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午后)-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胤压低声音说道:“王卿,有人密报符彦卿在大名府有反举,你替朕好好察看,朕当以宰相待之。”

“喏,”王祜神情严肃地说道。不能说不可能,五代谋反的大将多如海去,一旦符彦卿谋反,以他的威望,宋朝又将是一个浩劫降临。但他不是一个傻子,走在回家的路上越想越觉得此事不对头。

他家人正在收拾行李,儿子王旦说道:“父亲大人,孩儿想去书院。”

“不妥,随我一道赴任,书院绝对不能去。”

“为何?”

“你不懂。”

他妻子不解,丈夫四处奔波,从东到西,儿子总要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进太学,能进吗,哪儿整乱了,只能进书院。

“书院是朝廷的还是宋九的?”

“现在是朝廷的。”

“错矣,还是宋九的。他个人印记太浓厚。实际他成就了书院学子,也害了书院学子。否则这些学子早就有更多人进入仕途。甚至还害了他自己,不然他会升得更快。不过他也不大乎,”王祜苦笑道,说不定不升官,这小子反而会很开心。他与常人想法不同,就不能用常人心态看待他。

“妾身明白了,你是说旦儿一旦进去,以后反而不大好做官。”

“还是多读书,考进士吧。以我儿资质,进士又何其之难?”

老子不让去,小王旦不敢作声。王祜坐在家中,宰相他是想的,这个宰相未必是赵普的位子,也包括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但也不错了。身为宰相,必然荣载史册。可这件事整个不对头。

朝廷择大名府官,上月就开始在商议,说是符彦卿镇大名十余年,委政务于牙校刘思遇,刘思遇贪而黠,招权黩货,军府久不治,必须择官代之。于是朝廷用了自己代之。

但为什么冒出来谋反?

要知道皇上能顺利做成皇帝,也要谢谢两人,一是张永德,二是符彦卿。张永德不用说了,赵匡胤做为他手下头号战将,十分器重。起初赵匡胤出身微寒,十分穷困,张永德凡是自己所有的好玩资用,子女玉帛,任赵匡胤择取。不仅奉养着赵匡胤,还给他介绍了一些禁军朋友。是不能叙功的,一旦叙功,张永德才是宋朝头号功臣。

符彦卿不是张永德,但与张永德有关。皇袍加身前夕,除了张永德,还有一人,符彦卿,此人更重要,他两个女儿皆是柴荣皇后。因此赵匡胤想与他联亲,非是为他自己,他正好娶了王饶的女儿。而是为了他二弟,二弟妻子尹氏去世,于是替二弟向符彦卿求娶符彦卿的小女儿。虽那时赵匡胤是点检使,可身世太寒薄。说句不好听的,还不及宋九求潘美的女儿。这时张永德做保。另一个问题又来了,赵家没钱。赵匡义变不出钱来,于是张永德又拿出几万缗钱做聘礼,这才将符彦卿小女儿下嫁给赵匡义。是下嫁,两者地位差距太大。

由此赵匡胤铺平了最后一条路。

不久皇袍加身。

这一想终于想明白符彦卿动态,非是符彦卿不作为,他不能作为,那怕石守信能作为,他都不好作为。身份使然!这才装糊涂,将政务委与牙将避嫌,乃避嫌也。

再说符彦卿不作为是很长时间的事,为何这段时间冒出来争议?于是往下想,将这几个月事情一一回顾,隐隐地他看到了真相。又想到了宋九与石汉卿争执起来,赵普不悦。由是又想到了张琼。

然后再想,又想到了赵普生病,以及许多官员附从赵匡义。

秋风飒爽,吹得槐树叶沙沙作响,他默默地看着庭前三棵槐树黄叶纷纷落下,终于想出一个可怕的真相。

不作为没事,大不了拿掉官职,与石守信他们做伴。他们都是前朝的重将,皇上这样做,能理解,而且没有流血牺牲,没有杀人,算是善待。

然而不能谋反。

这是赵普想借自己的手干掉符彦卿哪。不但要干掉符彦卿,接下来呢,干掉了赵匡义老岳父,赵匡义高兴吗。那么早晚就要借刀杀人,让皇上杀死皇弟……

第二百三十七章宋无敌(上)

宋家最紧张时刻。

宋九在屋中走来走去,这时代生产很危险,特别是头胎,听说赵匡义第一个妻子尹氏就是头胎难产死的。还不大放心,又让云儿进去,将产婆喊出来,画子宫的草图,胎儿为什么难产的,该怎么做。

