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第一次跟着越千秋来石头山上石头城参观,听戴展宁讲玄刀堂过去和现在的故事,白不凡不禁大有兴趣。可刘方圆却耐不住性子听这些陈谷子烂芝麻,挑动了几个小伙伴们起哄似的打断了戴展宁的话,他就冲着越千秋嚷嚷了起来。
“师兄,你到底要把关子卖到什么时候?皇上可说了,只给你一个月时间,你这八字没一撇的武英馆,到底准备怎么办?”
越千秋今天从早上出来就是一副睡眠不足,心不在焉的样子,此时等到刘方圆说完,他才茫然抬头,一副不知道人家说了什么的样子。他这个小圈子的人从未看到过这样无精打采的他,顿时有人浮想联翩。
还是心细如发的戴展宁阻止了其他人咋咋呼呼,率先问道:“九哥,是出什么事了?”
“没事,就是我被那个专会坑人的爹坑死了。”
越千秋打了个呵欠,见戴展宁和刘方圆面面相觑,其他人全都有些错愕,知道这些人的长辈中,不少也许和越小四的马甲打过交道,可大多数只知道他有个便宜爹而已,他自然不会对人抱怨自己多了个小魔女妹妹,更不会说自己在担心越小四的处境,晚上完全没睡好。
等到戴展宁非常见机地把刘方圆之前那话重复了一遍,他方才打起了几分精神。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都是我的好兄弟,可在这金陵城里,却有很多人看不上我们,为什么?”
越千秋提高了声音,满脸激愤地说:“就因为我爷爷二十岁之前还是个小伙计,二十岁之后也不过是个小吏,就因为你们的长辈不是军中出身,就是寒微出身,再要么从北燕迁回来,没有根基!所以,他们不屑于和我们为伍,可我们也不愿和他们混在一块?”
白不凡想到自己回京之后一直都被排挤,顿时感同身受:“说得好,我们不和他们为伍!”
越千秋拍了拍白不凡的肩膀,但却突然话锋一转道:“可如果就只有我们这点人,那就实在是太少了。固步自封的结果,就是咱们的力量越来越小。但要扩充我们的队伍,又瞧不上那些家伙,怎么办?那就把我们看得上的人,拉到我们这儿!”
刘方圆心直口快:“可这金陵城多的是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家伙,多的是会吟诗作赋就以为了不起的家伙,多的是会读书就天下第一的家伙,多得是说得好听祖上世代从军,说得不好听就是世代老兵油子的小兵油子,没什么我们看得上的人了。”
“金陵没有,但天下有啊!”越千秋这才笑眯眯地说,“我之前不是告诉过你们,武品录要重修了,天下各大门派都要派代表来金陵,你说除了那些老一辈的,年轻一辈的会不会来?朝廷从前不重视他们,现在如果我们这些人使点劲,把那些和我们年纪差不多的留下呢?”
此话一出,四周围顿时一片嚷嚷声,其中叫得最大声的,无疑便是刘方圆。
“我怎么就没想到!”
“所以,今天咱们大家到这里来,就是要群策群力,商量一个呈给皇上的计划。比方说,武英馆地方设在哪儿?我们希望请谁来出任老师?每年需要多少预算?武英馆可以招收各大门派的年轻弟子?除此之外,我们怎么争取到支持……”
一口气提了一系列问题之后,越千秋这才拿出了杀手锏:“我昨天就对爷爷说,我可不希望我辛辛苦苦争取来的武英馆,到头来却被别人从头管到脚。六年前,我当初拼死拼活和北燕的刺客打了一场,这才有现在的六品出身,所以这武英馆,还不如我自己来管!”
戴展宁不禁怦然心动,可说出来的话却相当冷静:“这行得通吗?毕竟,你那个是六品出身,并不是立刻就有当官的资格。”
“那有什么,想当初我才七品的时候,还和英小胖一块审过案子呢!再说了,我就是担个名义,又没打算大权独揽!”越千秋说到这里,便笑眯眯地看着其他人道,“我们可以选一个学生会,然后有什么大事拿到学生会上讨论通过,简而言之,我们自己管自己!”
