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他所知李重九乃是寒门出身,之前不过一介少贼,而来怀荒镇之中行伍,学识为何能如此渊博。
如此不提,而这定韵书之事,怎么看来,也不像是泛泛之举。
按照姬川的看法,这简化的韵书,应该是推广教学,让寒门子弟读书识字,一种更快速上手的办法。按照如此只要很短时rì,寒门出身的子弟,还有军中将领就可以读书识字,当然要他们书写还是没这么快的。
不过此事若能成,那么对于百姓而言,确实可以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来形容,当真是野心抱负不小。
这是故意为之,还是纯粹恰巧,难道他真的如嘴上说的,没有以寒门取代世家的想法。
姬川不明所以,当下拱手言道“将军既是需入才,我尚有一二同窗,不如替将军引荐。”
李重九笑道“如此就劳烦了。”
姬川听后点了点头,当下连忙举步去写信了。
事实上,自怀荒镇开镇之后,李重九就有心让苏素替他在1rìrì同窗之中,寻觅几位帮手。
要知道河汾门下,还是出了几位大牛的。
可惜是,因为怀荒镇偏远,另外加上李重九寒门出身,故而皆是无入答允。
这一次孙二娘病愈,苏素说是准备前往拜访几位1rì友,看看能不能替李重九拉拢过来。
只是现在李重九身边,唯一可以称得上历史名入的,恐怕也只有昙宗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教谕
李重九睡了一夜起床后,服侍他的老妪,当下给他和平平端上,一大碗羊杂汤。
两人刚喝到一半,就看见一人披头散发地跑进来。
李重九看了好久才认出,这如同叫花子一般的乃是奉命作韵书的周旭。
周旭似饿了几日,一见李重九手上的羊杂汤,当下也不顾烫嘴,稀里哗啦地喝了起来。
平平见了对方这个样子,赶紧端着热气腾腾的羊杂汤到一旁,慢慢舔着。
李重九见了好笑,当下又让老妪,再端上一碗羊杂汤来。
见周旭一碗汤水连着羊杂,吃得是干干净净,当下李重九才问道“韵书编得如何了?”
周旭将额头的乱发一拨,然后拿出几张麻纸来,言道“侯爷,这是我和几位书办,穷十日之功,又三日不眠不食,整理出了三十六个声类字,二十五个韵字。”
周旭如此,亦是十分欣喜。
李重九看了纸张上,满满写着,端透定泥,精清从等字。
要知道隋唐时,中原汉话后世言语不同,中国言语,历经上古,中古,近代三个不同阶段。
隋唐语言乃是中古汉语,其话音不可以用,现代拼音中啊,哦,鹅,依,呜,吁来表达。现在李重九所讲的中古汉语,近于类似现代很多地方方言,如闽南语中就存有唐音。
譬如很多古诗,现代汉语读不押韵,但用地方方言一读,即可押韵。
李重九看了一下,随便说出一个汉字,周旭即可用一个声类字加上一个韵类字,组成他的读音。
如此教习时,可以先认这六十个声韵母字的发音,即可在标注之下,念出每一个汉字的读法。
李重九十分欣喜。言道“此真是天下之幸,周先生,我就让你为怀荒镇蒙馆的教谕,为百姓教谕树人,从寒门之中选拔人才。”
周旭听了神色振奋。拱手言道“多谢将军。吾当鞠躬尽瘁。”
次日,草原之上大雪簌簌而下。
四周一片天寒地冻,怀荒镇城门四闭,无人出城。
即便是李重九正在训练的一府府兵。也只是在驻地校场里,简单操练,没有出城射猎。
大雪正是读书天。
李重九当下传令下去,在怀荒镇之中,招收五十名未满十六岁的孩童读书发蒙。此乃是义学,不要束脩。
而府兵之中,除了必要的留守以外,凡是队正,队副,旅率,旅副,校尉以上将官,皆必须到蒙馆报道。
至于奚部的将校。也被强制拉入社学,当然他们不是识字,而是请通突厥语和汉语的人,教授他们汉语。
至于周旭周教谕,则聘了三个书办。一并担任学究来负责教学。
蒙馆就设立在,鹰扬府衙旁边,李重九十分恶趣味地在蒙馆上面题字,名为希望蒙馆。
开馆当日。周旭带着五十名孩童先对着孔子像祭祀一番。
而那些军汉们则是各个头大如斗,一个个叫嚷着与其叫他们舞文弄墨。还不如他们对付一百个突厥勇士。
不过军令如山,在李重九严令之下,所以人硬着头皮来到蒙馆里,规规矩矩地坐着,听周旭授课。
此外,李重九还申令,这些军士若在完成蒙馆三个月学习,最终考核不合格者,一概在一年内不可晋升,这一下所有人都老实了。
于是可见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怀荒镇的蒙馆之内传来了朗朗读书声。
在一片清雅的濡音之中,伴随着汉子们粗豪的嚷嚷声,而一旁的番馆中,一群奚人则是用极重的胡音念着汉话“杀!杀!杀!”
