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国各地勤王部队6续进抵山海关、锦州、奉天一线,对外宣传是整编全国6军,进行6军改革。
列强们都知道清帝国6军在甲午战争中被打得一败涂地,因此战后6军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没有理由干涉。而日本方面虽然怀疑其用途,但却没有借口和证据,从而无法得到列强支持。
当然,此时日本方面已经没有精力去关注清帝国的6军调动了,因为德法俄三国已经正式抱团照会日本,公开提出辽东主权问题,干涉日本对其占领。
1月16日,经过半个月的磋商,俄国公使库曼已经先后照会英、法、美、德、意、奥、比、葡、荷等国,就辽东半岛割让问题影响清帝国都安全,进而影响各国在华利益为由出抗议。
由于俄国拉拢了法国和德国,三国抱团后其强大的力量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抗衡他们。因此俄国的提议得到了除英国之外的所有列强国家的精神支持,英国虽然拒绝,但是选择了中立,因为英国实在不敢同时得罪三国。
这样一来,俄国取得了国际列强们的支持和默许,联合法国和德国一起向日本外务省提出备忘录。
俄国的备忘录称:“俄国皇帝陛下之新政府,兹查阅由日本国向中国所要求之讲和条件,对辽东半岛归日本所有一节,认为不仅将危及中国之都安全,同时亦使朝鲜国之独立成为有名无实。上述情形将妨碍远东之持久和平。俄国政府为再次向日本国皇帝陛下之政府表示诚挚友谊,兹特劝告日本国政府须应确然放弃对辽东半岛之占领。”
德、法两国的备忘录也采取类似口吻。德国公使海靖还在宣读备忘录后,又表了一段威胁性的谈话,说“同三国开战,对日本国乃是毫无希望之事。故认为贵国对此事件并非不能让步。”法国公使则称“日本海军覆灭,法国远东舰队和俄国舰队可轻易在东京湾登6。顾日本国没有拒绝让步的能力!”
最后,三国要求日本归还辽东予中国,并限定在十五日之内答复,无疑等于最后通牒。
三国政府公开干涉日本还辽后,李鸿章立即游走三国公使馆,表示如果三国政府肯出兵威慑帮助清帝国收回辽东半岛,军费由清帝国方面负责。
三国政府见李鸿章愿意出钱,这个人情等于是白送给他们的,于是在外交上对日本提出“劝告”的同时,又在军事上向倭国施加压力,俄国命令停泊在日本各港口过冬的军舰,在二十四小时内做好随时起锚的准备。其远东舰队在东海黄海和日本海游弋示威;同时俄国调东西伯利亚的两万兵力集中海参崴待命,并实行“临时地区戒严令”。法国和德国的部分军舰也到朝鲜海峡附近抽热闹,制造紧张气氛。
德法俄三国对日本剑拔弩张,大有战争一触即之势。
这一行动给了日本政府很大震动,它试图求援于英国,组织反干涉联盟,但英国见德法俄三国抱团实力强大的要命,因此不愿为此得罪俄德法三国,所以不予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看到外交交涉既无回旋余地,军事上又绝非三国对手。如果不接受三国“劝告”,迁延不决,而清帝国又在组织6军可能反扑,就有可能落得辽东半岛既不能保,《天津条约》规定的承认日本占领朝鲜一事也泡汤了,最终换的狼狈处境。
日本仍然尽努力保住在条约所得。1月2o日,日本提出只占领旅顺与大连两海港,加上一些赔款。但三国依然态度强硬,毫不退让。
日本并非真正意义上战胜清帝国,清帝国还有完整的北洋水师,加上日本黑田清隆内阁主和最终放弃对辽东半岛的永久占领。
1月22日,日本与三国达成初步协议。日本保留朝鲜归还辽东予中国,但清廷要付出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赔偿。
关于赔款数额,俄、德、法均认为,日本放弃辽东半岛,并非对中国让步,而是对三国的让步,所以日本国不能因此对中国提要求。当天,李鸿章严词拒绝赔偿。日本以开战相威胁,但李鸿章不惧,称各国海关扣押的清帝**火船已经6续运回国内,不惧开战。
