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超级学霸-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安石最终还是走出了县衙,他脸色铁青,眼中燃烧着怒火。
  他很清楚这两头牛不会从天而降,除了那几家钱铺,不会有其他人会干这种事?
  只是王安石没有想到,对方居然用这种极端的手段来对付自己,这让王安石心中升起滔天怒火。
  他看了一眼正在救助的伤员,又看了看倒在地上的大青牛,目光最后才落在范宁身上。
  他眼中愤怒的目光中又多了几分歉疚。
  “范贤弟,今天真的很抱歉,让你们刚来便遭遇到了不安全事件!”
  范宁摇了摇头,淡淡道:“我们倒没什么不安全,仅仅旁观而已,不过,现在恐怕已经不是事件那么简单,应该叫血案了。”
  “什么?”
  王安石大吃一惊,他明白‘血案’两个字的含义,那表示出人命了。
  此时王安石也暂时顾不得范宁,快步不远处围着大群百姓的县衙东墙下走去。
  墙角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几名衙役上前奋力拨开人群。
  “大家让一让,县君来了!”
  王安石穿过人群,这才发现至少有六人已经被草席盖上,这让他大脑‘嗡!’的一声,竟然死了六人?
  这时,一名住在附近的医师正在救助另外一名重伤老者,他低低叹息一声,站起身对身后的王安石摇了摇头。
  王安石心中一凉,又死了一人,现在是七人死亡,这无论如何是一件大案,但如果死者超过十人,那就必须上报朝廷。
  王安石急声问道:“其他伤者情况如何?”
  “启禀县君,还有三人骨折和两人轻伤,应该不会再死人。”
  王安石心中稍稍松了口气,但死了七个人的血案还是俨如一座大山般压在他心中,令他愤怒万分。
  同时又像一阵狂风突袭,令他措手不及。


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问君
  范宁的同伴们跟随着县学学政去了县学,范宁却留了下来。
  县衙后堂内,范宁独自喝着茶,耐心地等待王安石。
  王安当然是去处理惊牛伤人案,部署手下调查策划惊牛案的幕后之人。
  范宁却从这件事中发现了一些端倪,从上午到现在,他发现几乎都是王安石一人在唱独角戏,没有看见县丞和县尉的身影,甚至连主簿也没有看见。
  或许只是一个巧合,但想到杭州的百姓告状,想到今天上午发生了惊牛案,直觉告诉范宁,恐怕县衙内部不和。
  如果自己猜测是真的,那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一项改革如果得不到县衙上下齐心协力的推行,十有八九会出问题,甚至还会出大问题。
  即使青苗法被王安石依靠县令的权力得以强行推行,但也不会长久,说到底,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人治问题。
  “让贤弟久等了!”
  身后传来王安石略带疲惫的声音。
  范宁回头,只见王安石快步走进院子,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脸上的笑容却难以掩饰他眼中的忧虑。
  不过王安石一声‘贤弟’却让范宁心中涌起一阵暖意。
  他连忙上前行一礼,笑问道:“小弟现在才来鄞县,大哥没有生气吧!”
  王安石脸一板,故作生气道:“我当然生气,你如果再不来,我就只好亲自去吴县把你抓来!”
  说完,王安石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了,范宁心中也稍稍一松,至少王安石还有那么一丝乐观情绪。
  “坐下,我们慢慢谈。”
  这时,有衙役给他们送来一壶酒和几道菜,王安石拾起一支筷子,在酒壶里蘸点酒小心翼翼地尝了尝。
  这个举动让范宁暗吃一惊,连忙问道:“大哥,有这么严重吗?”
  王安石笑了笑,却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给范宁斟满一杯酒,又给自己的酒杯也斟满了酒。
  “来!今天仓促了一点,这杯酒就当作为兄替贤弟接风洗尘。”
  “谢谢大哥!”
  范宁举杯表示谢意,随即一饮而尽,酒很淡,几乎没有什么度数。
  范宁抢过酒壶替王安石斟满酒,王安石注视着酒杯良久,这才轻轻叹息一声道:“我现在才理解重新分一块饼是多么艰难,这还只是一座小县,一个小小的青苗钱就触动了这么多人的利益。”
  范宁沉吟一下问道:“现在借青苗钱的农民很多吗?”