“缴械不杀!”
每到这时候,在一旁窗外凝听的李重九脸上,即露出了一抹笑意。
这些寒家出身的孩子们一个个都知道读书的机会是多么不容易,故而脸上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而平平虽没办法如其他孩童般念出声来,但是一双眼睛也是瞪得大大的,将一字一字听在耳里。
至于那些军汉们则是,明白这关系到他们晋升,尽管一个个是抓耳挠腮,干咬笔头的模样,但是都不敢怠慢。
希望蒙馆,都是白天上午授课,放学之后,周旭则是将千字文默写一遍,并在每个字上都标注下上下字的切音。
周旭作韵书实际上又有个大问题,他是上谷人,所以带着严重的地方腔,不说与当时京洛一地的官话有区别,与后来金陵洛下音更是差了悬殊。
但李重九也不管这么多了,先赶鸭子上架再说。
待十日后,六十个声韵字教习完毕,蒙学的孩童,就开始教授他们千字文。
而军官们,则是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军令。只是要求,他们在三个月之后,能认识千个汉字,能看懂简单的军令。
隆冬时节,正在怀荒镇全城紧闭,为来年作准备的时候。
一行手持节杖的骑兵,却踏破了积雪来到怀荒镇门下,言道“快开城门,我们是东都来的,给冠军侯传旨!”
验明正身后,李重九当下不敢怠慢,当下大开城门,率领鹰扬府上下重要官员,将领出门迎接。
李重九当下将一身,代表大隋五品高官的紫色戎服换上,分外夺目。
前来传旨的是门下省的官员,一见李重九亦是十分客气,一口一个冠军侯叫着。
当下进入了鹰扬府,门下省的官员看李重九所住条件简陋,不免又褒奖了几句,为国奉公之类的话。
于是李重九摆上香炉,门下省的官员当下肃然,朗声将诏书念了一遍。
这诏书乃是敕书形势,圣旨用黄麻纸所书。
众人听得仔细,主要是对李重九这次击败突厥,契丹战功的褒奖,褒奖的内容,乃是赐下三百匹锦帛,这并不算什么。
之后乃是怀荒镇鹰扬府开衙的许可,李重九正式授予正五品鹰扬郎将,一切府内官员可自己任命,到时候将之报给朝廷,朝廷再授予流品。
同时朝廷还给李重九,怀荒镇官吏补发了六个月的官俸,官俸是以禄米的形式发放。
因为李重九是外官,所以是按照治下户数多少比例给俸,此外封爵,还有五品官的福利享受,五十亩的职分田待遇。
第一百三十七章走马上任
大隋的官员给俸,为四种,分别是禄米,职分田,月俸,力课。
作为五品官李重九收入还算不少,杨广体念怀荒镇缺衣少食,故而特地着人特将俸禄,一概折算为米粮犒军。
这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杨广任命李重九为上谷郡通守,并负责平定盘踞于上谷郡境内,有历山飞魏刀儿聚集的十余万,日益猖獗的流贼。
听到李重九加上谷郡通守时,周旭等人皆是大喜。
通守虽不比郡守,但在郡守不在时,李重九就等于是牧守一方的地方大员。上谷郡之中,属李重九算一把手。
周旭,姬川,刘易他们三人,他们本以为来怀荒镇戍边,这辈子要老死于此。但眼下一转眼之间,李重九成为通守,他们作为最早投入阵营的幕僚,亦然跟着水涨船高,不仅前途可期,将来甚至一郡的佐贰官,也是有望。
这并非是他们妄想,大隋开国之后,虽废除沿袭上千年之久的征辟制,将地方人才选拔皆归于吏部。
但毕竟多年来的制度还是根深蒂固,作为地方郡守,还是可以自行招募各郡的佐贰官,朝廷只是做个任命的形式而已。
不过周旭他们要想上位,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