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8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轻工业方面,中华帝国在六年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超高速发展。欧洲各国的工业转入重工业,战争的巨大伤亡造成轻工业工人被征召入伍,轻工业不是倒闭就是破产,中华帝国借机大量向欧洲出口轻工业产品,到了1917年时,中华帝国的轻工业已经占据全球70%份额。

    中华帝国轻工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追求利润的商人们很快将目光放在商品的开发研究上面,中华帝国普及大学教育制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大学生,其中不乏有这方面的人才。

    1917年初,江南纺织厂研究员李俊涛研制尼龙丝成功,开始用来生产牙刷,后来大量生产尼龙丝袜、尼龙丝衣服。而北方服装厂陈克锦则发明了涤纶,从此中华帝国纺织工业进入了尼龙涤纶时代()。而尼龙和涤纶的出现,顿时被全世界的人们所热捧,由此中华帝国的大批服装设计师借助人们对新不料的热爱而走红,中华帝国的服装出口不再以物美价廉著称,而是以品牌方式走入国际,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国际大品牌,利润翻了几番。

    同样,中华帝国继购买了美国人发明的塑料专利权后,在本土大规模的生产,各种塑料投入市场,遍布行行业业,它们在工业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华帝国的汽车、飞机和轮船大规模采用内燃机,也迫使中华帝国的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迅猛发展。由于王辰浩知道中华帝国是个贫油国,而且开采难度非常大,为了将来国民经济发展之必需,王辰浩下令但凡中华帝国国内发现的石油资源一律标注封存,帝国的石油悉数从波斯湾进口。而波斯湾的科威特在中华帝国的控制之下,原油开采和运输极为便利,运回国后的成本也比本国自行开采要便宜的多,因此中华帝国就更没有必要开采本土的有限石油资源了。

    石油化工工业除了大规模生产军民使用的燃油之外,炼油的残渣中的沥青更是废物利用,被用来修建高速公路。

    除化工外,冶金、机械制造等方面原本就是中华帝国的强项,经过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化刺激,帝国的冶金和机械制造能力更上一层楼,并且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工业生产和管理体系。

    在农业方面,中华帝国连续十七年获得大丰收,年产量已经达到2。5亿吨。得益于杂交水稻、化肥工业和机械化管理等的支持,中华帝国形成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四个大型农业生产基地。虽然农业人口还在急剧减少,但是粮食产量不但满足国内消耗,更是很大一部分用于食品加工出口。中华帝国的食品工业在世界大战期间深受欧洲人喜欢,战后欧洲商人继续从中华帝国进口各种食品,东方人的饮食文化得到西方人的认可,并在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文化。

    唐绍仪每跟王辰浩研究一个问题后,都在他的记录本上写下“同意”、“默许”、“待研究”或者“不赞成”等字样作为参考,这样待会儿等他参加会议时心里也就有底了()。

    可以说,尽管王辰浩已经将行政权力下放给内阁多年,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巨大的。或许这种影响力会一直持续到王辰浩过世,以后即位的历代皇帝的影响力才会逐渐减小。

    “陛下!”唐绍仪问道:“英法德意等国希望帝国能够伸出援手,帮助他们的政府稳定国内金融。”

    王辰浩灵机一动,突然想起了历史上的一战过后,美国就是利用他赚取的巨额战争财富去帮助欧洲经济复兴。表面上是援助欧洲,实际上当时的美国人手里握住了欧洲的黄金命脉,等于放贷给欧洲各国,帮助欧洲经济复兴的同时,也为美国赚取了大量的金钱,并控制了欧洲的经济命脉。正因为美国变成了欧洲的债主,美国人便开始耍流氓,大肆进行经济建设,结果一不小心弄出了信贷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结果欧洲也不可避免的被波及到,美国的危机实际上转嫁给了欧洲,并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王辰浩心想当年的美国就是此时的中华帝国,只不过区别是中华帝国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方式,经济危机不容易发生,但是借款给欧洲,当欧洲的债主,赚取巨额的高利贷回报还是只得一试的。

