几位少爷,宋三爷是我的老主顾,为人正直,是地地道道的好人,可是这年头好人没好报,要不是您帮忙,三爷就被带到监狱去了,没别的,茶钱都算我的。”
    说话之间中年人把醒酒汤喝完了,神色也恢复不少,掌柜的也知道他们要谈正事,就转身离开。
    “这位少爷,在下叫宋仲义,世代在北京城经商,十几年前八国洋鬼子进北京,烧杀抢掠,我家的一片产业都被烧毁了。当时我就在想,洋人凭什么能骑在咱们的脖颈上拉屎撒尿,后来我想通了,他们有工业,能造枪炮,咱们比不过人家。我把家产都变卖了,就开始办纺织厂,也想着实业救国!”
    “嗯,先生说的不错,你能不能再说说工厂怎么经营不下去了,现在欧洲正在打仗,需要的物资数量惊人,按理说工厂多半都能盈利,你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这两年我的厂子的确盈利颇丰,但是我琢磨着要扩大规模,把所有的利润都凑到了一起,又把工厂作为抵押,贷了一笔款子,向洋人订购了一批机器,就在半个月之前,这批机器也运到了天津!”
    “先生很有魄力,这不是很顺利么?”
    宋仲义苦笑一声,说道:“问题就处在这个时候了,我把所有钱都存在交通银行,本来等着机器一到,就把钱付给洋人。结果交通行的货币暴跌,洋人拒绝用交通行的票子付款。我不只机器买不了,就连贷款都换不上,银行要没收我的工厂。这个时候政府又找到我,要给大总统进献资金,如果不交,就要抄我的家,这不弄得我是走投无路a!”
    说到这里,宋仲义眼圈发红,悲愤到了极点。宋仲义的经营并没有什么问题,他完全是被交通行给坑了,这事情说起来都和袁世凯称帝有关系。
    想当皇帝就要花费巨额资金,没有钱什么都玩不转,老袁手下一个重要的帮手,有财神爷之称的梁士诒主动接下了这个任务,他要帮这袁世凯筹措急需的资金。
    梁士诒也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他的方法就是让交通银行滥发纸币,造成货币贬值,同时又把交通银行的储备金都运了出来,送到了袁世凯的总统府。
    这么一来老袁总算是有了启动资金,梁士诒也受到了重用,成了袁世凯的秘书长,这位梁财神弄到了钱之后,还大肆张罗,准备建立请愿团,利用所谓民意,帮助袁世凯登基,同时也是和杨度的筹安会唱对台戏,争当从龙功臣。
    当然光靠着交通行还是不行,他们又向北京的大小商户索要所谓的捐税,为他们的行动提供资金支持,这种事情全都落到了宋仲义的头上,他的工厂顷刻之间就面临倒闭的危险。
    张廷兰,还有张学良和张廷枢听完宋仲义的叙述,都忍不住感到一阵心酸,这个时代的中国商人太不容易了,尤其是像宋仲义这种,他们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毅然把家产都拿了出来,买机器,办工厂,结果非但得不到政府的一点支持,还要面对政府无休止的盘剥,说起来都是辛酸泪。
    “宋先生,您的遭遇我很同情,不过事情还没到无法挽回的时候,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些资金,帮助你走出困境!不过说实话北京的商业环境并不好,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把工厂迁到奉天北市场,我愿意给你提供全面的扶持!”
    “这位少爷,我还没请教您的尊姓大名!”
    “我叫张廷兰!”
    宋仲义眉头先是一皱,似乎在极力回想,随即吃惊的问道:“您是一手筹建了北市场的张廷兰,张少爷么?”
    “宋先生听说过我?”
    “张少爷,我认识一个山西的票号老板,他有一个同乡叫乔瑞轩,据说在您的手下办事,他向我介绍了北市场的情况,特别提到只收营业税和所得税,还给商人提供种种便利,这可是全天下都没有这种好事啊,就是不知道真假?”
