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1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来的流动资金缺口额度,大约还有7000亿龙币真正属于过量增发状态。而由于中华帝国的龙币是国际货币,各国政府和民间都持有巨额的龙币作为外汇储备,这样中华帝国的这7000亿增发的龙币所造成的可能的货币贬值额度中的一半额度将由各国持有龙币债权人来承担。

    由于中华帝国采取的是保守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万亿龙币将分作五年来完成,实际造成龙币购买力小幅度下降是一定的,但是战争会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加上中华帝国配合发行战争国债,除非中华帝国战败,否则以中华帝国的国际信誉度,龙币仍将坚挺,不会给包括中华帝国国民在内的发达国家的人民造成影响。但落后国家肯定会受到实质性的巨大损失。

    “启禀陛下!”宋教仁躬身回答道:“帝国银行和皇家银行已经增开了十二道纸币生产线,目前全力开工,业已完成了1700亿龙币的印制和编号。”

    王辰浩点点头,问道:“距离战争准备金总额还差多少?”

    宋教仁补充道:“还差1300亿。已经通过发行战争国债募集了1100多亿,剩下的不到两百亿资金将由财政部预算余额填补。”

    “3000亿战争准备金,够吗?”王辰浩转向张自忠。

    张自忠想了想。回答道:“帝国陆海空天四军全力以赴,三个月内打败美德同盟国集团应该够了!”

    王辰浩笑道:“别把话说满了!要留些余地才好。你以为希特勒和罗斯福是那么容易就让你打败的人吗?”

    宋教仁突然道:“德国不是贫油国吗?全靠帝国供应石油,否则早就败了。就算德国占领了法国,亦没有多少石油可用。只要帝国掐断了对德国的石油供应,德国不出三个月就得投降。”

    宋教仁的话实际上就是张自忠心中所想,只不过这次张自忠耍了个小聪明,把反驳王辰浩的话交给宋教仁来说。

    王辰浩淡淡一笑,说道:“朕刚刚从情报局获得了消息,美国开辟了北冰洋航线。开始大规模向德国供应石油。同时,德国人自己亦研发出了用煤炭来冶炼石油的工业能力,现在的德国60%的油料已经实现了自给,罗马尼亚的石油区亦恢复了60%的产能,可以说想用石油来迫使德国人屈服已经不可能了。”

    对于宋教仁和张自忠二人来说,由于中华帝国直接和间接控制着全球81%的石油资源,中华帝国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贫油国的痛苦,因此对于德国、法国、英国这样的贫油国致力于开发煤炭炼油技术从来都不重点关注。尤其是张自忠。他到现在才第一次听说煤炭也可以炼油。

    煤液化技术起源于德国,早在19世纪即已开始研究。德国是一个富煤贫油的国家,1913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柏吉斯研究出煤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加氢液化反应,生成燃料的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并获得专利。柏吉斯因此获得1931年的中华国际宝星化学奖。1923年,在中华帝国北洋科技重工工作的德国籍化学家费歇尔和托罗普希试验成功间接液化技术,但由于中华帝国不缺石油,加上煤炼油的高成本,使得北洋科技重工终止了这项研究,并把技术转让给了德国、英国和法国。

    到了1927年,德国法本公司用柏吉斯法,在德国莱比锡附近的洛伊纳建成世界第一座年产10万吨的煤炭直接液化厂。1934年德国鲁尔化学公司用费托合成工艺,建成世界第一座年产7万吨的煤炭间接液化厂。1935年,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在比灵赫姆建起一座年产15万吨的煤炭直接液化厂。此外,中华帝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也先后建过一些用于实验的煤炼油厂,世界当年总产能达到34万吨。

    德国作为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希特勒和德军参谋本部才发现德国的石油储备竟然如此的少,以至于严重威胁德军的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能力。

    早在1912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的石油最高年消耗量仅为224万吨,那时德国人一直没有意识到石油短缺的问题,因为中华帝国至始至终都在兜售他们的石油,虽然很贵,但是不影响德军的战斗力。