  王安石想了想道:“大概一万五千户左右,占了所有农户的三成左右。”
  范宁眉头一皱,不解地问道:“大哥,一万五千户不算少了,难道家家户户都这样穷,一年下来,连买种子的钱都没有?”
  王安石笑了笑,反问道:“你也是乡下出来的,难道你自己没有感受?”
  范宁一时沉默了,他家虽然没有借过钱,但在他记忆中,日子过得确实很拮据,他母亲将省吃俭用发挥到了极限,积累多少年才勉强攒下十贯钱。
  不过那还是自己父亲是渔夫的缘故,渔夫虽然很辛苦,但收入确实比一般农夫要高一些。
  可就算这样,自己家也过得很艰辛,更不用说那些靠租田种地为生,或者家里只有十亩八亩田的农民,一年辛苦下来,恐怕只够糊口。
  如果家里人口多一点,恐怕糊口恐怕都不够,否则贫寒人家怎么舍得把七八岁的女儿送去大户人家当丫鬟。
  范宁沉默良久道:“我只是觉得江南地区比较富裕,就算有贫寒人家,也不会占到三成之多。”
  他注视着王安石,眼中充满疑惑不解。
  王安石摇摇头道:“只能说明你并太不了解民情,江南的富裕只是相对于北方而言,北方的赤贫人家大概占到六成,鄞县只有三成,这就很不错了。鄞州平均每户人家有二十亩地,若都是上田还好一点,如果是中田或者下田,那艰难了,交了税后就只剩下十几贯钱,上有老,下有小,要吃饭穿衣,要看病吃药,一年到头都靠这十几贯钱,哪里还有余钱买种子?”
  说到这里,王安石长长叹息一声,“尤其在青黄不接之时,很多人家连饭都吃不起,只能借钱度日,那些豪门巨富和钱铺就靠这个剥削农民,八分的利钱啊!借一贯钱,三年后就变成四贯钱,一亩地就没了,长此以往,有点田产的人家也会变成赤贫。”
  范宁沉吟一下又问道:“那佃农怎么借钱?”
  “佃农可以找主家借钱!”
  王安石见范宁不太明白,便又解释道:“一旦你真变成了赤贫人家,想借钱都借不到,就像你说的佃农,借钱要用财产抵押,没有抵押,谁肯借钱给你?我推行青苗法,就是要保住小自耕农,历朝历代灭亡都是因为小自耕农消失引发,如果放纵高利贷盘剥农民,最后赤贫民众越来越多,一旦出现天灾,粮食歉收,农民又没有财产抵御灾害,大规模的流民就出现。”
  其实王安石说的这些道理范宁并不是很赞成,不过现在争论这些问题不是当务之急。
  范宁现在更关心的是,王安石在鄞县的变法究竟遇到了什么挫折?今天上午的惊牛案是怎么出现的?
  范宁沉思一下问道:“现在兄长遇到的最严峻问题是什么?”
  王安石端起酒杯缓缓道:“明州李知事准许我适当实施青苗法,但他的条件是不准引发官场内斗和社会动荡,第一年实施时比较平和,虽然有抵触,但还算是有控。去年矛盾开始爆发,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各种对付我的手段层出不穷,甚至年初有人在我的酒茶中下毒,今天又出现了惊牛伤人案,死了七个人,我很担心李知事或者朝廷会叫停青苗法,所以我希望你能替我出谋化策,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目前遇到的危机。”
  王安石的语调虽然的轻缓,但话语中的内容却令人触耳惊心,下毒、杀人,种种极端的手段都出现了,这也说明推行青苗法的斗争何等激烈。
  范宁一时也不知道该从何着手,他想了想道:“那我就先问问今天的惊牛案,兄长觉得会是谁干的?”
  “暂时还不知道!”
  王安石摇摇头道:“我现在就在追查这两头青牛的源头,一旦被我查到,我就会知道这件杀人案的凶手,我绝不轻饶。”
  “可是出现人命案,不是应该州衙来查案吗?”
  王安石沉默片刻道:“李知事去了京城,大概三天后才会回来,我必须在他回明州之前抓住凶手。”
  ……
  德晟钱铺位于鄞县城西,占地约五亩,在明州的七家钱铺中,它排名第三。
  钱铺和质库颇像,它们也接受抵押物,借钱给小商人、城市平民或者农民。
  但钱铺更大一块功能是替人存钱,当然,宋朝的存钱没有利息,还要收存钱手续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