    “宋先生,这些全都属实,就像您这种情况在北市场完全可以申请贷款,我们有专门的银行提供帮助,轻松的让你渡过难关。当然北市场也不会随意征收苛捐杂税,更不会把你逼到家破人亡的地步,我们是给商人提供服务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大老爷。”
    “张少爷,我能不能把工厂搬过去?”
    下周新书期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一贯的支持,小的一定竭尽全力,让大家看得舒服,最后几天了,再求大家给点票票和收藏,拜谢了。
    
    第五十九章 贪财好色大太子
    
    张廷兰简单的和宋仲义交流了一下,就发现这个人商业头脑很好,还有魄力,最重要的是他有一种商人的使命感,是真正把实业救国放在了心中。
    张廷兰在商业方面主要倚重乔瑞轩和刘书成两个人,但是他们都是传统商人,没有办过工厂,而宋仲义经营工厂已经五年多,经验丰富,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尤其是宋仲义也被北洋政府弄得彻底没有了信心,他听说过北市场,现在就又见到了张廷兰,方虽然年轻,但是态度谦逊,沉稳老练,一看就是办大事情的人,值得投靠。
    “宋先生,您能把工厂搬到奉天我当然欢迎,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去奉天不是享福,而是去吃苦。您办了纺织厂,这只是轻工业,真正想要强国,我们就要建钢铁厂、机床厂、拖拉机厂、甚至是造船厂,形成全面的工业体系。为了这个目标,我们每个人都要付出心血,特别是要服从大局,不能盯着自己的一点得失。”
    “张少爷,吃苦不算什么,这些年最难的其实是应付那些官老爷儿,三天两头,有个名目就找你要钱。我的工厂摆在那里,在他们的眼里,那就是唐僧肉,谁都想要割一块下来,明枪暗箭防不胜防,心力交瘁啊!”
    宋仲义说起这些来,情绪十分激动:“张少爷,办工厂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不指望着政府能帮我一把,但是也不能故意找麻烦,拖后腿啊。中国地大物博,咱们要同心同德,好好干出一番成绩来,还用看洋人的脸色么!”
    “宋先生有这个决心就好。”张廷兰说道:“只是不知道你的工厂多大的规模,搬迁起来容易么?”
    “最初我购置的是英国纺纱机,一共三千纱锭,后来陆续扩大到了五千纱锭,这次我准备再购进八千纱锭,将纺织厂提升到一万三千纱锭,工人也超过一千二百人,在北方也是一个大工厂了。”说到这里宋仲义狠狠的拍了拍大腿,满心的懊恼。
    张廷兰虽然不了解纺织业,但是他记得张作霖执掌东北之后,曾经建立过奉天纺纱厂,最初的规模是一万纱锭。如果算上新购买的机器,宋仲义的工厂已经超过了奉天纺纱厂,自己这次算是捡到宝了。
    有了宋仲义的工厂,奉天的纺织业起点会被提高一大块,张廷兰脸上露出了喜色:“宋先生,你订购的那批机器还能弄到手么?”
    “当然能,就在天津港口存放,只要资金到位,立马交货。”
    “这就好,既然洋人不收交通行的票子,我先给你提供五十万俄国卢布,你把机器一定要留下。然后工厂整体搬迁到奉天,需要多少钱,我都承担,工厂的主要技工高薪聘请,普通工人愿意到奉天的,提供住处,薪水翻倍。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尽快把纺织厂建立起来!”
    张廷兰之所以这么着急也是有原因的,奉天乃至东三省都没有大型的纺织厂,老百姓的衣服都是自家织的土布,东北的土布别说和洋布比,就是和江浙一带的土布都没法相比。偏偏现在又是大量百姓闯关东的时候,东北人口快速增长,需要的布匹也是直线上升,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特别是一战还在进行,需要的布匹也不在少数,快速完全搬迁,投入生产,甚至能够找机会打开国际市场,不由张廷兰不上心。
    “张少,还有一个问题,纺织厂原来的销路都在关内,现在搬到奉天,规模又扩大了,我担心没法销售出去啊。”
    “宋先生,销路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全力解决,而且我们要把布匹卖到欧洲去,直接赚外汇。那时候咱们用外币直接购买机器,就不会出现你这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