四个产婆气得无语,若不是看在宋家出了重金的份上,都想扬长而去。没办法,那怕她们接生了无数人家的孩子,可看到在钱帛的份上,只好应着。天不大地不大,道理也不大,钱最大。

四个产婆又进去。

宋九又在晃,晃得潘家几个兄弟头晕。

潘惟德说道:“我说妹夫,你别转行么,转得我心里面没由来也紧张。”

里面就传出来一声啼哭声。

有的宋九还懂一点,也有刚出生不会哭的,可能哭比不哭好。产婆就走出来,道:“恭贺伯爵,宋家喜得小娘子。”

“唉!”大潘小潘一起叹气,都指望是一个男孩子,子爵就垂手可得了,这生下来的是女儿,皇上还能封子爵么?潘怜儿更是一脸失望。只是宋九高兴地抱着女儿,实际才出生的婴儿皆很丑,褶皮太多。但宋九却喜欢地抱着女儿说道:“女儿又怎么的,大不了老子以后准备十万缗嫁妆,看能不能找到好女婿。怜儿,不如取一个小名,叫十万吧。”

“官人,你拿女儿开心……”潘怜儿气苦道。

大姐听了灵机一动说道:“小九,这名儿不行。但能换一个名儿。当初娘亲生下几个弟弟,皆命不长久。后来生下你,取名小九,连大名也叫宋九,虽俗,看看你命多硬多好哪。怜儿,就叫她万娘吧。”

“还是大姐想得周全,”潘怜儿狠白宋九,若这个宋十万传出去。以后女儿还有脸见人吗。

四个产婆直哆嗦,十万缗嫁妆哪,不知那家儿郎有好福气,能娶到这个小娘子。二娘与潘惟德潘惟固的妻子也看着宋九,心里面在想,论赚钱你本事第一,论败家你本事也第一。难怪那个玉苹一天到晚喊钱帛紧张。还有事,产后要护理,实际产婆也失望,若是男孩,不用想宋家给的大红包又多又足,并且这是替一个开国子接生。说出去多长脸哪。女孩能干吗,正宗的赔钱货,看看,还没有长大呢,首先十万缗就预订出去。当然。不敢说出,只说这孩子多好看啊。她们是宋家找来的。都是老接生婆,经验足,洗的洗,喂的喂,迅速收拾好。宋九还是给了红包,前几天不对,派人将她们喊来,呆在他家中,一呆就是好几天,说老实话,她们心中也紧张。甚至提议宋九准备一个大夫在家。这个倒没必要,书院就有几个名医,有一个还是赵匡胤从御医局调来的大夫,教授学子。只可惜这一番苦心白费了。几门副科,农学,工学,武学,哲学,书礼,商学,明律,医学。让学生们自由选择,有本事几门皆学都行,但考试时必须考两门,也只考两门,防止学子过份分心。

学武学的人最多,不一定是学习,而是这些将领过来瞎吹八吹的,学子喜欢听。不过宋九也听出一些有用的东西。例如孙子兵法讲得很全面,然而一些细节上未讲,他们讲自己战史时六成是吹牛,不过四成也讲了体得,那一战有什么地形,敌我双方什么兵力,后勤,天气,兵士想法,武器,等等,这些在兵书上很少能看到的。要么在史册里偶尔一两句话记载。就象太原之战,中间与幕后发生了多少故事,若放在史书里几百字就讲了。除了天才外,一般人很难学到有用的知识。然后到他们操练,那是按正规军队来训练的。这也有好处,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天天坐在教室里,有的学子还不喜欢运动,因此身体素质跟不上去。例如老魏倒下了,宋九上战场也许不行,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他与赵大在前线屁事都没有。这样动静结合,加上书院伙食好,这些学子出去后,不但学问跟上,身体也跟上。

然后是哲学,佛老钻研得不多,主要是诸子百家,吸引了学子重视,包括书院里十几个有名气的儒生,刻意分出精力来指教他们。这也是宋九最希望看到的。

想春秋时百花齐放那是不可能了,但可以披着儒家的皮,将道释法墨杂名阴阳纵横等诸家的学问往里面塞,那也等于是百花齐放。甚至未来宋朝若得到南汉,可以从番子哪里购买一些西方的典籍,让他们翻译成汉字,放在书院里让这些学子讨论。

书礼也受欢迎,受文人薰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只要是文人个个都喜欢,而且仪礼在这时代同样重要,无论宋九看得惯还是看不惯。

再就是工学农学商学,若无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