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对于英国海军,王辰浩心中清楚在未来二十年内都是世界霸主,没有人能够打败英国皇家海军。
自第一艘全钢制战列舰君权号下水服役后,英国海军一直是新技术的领跑者。各国海军都以君权级为蓝本进行模仿,打造本国的全钢制战列舰。
王辰浩最想购买的是统一主炮口径的无畏级别的战舰,只是那种跨时代的先进战列舰直到19o5年才出现,现在就算王辰浩提出来,也没有能力建造。
没有无畏舰,那王辰浩只能从各国的前无畏舰种选择一款最好的了。
英国目前建成的两款战列舰中,一款是标志性的君权级战列舰,一款是针对远东俄国的缩水版巴弗勒尔级战列舰,不过还有一款在建中的新式战列舰威严级。
1895年,英国皇家海军开工建造14ooo吨级的威严级一等战列舰,由著名军舰设计师威廉-怀特爵士sr11mhte设计,该级战列舰在君权级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优化。采用2o3毫米的哈维钢装甲板以及mk3型新式4o倍径3o5毫米双联装主炮。由装甲覆盖的船体在装甲带下方弯曲,主炮能用无烟火药射穿甲弹,穿透能力比以前的3o5主炮强很多。
同时,针对君权级和出口型富士级的适航性问题加以改进,怀特爵士不再强求富士级那样的18节极,那样对舰体损坏太大,而是设定在损管更好的17节标准度上,增加了稳定性,同时加高了干舷和加宽了过舱,使得军舰横摇周期达到17秒,大大提高了远洋适航性。
英国海军对这款军舰寄予厚望,计划建造九艘之多,其可靠性之高使其一直服役到一战后,并且在护航中优秀的适航性赢得了无数赞誉。
这款军舰无疑是选,不过在王辰浩看来,威严级的强力火炮和她的2o3毫米哈维钢装甲防护不成比例。不论厚度还是质量都不及德国的克虏伯装甲,同等抗打击强度下,哈维钢要比克虏伯弱五到七毫米以上。
此时,德国的海军虽然没有英国强大,但是德国的先进工业技术却强过英国。王辰浩希望登云级战列舰使用威严级的设计,但最好换装德国的克虏伯装甲。这样一来,登云级在火力、防护、吨位和适航性上面,将全面过日本的富士级战列舰。
而威严级17节的度在稳定性上将更好,富士级不可能长时间维持在18节度上,因此登云级使用17节度上也没有什么差距。
王辰浩构建了登云级战列舰的规划蓝图,丁汝昌等人都觉得很不错,就等着李鸿章回来后敲定。不过,那得看李鸿章能够要到多少经费,按照王辰浩的估计,登云级战列舰单价至少在11oo万两银子以上。
“这也太贵了吧!”丁汝昌不由得皱眉。
王辰浩笑道:“这仅仅是裸舰,只包括基本需求,如果加装电话系统、无线电通讯,怎么也得12oo万两。”
邓世昌等人凑过来问道:“电话系统咱知道,上海英租界就有,但这无线电系统是什么?咱们可没听说过,干啥用的?”
王辰浩愣了一下,还以为说过头了,但转念一想这无线电系统在1893年就已经出来了,因此松口气,笑道:“在美国有个叫尼古拉-特斯拉的人,两年前他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次公开展示了无线电通信。你可以理解为咱们的电报机不用电线也可以报和收接。”
“无线电,就是不用电线也能报?这可是新鲜。”邓世昌等人一脸的惊奇,不过他们没少从王辰浩身上听到惊奇的事情,因此已经免疫了,对于无线电并不感冒。
林泰曾突然道:“刚才辰浩说要在军舰上装电话和无线电系统,这电话可以在本舰内传递讯息和命令,不用在大喊大叫了;而这无线电既然不用线也能报,这舰队之间就可以用无线电通讯,省去了看不清旗语的麻烦。”
刘步蟾兴高采烈的道:“这是好东西啊!”