    但是到了1932年以后,随着中德关系急转直下,希特勒为了摆脱中华帝国的石油控制,加大力度开发煤炼油技术,使得德国本土年产煤炼油达到100多万吨。德国人用阿尔萨斯煤矿的页岩油层,用内热式干馏法提炼重油,日产8000吨,主要供应德国海军舰艇使用。但这种方法生产的重油杂质较高,舰艇燃油喷嘴经常被堵塞,德国海军非常气愤,并把俾斯麦号、提尔比茨号战列舰的战沉归咎于使用了不合格的燃油。阿尔萨斯页岩油厂负责人本茨因此引咎自杀。

    随着二战爆发。德国人终于在石油问题上碰了钉子,罗马尼亚石油区的被炸,差一点让德国的战争机器停止运转。中华帝国适时出手,虽然解了希特勒的燃眉之急。但是希特勒也因此对中华帝国更加恐惧,不甘心就这样被中华帝国捏住脖子。

    德国军方一度被中华帝国逼得开发出烧木炭的坦克,但没有实战能力很快被取消。由此德国军方更加关注石油。迅速对煤炼油技术进行升级,并扩充煤炼油生产工厂。

    1940年。德国先后建成9套煤炭间接液化装置和18套煤炭直接液化装置,煤制油产量达到162万吨,1941年达到320万吨,1942年德军占领法国前已经达到560万吨。

    尽管德国的煤炼油成本很高,但是对德国军方而言,摆脱了被中华帝国捏住脖子的危险局面。但是希特勒为了省钱,依然没有跟中华帝国撕破脸皮,而是继续从中华帝国进口石油。进口数量庞大,仅1942年就高达2600万吨,主要用于石油的战争储备,因为希特勒担心跟中华帝国开战,所以趁着跟中华帝国的蜜月期没有结束,赶紧储备石油。

    不过,希特勒更加强化煤炼油工厂的建设,他的目标是在1944年前。德国近三分之二的飞机燃料和80%的汽车及装甲车用油,都由煤制油供应,彻底摆脱中华帝国的束缚。

    同时,美国开辟了北冰洋航线,德国海军放弃在波罗的海的军事行动。主力移师巴伦支海,保护美德航线,从美国获得大量的廉价石油,逐步减少从中华帝国的石油进口。

    而随着英德停战,英国海军撤出巴伦支海,在大西洋上英德海军也结束了战斗,使得德国海军能够腾出手来全力对付苏联海军,并且保护从美国出发前往德国的美国货船,德国因此获得了各种急需的补给物资,大大增强了实力。

    这些情况的变化,一直都被王辰浩密切关注着。虽然有些情况是王辰浩能够凭借历史来掌握的,但更多的却是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也让王辰浩每下一个决定都分外小心起来,因为他现在已经基本上丧失了“先知”的能力,事情的结局已经不在他的预料之内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辰浩才变得小心起来,很多事情看得也深刻了,但也有弊端,那就是渐渐少了立国伊始时期的冒险精神。

    当然,不仅仅是王辰浩如此。中华帝国的很多开国功臣们也都只图安逸稳定,缺乏冒险精神。以中华帝国海军为例,以前中华帝国海军弱小的时候,帝国海军的将士们向往偷袭这种赌博冒险式的精神,但随着中华帝国登上世界海军霸主的宝座上后,这种偷袭冒险行为已经不复存在,帝国海军天天以偷袭是弱者行为加以贬低,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弱化偷袭行动,鼓励欧洲式的绅士战争行为,实际上就是想让其他国家放弃偷袭的想法,因为现在的中华帝国海军最怕的就是被敌人偷袭。

    或许,这就是任何一个从弱变强的事物的天然两面性吧!当处于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阶层时,就会考虑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利益。

    听完王辰浩的一席话,宋教仁和张自忠顿感羞愧,他们竟然没有意识到德国已经悄然解决了燃油短缺的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上的失误。

    二人连忙道:“臣惶恐,陛下教训的是!”

    接着宋教仁说道:“既然已经无法在石油上面遏制德国了,那么今后的德国岂不是更加嚣张?依臣之见,要不了多久,希特勒就敢跟帝国叫板了。”

    王辰浩也觉得挺头疼的,目前的二战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意料。不过让他欣慰的是,中华帝国掌握了核武器,这就让中华帝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这给了王辰浩很多的选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