    想到这里,王辰浩说道:“欧洲各国肯定要抑制通货膨胀,整顿金融货币,想要收回市场上流通的超量货币,必须得靠帝国的巨额贷款才行。这是一次发财的机会,你通知财政部,可以贷款给欧洲各国,不过贷款数额要控制得当,要保证能够收回来,不要变成烂帐。”

    唐绍仪记下后,又问道:“陛下,战争已经结束,世界上短时间内没有可以威胁到帝国安全的国家了,军费和军备问题是不是应该缩减一下了。”

    王辰浩点头道:“没错!短时间内帝国非常安全,朕考虑一下再给你答复!”

    唐绍仪领命,不再追问。

    !@#

正文 第471章 国际联盟

    第471章国际联盟

    光华十七年的年终会议结束后,中华帝国国会正式通过了一百二十亿龙币的庞大经济刺激计划,涵盖帝国各行各业,全体国民皆有受惠()。

    同时,帝国国会也通过了向欧洲提供六十亿龙币贷款的庞大经济援助计划。其中英国借款十亿,法国借款二十五亿,德国借款十五亿,意大利借款三亿,剩下八亿龙币分别被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希腊、波兰、土耳其等国获得。

    中华帝国通过向欧洲提供贷款,一方面赚取高额的贷款利息回报,另一方面欧洲各国将用这笔巨额贷款从中华帝国进口必需物资,从而刺激中华帝国的工业产品生产和出口,带动中华帝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中华帝国的龙币得以广泛的打入欧洲市场,成为欧洲唯一坚挺的货币,扩大了龙币的影响力。

    但最重要的是,中华帝国通过向欧洲贷款,手握黄金利器,等于掐住了这些国家的金融命脉,使其受制于中华帝国。对于中华帝国未来对欧洲之政治和经济决策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欧洲各国得到中华帝国的巨额贷款自然欢喜不已,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大规模军备问题。

    经过世界大战洗礼后的欧洲,对于战争的恐慌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受到战争迫害最严重的法国,对于战争可以说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

    在这种大前提下,欧洲各国的军备问题成为了民众的焦点,裁军和终止军备竞赛的呼声甚至超过了对通货膨胀的抗议程度。

    欧洲各国都被战争拖垮了,战后各国国内的数百万军队开销、军备保养和维持,以及巨额的战争抚恤都拖得各国财政喘不过气来,裁军以及是迫在眉睫之事()。

    然而,各国都不敢率先裁军,担心裁军后被敌国突然攻击,因为各国都无法支付再次启动战争总动员计划所必须的启动资金。

    各国因为裁军问题再次聚集到一起谈判,但是各国彼此间都不是很信任对方。尤其是德国对法国非常的不信任,有消息称法军参谋部有一份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的计划,甚至还打算出兵攻占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而法国也不敢轻易裁军,因为法**队在大战期间就已经被德军打垮了意志,多次爆发军队官兵拒绝战斗的事情,一旦裁军,再想集结起来根本就不可能了。

    对于英国来说,英国死要面子的要维持强大的海军,保住日不落帝国的最后荣誉,因此战争期间建造的超级战舰没有停工的意思,英国皇家海军更是叫嚣着要超过中华帝国海军,夺回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的宝座。而德国公海舰队自日德兰海战胜利之后,德国海军的傲气也大涨很多,作为战后欧洲第一海军强国,德国海军不舍得裁军,甚至还要求议会拨款保住船厂里正在建造当中的超级战舰。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意大利,意大利对于协约国未能实现战前给意大利的承诺而恼火,英国海军被德国海军重创后,意大利盯上了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尤其对南非馋涎欲滴。因此,意大利海军也不想裁军。

    各国心里互有猫腻,但是他们都得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没钱。跟中华帝国借的巨额贷款仅仅能够维持现有财政开支,但是如果不裁军的话,这笔大贷款很快就会被消耗光的。

    而且各国还得面对国内反战的压力,以及来自苏俄的红色威胁,因此各国政府陷入两难境地。

    在这个时候,中华帝国看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