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4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在这个问题上柏林和维也纳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xìng。德国向俄国递交了一分态度极其强硬的声明表示对奥匈的支持,同日奥匈帝国部分军队进入“紧急状态”最终俄国退缩了。这个结果不仅使得塞尔维亚怒火中烧,沙皇政府也发誓不再受辱。

    协约国此时的军费开支远远不如同盟国,俄国和英国尽皆被中华帝国重创,短时间内缓不过气来,法国根本没法跟德国抗衡,因此协约国只能采取yīn险的手段,那就是离间和瓦解同盟国集团。

    由于德奥是铁杆关系,协约国没法离间,只好拿意大利开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北非的争夺日趋尖锐。

    意大利企图夺取土属的黎bō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今属利比亚),作为在北非扩张的前进基地。

    意大利的意图早在几年前就被协约国猜到,当时意大利和俄国达成秘密协议,双方在土耳其问题上有着共识。意大利支持俄国在bō斯湾和黑海的势力,而俄国则支持意大利在北非的扩张。

    英法俄三国协约于是在这个问题上决定给意大利一些好处,让意大利攻击土耳其。因为土耳其跟德国走的很近,协约国希望双方内斗,以断了土耳其加入同盟国的念头。同时,给意大利好处,也是希望意大利能够加入协约国一方,至少也可以在两大军事集团作战时保持中立。

    于是英法俄三国政府照会意大利,表达了他们的态度。意大利人向来是有奶便是娘,为了眼前的利益,于是跟英法俄达成了《马赛秘密协议》,首次承诺如果同盟国非正义侵略协约国一方,则意大利不会参战。

    英法俄对此大为高兴,这表明他们的离间计划成功了。有了意大利的这个承诺之后,协约国的力量虽然没有增加,但是同盟国的力量却是被削弱了。

    北非的黎bō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是一片荒漠,经济价值有限,但战略地位重要。它与西西里岛对峙,可控制地中海中部较狭窄的海面。

    旧1年在瓜分奥斯曼帝国bō尔泰政府占有北非领地的过程中,阿尔及利亚(法国于1830年开始侵略逐步使之沦为殖民地)和突尼斯(1881年)成为法国的保护领地,因此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名义上的属地也归西方殖民者所有,法国准备以此为由兼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的黎bō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两省。这一企图遭到欧洲列强,特别是早就想在北非建立殖民地的意大利的反对。为此意大利积极进行政治外交活动,与各列强达成协议和默契(于德奥两国结成三国同盟),承认了意大利在北非的利益。为了作好吞并的黎bō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两省的准备,意大利在1880年至1909年期间,不断向两地移民和派遣商人,购买土地,积极扩充势力:派海军军官换上渔民的衣服,以在的黎bō里塔尼亚沿海捕捞海棉为名,进行海岸测量:指使意大利天主教神甫以传教为名,深入内地收集情报。

    意大利吸取1896年在埃塞俄比亚惨败的教训,不断窥测选择时机。

    1909年9月,意大利利用动dàng的国际局势和土耳其的严重困难,决定向的黎bō里塔尼亚派遣海军舰队,并对土提出领土要求。遭拒绝后于28日以当地意大利人受到伤害为由发出最后通牒,29日对土宣战,从海上炮击的黎bō里、胡姆斯等地,战争爆发。

    驻的黎bō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的土军仅有1个师约7000人,意大利则动员军队9万人,并以海军对土实施封锁,阻止其增调援军。29……30

    日,意海军炮击土耳其伊庇鲁斯地区海岸城市普雷韦扎(今属希腊),并击沉土鱼雷艇数艘。三天后海军登陆部队炮击并占领的黎bō里和图卜鲁格。

    11日,意军人,72门火炮,由c卡内瓦指挥)进驻的黎bō里,并在胡姆斯、德尔纳和班加西登陆,至月底占领利比亚重要滨海城市,但遭到阿拉伯部落军队和来自埃及、突尼斯等地阿拉伯志愿军有力抵抗,向腹地的进攻进展迟缓。

