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午后)-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就在与大家商议着这个价钱,不大好定价啊。”

几个管事跑到一边,实际对他们来说,价格都是次要的,这种上等的蔬菜不是反季节,也是一个噱头。不怕贵,就怕不好。一人站起来问:“这一堆多少?”

“标准半石。”

“大家为难,九郎我们替你订一个价,一堆三十贯钱。”

“三十贯钱哪,”大姐虽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雷晕了,这一斤得多少钱,难怪弟弟说自己的店卖不起价格,一盆炒芹菜上来,一贯钱一盆,谁吃啊!

“三十贯钱太贵了。还是二十五贯钱吧,你们一家两堆,余下的诸位商贩分一分。”宋九道。正店一分,剩下的更少,几十个菜贩子只分了十几堆,一人十几斤。也不是少钱,一个个当成宝贝捧回家。

第二天菜市上开始出现芹菜的身影,价格很混乱,有一斤一千文的,有一斤八百文的,还有人一斤喊价一千五百文。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就是这个价。居然卖得还快,太阳刚出来,哥只成为一个传说,有人想买却看不到了。

大臣们也吃上芹菜,宋九送去不少,但大臣更多,还有宗室,各将领,一些致仕的元勋。一户分不到两斤,还没有几十个衙内拿得多。

刘温叟夫人一碟拌。一碟炒,又刻意买来一坛好酒,好菜要配好酒才象样。刘温叟问:“娘子,市面上卖几何价?”

“官人,妾身上午买菜买得迟。看不到了,只听到传闻,先是一斤卖八百文一千文,后来涨到一千五百文,但很快抢走。一半进了酒楼,真正百姓家能买到的很少。”

“一千五百文哪,这两碟菜等于是一头牛啊,让老夫如何下咽?”

“官人,你就吃吧,这玩意儿图一个稀罕,过几年种的人多,就不会再金贵。”

刘温叟知道是这个理儿,那天宋九也刻意地解释过,往正路上引,它会养活很多人,当然,往邪路上引,后果也严重。现在宋九有意往正路上引,他也无话可说。自己只是耿直,也不是不讲道理。

但是两盆价值三贯钱的芹菜吃得让他肉痛了。

吃了一口,不由地说:“这菜儿味道不同。”

“妾身尝一尝,是不同,好嫩。就是太贵了,再过两年吧,等便宜下来,一斤卖上几十文钱,偶尔吃一回也不要紧。”

“过两年宋九不种了,全部交给百姓种,他们种不经宋九的手,未必有这个好味道。”

“这个娃神出鬼没的,也有些本事。”

“唉,我也不知道他那个算不算本事,看不懂啊,吃吧,反正做上来也是吃的。”

不仅是味道好,也是心理作用,这么贵的蔬菜吃下去,不好吃也好吃了。

结果第二天上早朝,刘温叟听到所有大臣都在议论这个芹菜,有的人文采好,用尽了美言,什么口齿留香,什么甘甜怡人,就差一点来篇赋文讴歌赞颂。

有很多人好奇地过去观看,胡老大也急了,这个菜买得贵,怕人偷,连忙组织十几个乡亲手持着大砍刀,有弓箭的背上弓箭,日夜防巡,连一条狗也不放它进去。因此百姓想看都看不到,第二批蔬菜上来,不仅所有正店的人到场,还有一些大酒楼的人也到场。分给菜贩子的更少,还是宋九强行匀了匀,不然仅是正店与酒楼的就不够。一次匀出四五百斤。这哪里够,一个京城包括兵户、大量外来人口与客商,有近百万人,一天消耗蔬菜接近百万斤。几百斤蔬菜投下去连影子也看不见。居然出现了二贯钱一斤的天价,但百姓想找,哥还是一个传说。

能吃到,到各大正店与酒楼里吃。然而那就不是一贯钱两贯钱了,随着后面各种蔬菜菜肴陆续上来,一小碟参汁蜜渍黄瓜能卖五十贯钱,一盆熊掌烧茄子能卖八十贯钱,一盆燕窝瓠子汤能卖九十贯钱……并且这些奇贵无比的菜肴还得要限量版供应。

宋九心真的不黑,黄瓜不论斤卖,论根卖,大的一根只有四百文,中等的一根只有三百文,瓠瓜与葫芦、梢瓜都差不多,只有韭菜没办法,冬瓜太大了,也没有办法,必须按斤论算。冬瓜还有,有的百姓会贮藏,一些冬瓜未腐烂,但不是新鲜口味,相对而言价会下跌一点。然而随着一两场雪一落。冬瓜也成了天价。