直到这时,日本方面方才知道他们被李鸿章耍了,因为现在德法俄三国已经介入干涉,再开战责任在他们三国而不在清帝国,因为三国肯定不允许爆战争,李鸿章有恃无恐是以强硬无比。
6奥宗光悔恨自己当初不该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现在不但辽东半岛拱手还给了李鸿章,反而连赔款也没有了。
不该,毕竟李鸿章也不想真打起了,因此依然承认朝鲜归日本占领。
6奥宗光权衡利弊,日本政府不得不最后决定完全接受三国的“劝告”,忍痛放弃对辽东半岛的永久占领。1月23日,日本驻三国公使将此决定分别通知各国政府。
当天,日本无条件撤离辽东,退回朝鲜。李鸿章电令奉天、锦州一线清军向前推进,收复失地。
公元1895年1月26日,农历甲午年最后一天,乙未年春节。日本第一军和第二军退回朝鲜,清军恢复鸭绿江防线,日军彻底离开中国本土,国朝上下一片欢腾。
正文 第35章 大婚
甲午中日之战前后立时半年,如今终于落下帷幕。
期间清帝国海军大胜,6军则大败。最后清帝国在《天津条约》中仅仅只承认了朝鲜归日本保护一款,清帝国既没有赔款也没有割地,更没有开辟通商口岸和允许外资在华直接设厂。若跟历史上的《马关条约》相比的话,清帝国可谓占了大便宜。
当然,这一切的最大功劳者便是王辰浩。
随着三国干涉还辽成功,李鸿章终于忍了近一个月的骂名重新站出来,次向国民公开解释,称先前谈判乃缓兵之计而已,然后大篇幅解释了整个过程,通过报纸告知国民。
这样一来,国民得知李鸿章的苦衷后,顿时给予了一片褒奖声,称其不愧是国之柱石。
不过,李鸿章也趁机将王辰浩摆到了台上,称这都是王辰浩的谋划,他才是最大的功劳者。
李鸿章把王辰浩抬出来自然有其目的,显然是要扩大王辰浩的影响力,就好比后世娱乐公司要培养某个明星一样,先大肆宣传和包装一番,让所有人都知道。
而李鸿章的目的也不言语表,他暗地里跟周复和杨士骧等谋臣商议过后,认为王辰浩来担任未来北洋系统接班人最合适,其他人或者太老或者难成大器,各方面都不及王辰浩。
王辰浩被抬到了大清帝国这个巨大的政治舞台上,在这之前他是不敢想象的。先有黄海海战力挽狂澜,再有仁川偷袭战一举消灭日本海军奠定制海权,充分证明了他在军事上的本领。如今利用各国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在华的利益纠葛,成功的实现了三国干涉还辽的壮举,使得国家免于赔款和割地,这又证明他在政治博弈方面的出色能力。
同时作为出色的军政双方面人才,王辰浩顿时成了国民的焦点议论对象。
当然,国际上各国列强们也都惊讶于王辰浩的表现。他们之前只知道清帝国有个李鸿章,如今他们的脑海里又多了一个关注对象——王辰浩。
亲者快仇者痛。日本方面简直气疯了,这个王辰浩实在是日本帝国的克星,让他们损失惨重。
经过甲午一战后,日本帝国海军主力全灭,经济陷入崩溃,欠了英国一屁股债所有日本人都得背着沉重的债务负担。
这一切都是拜王辰浩所赐,日本大本营立即将王辰浩列为日本最不受欢迎之人。“让你出门就遇见王辰浩”这句话在甲午后成为了日本民间老百姓诅咒别人最狠毒的话。而大批社团组织更是讲王辰浩列入第一号暗杀对象行列,在全球黑市上他的悬赏价格飙升至5oo万美元,成为全球上命最值钱的人。
乙未新年,日本国内上下注定一片哀呼抱怨愁眉不展。但在天津直隶总督府,王辰浩却是同时迎来了他人生中两个春天。
一个是事业生涯的第一个春天,一个是婚姻生涯的第一个春天。
三国干涉还辽成功的当天,李鸿章便给王辰浩和李幼仪定下了婚期,在1895年1月31日这天,即乙未年正月初六。
显然,李鸿章比他女儿都急着招王辰浩为婿了。因为此时的王辰浩已经成为清帝国赤手可热的人物,年轻有为又未曾婚配,很多达官显贵都准备安排媒人去王辰浩那里给自家女儿们说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