“好东西肯定贵呀!”丁汝昌不由得苦笑道:“刚才辰浩也说了,加上这些昂贵的设备怎么也得12oo万两银子。东西是好,可惜咱大清国穷,买不起。”
众人顿时一脸失望表情。
正文 第75章 海关
王辰浩同丁汝昌等人制定了登云级战列舰的技术参数,大致估算了造价后便通报给了李鸿章知晓。
李鸿章进京后,先同英国公使窦纳乐会谈,将王辰浩提交的登云级战列舰的建造参数报给他,以获得英国方面的初步报价。
窦纳乐得知李鸿章准备从英国订造新式军舰十分高兴,说了一通增进中英邦交的客套话后立即给伦敦方面通报了情况。
伦敦政府十分重视清帝国购舰一事,为了配合英国联合军事委员会主席斯特里根侯爵顺利访华,第二天,伦敦舰政署同英国巴罗因弗内斯的维克斯船厂研究过后,将清帝国订造的登云级战列舰初步定价在每艘165万英镑,合白银1237万两。
尽管王辰浩已经给李鸿章打了预防针,但当李鸿章得到窦纳乐的报价单子后依然吓了一跳,满脸的表情只体现了三个字——太贵了。
窦纳乐表示这只是初步报价,暗示李鸿章介于中英关系的复苏,价格可能还会有变化。
接着李鸿章拿着英国人的报价单先后去了颐和园、紫禁城和恭亲王府,分别同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恭亲王奕䜣汇报情况,说服他们给新舰拨款。
奕䜣那里倒是没什么,他懂得海军的重要性,慈禧准许李鸿章添船加炮了,因此海军衙门会得到一笔造舰费,但也就是五百万两撑死了。如今李鸿章订造一艘战列舰就耗资一千两百多万两银子,这奕䜣可做不了主,户部更是不可能给拨这么多钱来。
慈禧一开始支持李鸿章添船加炮,可谓做足了脸面工作,然而当得知一艘登云级战列舰的造价竟然高达1237万两银子后,慈禧顿时闭口不言了。
李鸿章只好痛陈利害关系,称大清周边国家都有新式战列舰在建造当中了,如果大清不买新舰,三年后在爆战争时北洋水师将无力抵御外辱,到时候敌国海军长驱直入,可轻而易举的沿着海河直捣京师,皇室恐再遭羞辱,颐和园恐再遭洗劫。
李鸿章当然是吓唬她,吃水八米多深的战列舰是不可能直捣京城的,但慈禧不懂,加上害怕她的颐和园再被抢一次,于是慈禧点头同意。
慈禧于是同意了,把难题一股脑的推给光绪,在李鸿章面前当好人,可是光绪皇帝那边不干了。
户部每年从各省收缴上来的赋税收入只有八千万两银子左右,刨除皇室开支五百多万两,一百万不事生产的旗人赡养费就高达四千万两,八旗、绿营、水师开支两千万两,剩下一千五百万两用于朝廷各种公费开支已经是促襟见肘了,哪里拿得出这笔巨款来?
然而,光绪为了给慈禧修颐和园,让她高高兴兴的颐养天年不再干政,这些年张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挪用海军经费,已经引起北洋集团和国内有识之士们不满了,这次慈禧点头同意拨款给北洋水师添船加炮,加上北洋水师甲午海战的功劳表现,光绪帝却是没有借口否决。
光绪连番召开御前会议,同文武大臣们商议对策,看看怎么挤出来这笔经费。
但商议来商议去,最后只能挤出五百万两银子出来,而北洋水师光购买两艘登云级战列舰预付款就得一千万两,加上还得购买辅助军舰,给北洋水师各舰改装大修,海军衙门这第一年拨款就得一千七百万两银子,此后三年每年还得追加水师维持费和后续造舰费六百多万两,算算下来要维持北洋水师的战斗力就得耗掉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怎么来筹措这笔钱就成了巨大的难题。
李鸿章于是提出向洋人借款暂渡难关,但立即遭到了翁同龢和李鸿藻的炮轰。原因很简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条约《北京条约》欠款16oo万两,以及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帝国国库耗尽,因此不得不跟列强们借钱度日,而英法美三国便趁机胁迫清政府建立了以洋人为主的海关管理制度。
随着洋务兴起三十年,清帝国前后借款25笔,总额一亿三千万两的贷款在甲午战前业已还清。还清贷款后,清帝国有理由收回海关管理权,启用自己人管理海关。
虽然在赫德的管理下,大清国的海关成为最有效率最廉洁奉公的衙门,给政府每年增加17oo万两的关税收入。但满清的顽固派们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