宋九手中价格还能让人接受,到了菜场就让人无法接受。随着一场鹅毛雪落下,曾经出现过一根黄瓜卖两缗钱,一个葫芦卖四缗钱的不可思议之价格。别喊贵,稍一晚就看不到了。

导致菜园子一开棚。无数菜贩子涌过去,想瓜分几斤,那怕匀十斤也会发一笔小财。最让人惊奇的是反季节蔬菜卖得很贵,但它始终是一个传说。这时候天亮得晚,不过大多数百姓早起早睡,因此菜市开得也早。每次菜园子里流出几百斤蔬菜散于各市,但起得最早的多是酒楼里的人。于是到天亮百姓来买菜,也看不到了。许多百姓只听到人们在议论,始终未看到过它的样子。

……

大雪翻飞,京城变得安静下来。

宋家仍然很热闹,仅吃饭的人就达到四十多个人。想不热闹都不行,看着狼吞虎咽的学子,张博士又看着餐桌上的蒜子伴黄瓜与酱爆茄子,说道:“你们只交了二十文钱,如何能下咽的?”

不能算账,若按市价卖,就这两样菜。三十多贯钱没有了,相当于他两个多月的薪酬。

说的是本心话,学子不得不放下筷子,翠儿道:“张博士,你就不对了,人家还交了二十文钱,你一文钱也没有交。”

也来蹭食的朱三小娘子低下头咯咯地笑。

朱三抬起头好奇地问:“九郎,这个蔬菜你倒底赚了多少钱?”

“那有多少钱,我算一笔账给你们听,衙内们来要一点。平时关系都不错,只好给。这与面包不同,给他们也要给皇上与大臣。主要现在它紧俏,若起得晚花钱都买不到。大臣能上正店花高价吃去,他们妻妾上哪儿吃?吃不到怨怼起来。枕头风一吹,我也会冷的。”

大家一起笑起来。

这是实情,在宋朝女子还有些地位的,甚至有的大臣还是妻管严分子。宋九又说:“这一送就不能送少,一样一千斤,再加上衙内,平时的亲戚好友,一万多斤就去掉了。”

“好多钱,”七姐肉痛地说。

“钱挣来是花的,但如何花很多人不懂,有人认为花就是吃喝嫖赌,那是错误的花法。想一想陛下先后赐给了我多少钱帛,若无陛下所赐钱帛,这一切能弄起来吗?而且蔬菜让这些小商贩卖得这么贵,不送一点给他们,个个弹劾,我能吃得消?”

“小贩们心太黑。”

“七姐,也不能怪小贩,我一家生产,产量太少,正店来抢,酒楼来抢,只分出那么一点儿,一个小贩只能得十几斤,甚至只有几斤,从早上就来,站在寒风里一直等到下午开棚,他们能不卖得贵?以后多了,就不会出现这情况。”

“唉,宋九,你这是千古第一蔬菜,也是千古第一价格,我那个婆娘居然看到三贯钱一根黄瓜,一条牛价啊。”

“燕博士,你就不懂了,这是好事儿。原来华夏最发达的地区是南唐,巴蜀与吴越。中原百姓最苦,但自周太祖开始着重内治,汴京一年比一年好。到我朝又胜过周朝,前几年汴京还赶不上金陵洪州益州与杭州,这几年隐隐要凌驾其上。正因为国家渐渐安定,加上京城地理位置佳,商业发达,有钱人多了。不然那能卖这么贵?还有一件更好的事儿,象我募股,得一步步做给他们看,不做出来,衙内会不会相信?大棚蔬菜若利用得好,能养活很多人的。但就是我有心推广,谁会相信?卖得贵了,明年不用我喊,也有许多菜农来学习。”

“你还不是能卖琉璃赚钱。”

“琉璃先能赚钱,但利润主要还是放在河洲,不然衙内不服。河洲成熟,也会将它逐步放开。我的良苦用心你们不懂。”宋九痛心疾首道。实际他肚子里在暗笑,不用什么懂不懂,凡事只要领先一步,就是钱山帛海!而且因为自己放手,做得还非常漂亮。

“九郎,你真的这么好心?”朱三问。

“你们说一说看,我心好不好?”宋九问学子。

“朱先生此言差矣,九先生才是好先生,”学子大声道。不说别的,就是这一顿二十文钱的晚餐吃得也没话说。

燕博士与张博士占一点便宜,因为德望年高,学子还不敢作声,朱三想占便宜哪里行,他妻子那边就说不赢。

第一百二十九章雪话(下)

但也是事实,学舍成立后,朝廷补贴许多,包括几个先生的薪酬,仅是六人的薪酬一年就达到一千多贯,其中宋九最高,每月钱粮米合在一起几乎快接近三十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