    1910年5月,意军(10万人,飞机35架、飞艇9艘)发动大规模进攻,海军占领佐泽卡尼索斯群岛。

    10月,土耳其国内政局不稳,加之巴尔干战争爆发,被迫求和。

    18日,双方签订《洛桑条约》,的黎bō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土耳其放弃对的黎bō里和昔兰尼加的主权,恢复两地的旧称利比亚,并承认意大利继续占有佐泽卡尼索斯群岛。

    由于当年意大利加入同盟国的原因便是跟法国在的黎bō里殖民地冲突,如今意大利真正实现了占领该地区,法国也表示支持,双方的矛盾顿时消除。英国也很大方,表示不会追究意大利参与八国联军侵英战争一事,并愿意将意属索马里归还给意大利。这样一来,意大利跟协约国之间的矛盾便烟消云散。反过来,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根本挡不住英国海军和法国海军的威胁,指望德国海军和奥匈帝国海军是不可能的,于是意大利政府就此开始倒向协约国一方。!。

正文 第362章 中华帝国的全球战略布局

    第362章中华帝国的全球战略布局

    巴尔干地区的火yào桶正在急剧恒温,意大利跟法国解决了北非的黎bō里殖民地的利益划分问题,英国将意属索马里归还给意大利,俄国支持意大利在北非的殖民地扩张,这样一来,意大利跟协约国之间的矛盾得以解决,使得意大利在未来可能的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中保持中立()。15

    协约国的战略目的达到,这令德奥同盟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意大利和协约国的暧昧关系传至德国高层接受讨论,但德国高层依然认为意大利还是忠于同盟国的,尽力拉拢意大利,保持跟意大利的良好关系。

    不过,这并不能缓和意大利向协约国靠拢的局面,因为奥斯曼帝国在意土战争、巴尔干战争之后,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英国认为夺回埃及的时机已到,于1910年12月3日大举向埃及苏伊士运河地区增兵30万,并对奥斯曼帝国声索埃及领土主权,要求奥斯曼帝国将埃及归还给英国。

    法国、俄国、意大利支持英国对奥斯曼帝国开战,而土耳其不得不向同盟国求援,加入同盟国的意愿更加强烈了。意大利反对土耳其加盟同盟国,而德国希望拉拢土耳其,于是双方因此而不欢,造成意大利更加对同盟国失望,进一步向协约国靠拢。

    但德国未能帮助土耳其守住埃及,从1910年12月18日开始,英法海军封锁了地中海,阻止任何国家向埃及增兵。德奥两国计划向埃及增兵,帮助土耳其守护埃及,但是意大利不合作,未能提供海军支持,结果单凭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帝国的海军根本无法跟英法海军相抗衡,增兵计划告吹。

    公元1910年12月20日,英土战争爆发,三十万英军携带1300mén大炮,50架飞机,30艘飞艇向开罗进军。

    驻扎在埃及的只有开罗兵团4个师,因为土耳其内luàn,埃及守军守旧派一直和执政的青年派不和,导致他们的军饷和武器装备未能得到更新,经费也不足,结果在开战第一天,英军的侦察机便查清了土耳其军队的布防情况,二十万英军正面牵制土军,三万英军从右翼佯攻,七万英军从左翼迂回穿chā,在飞艇的炸弹猛轰下,左翼土军第十七师被击溃,造成土军开罗防线全面崩溃。

    土军不得不后撤,收缩防线,英军主力乘胜追击,于第二天占领开罗。

    在苏伊士运河区的德军共有一万余人,他们虽然很想帮助土军作战,但是德国政fu在这一刻突然向英国势弱,命令在苏伊士运河的德军不得离开运河自治区,防止给英军借口攻占运河()。

    就这样,土耳其军队孤军作战,而本土的土耳其政fu青年派更是希望借英国的手除掉在埃及的这些不听话的土耳其军官们,拒绝发兵增援,坐视四个土耳其师被英军消灭。

    12月24日,英军在亚历山大西南沙漠地区包围了土耳其军队残余约两万余人。土耳其军队陷入十几万英军的重重包围,突围无望,但依然抵抗。

    而英军上下都要过圣诞节,于是英军统帅向土耳其军队指挥官莫腊德中将提出纳降条件,将给与投降的土耳其军队人道主义待遇。

    莫腊德突围无望,苦等本土土耳其政fu军增援也变得不可能,于是率领部下投降,英土埃及争夺之战立时五天便结束了,成为二十世纪最为快速的一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