即便是在后世,这种完全学生会自治的学校,那也是稀罕到凤毛麟角,更何况如今。
可是,这些年越千秋看得上的,千方百计拉到自己这个小圈子的,就没有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大多数都有几分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此时叫好声占了绝大多数。
可终究也有和戴展宁一样的冷静派。南归的北燕四大家朱、冯、方、马四家,年纪最大朱大少爷朱鹏俊,便忍不住开口问道:“九公子的设想固然好,可怕就怕朝中老大人们看我们不顺眼,就算户部李尚书在拨款上不卡我们,可到时候没有好的老师,武英馆会沦为笑话。”
“朱大哥顾虑的非常有道理,我也当然想过。”越千秋微微一笑,这才眨巴着眼睛说,“可我们要是眼光不止放在朝中呢?金陵城里,有多少怀才不遇,屡试不第的人?凭借我们各自的手段,家里的背景,还怕找不到有真才实学,却不容于朝中老大人的老师?”
“那么多人为了长公主一个举荐,恨不得在门口排起长队来,那么,如果别人觉得,只要尽心竭力教我们两年,回头我们就可能把他们举荐给皇上,人家会不会主动自荐?”
眼见得四周围都是赞同和叫好,朱鹏俊不由得嘴角抽搐了一下。
越千秋这说话的口气,真的不是皇二代,胜似皇二代啊!
第178章 武英馆办学可行性报告
越千秋在国子监冬会上砸场子,皇帝得以通过兵部侍郎钟亮,把国子监改革方案抛出来,不但重申了县学和州学的重要性,而且还把原本官宦子弟垄断的国子监,扩充成了拥有众多学府的最高教育机构。
可皇帝嘴上说要给越千秋一座学校,也开玩笑提出了期限让他拿出有说服力的条陈,实则他压根不认为,还不到十四岁的越千秋真的能拿出什么东西来。当然,如果越千秋真的拿出了越老太爷又或者严诩支持的某个方案,他也不介意划一点资源让小孩子去胡闹一下。
然而此时此刻,看到陈五两放在自己面前的那厚厚一本奏疏,皇帝实在是莫名惊诧了。
“这是什么?”
陈五两苦笑道:“武英馆办学可行性报告。”
见皇帝听着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脸色却分明有些茫然,陈五两不得不硬着头皮解释道:“是早起东阳长公主亲自送来的,说是越九公子带着一群朋友折腾出来的东西,先呈给皇上过目,皇上可以随便改。改完了越九公子就名正言顺地往上递,不行他就回去再写一份……”
皇帝顿时气乐了:“他竟然让朕先给他把关?就连那小胖子都没他这么大胆!”
陈五两垂头不吭声,心里却想道,您还拿他和您的大胖儿子比?那小胖子您至少还管管呢,可这大胆小子您连管都不管,这不是皇上您自己惯出来的吗?
嘴上笑骂,皇帝终究还是翻开了越千秋的奏疏,可一看格式,他再次愣住了。和那些对仗工整,炫耀文采的奏疏不同,越千秋的这篇文章可以说完全干巴巴的,可就是这样干巴巴的东西,却让原本只是漫不经心的他变得聚精会神。
一、办学对象
已有初步经史基础,年在十二到十八岁,文武兼备之适龄少年。初定招生人数百名。
二、办学目的
培养礼乐射御书数全面发展之复合型人才,为朝廷出力。
三、办学条件
管理:正六品上朝奉郎越千秋任武英馆馆长,另聘请德高望重官员数人,学官数人为名誉理事,组成理事会。百名学生推举十二人,为学生会。理事会和学生会共治共管。
师资:向天下礼聘有才有德,文武兼备之士人。
经费:武英馆隶属于国子监,每年第四季编制经费预算表,户部根据预算表拨款。若有不足,则从各生家中募集捐助,又或由学生入学缴纳之费用补足。每年前二十名优等生免费,奖学金助学金条例见附录……
等长长一篇奏疏,一二三四五六七一条一条看完,见林林总总上千言,文采固然谈不上,可条理清楚,远胜过某些啰啰嗦嗦的公文,皇帝忍不住轻轻用手敲击着桌面,似乎正在踌躇。
君无戏言,更何况他是当众对越千秋许诺的。而以越千秋那脾气,自然会当真把这奏疏送到他面前。如果只是前头那几条,也许他就置之一笑了,偏偏越千秋在奏疏末尾夹了一张夹片,提出把各大门派的少年子弟纳入武英馆学生范围,他就不能把这当成是儿戏了。
“怪不得叫武英馆,这小子原来是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