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说司马家[全三册]-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只能是‘由军转民,另开其源’了!”
  “事不宜迟,明天就请王大人赶赴长安府署坐镇征粮。”司马昭伸手一拍书案,意气风发地扬声而道。
  王肃沉吟了起来:“太傅大人既是决定让我即刻前去长安府处置征粮事务,那就非得再派几个得力能吏协助不可!毕竟,民政庶务,我是第一次涉足其中啊!”
  “得力能吏?那自然是一定要的。我推荐一个给你。”
  “谁?”王肃诧然而问。
  “去年贾公闾陪同本座在长安城军市坊里微服巡访时,碰到了长安郡原都尉颜斐,我们觉得颜斐此人清刚廉勤,可堪重用,本来我是想亲自提拔他出任平原郡太守之职的,后因事务繁忙而忘记了,王大人此番去长安府坐镇筹办征粮事务,可以调他前来担任助手。”
  王肃颔首道:“太傅大人推荐得不错,颜斐这个人,我也素有耳闻,他确是一位忠勤干练之材,我调他过来帮忙自会是得心应手。”
  52 平定东南叛乱——司马昭上位后的第一战吴纲回寿春报知诸葛诞,说东吴愿意合作,打算发兵七万,和我们一起攻打魏国,诸葛诞大喜,也开始准备军队。在打仗之前,诸葛诞还专门发了一篇檄文,历数司马昭的不是,指责他是乱臣贼子。
  司马昭看到檄文后大怒,就要亲自领军去征讨诸葛诞,但他吸取了父亲司马懿当年计袭曹爽的经验和教训,生怕自己离开京城后,皇帝或者太后有啥异动,或者被其他大臣钻了空子造反啥的,于是最后决定带上皇帝与太后一起走,说是让皇帝亲征,太后随行。
  当然司马昭的这个主意,起初皇帝与太后都不答应,要知道一般性的战争,皇帝是很少亲征的,而要求太后随行那更加是史无前例,但司马昭毕竟强势,不管皇帝与太后愿意不愿意,既然要他们同行,他们也只好同行。
  于是司马昭下达命令,发兵二十六万,命镇南将军王基为正先锋,安东将军陈骞为副先锋,监军石苞为左军,兖州刺史陈泰为右军,保护车驾,浩浩荡荡,杀奔淮南而来。
  在半路上首先遇到的是东吴的先锋朱异,东吴这次发兵比诸葛诞还要积极,朱异的军马与王基的军马对阵,魏军中王基出马,朱异来迎,战不三合,朱异败走;吴军的唐咨出马,与王基战不三合,亦大败而走,王基驱兵掩杀,吴兵大败,退五十里下寨,报入寿春城中。诸葛诞自引本部兵马,会合文钦与他的两个儿子文鸯、文虎及雄兵数万,来敌司马昭。
  司马昭听说诸葛诞联合东吴的兵马一起前来决战,就招来了散骑长史裴秀、黄门侍郎钟会一起商量破敌之策。钟会说:“吴国之所以帮助诸葛诞,不外乎为了利益而已;我们给他们更大利益,他们就会来帮我们,那么我们就必胜了。”
  司马昭觉得钟会说得对,不过现在首先是要消灭来犯之敌,他先命令石苞和陈泰引军两千去石头城埋伏,再让王基与陈骞率领精兵在后面等候,最后派出一个偏将引兵去诱敌深入,再让陈俊率领大批牛马驴车,满载军需物资,就放在道路当中,一旦敌军被诱过来后,立即丢弃这些物资,只管自己逃跑。
  司马昭如此安排几乎有当年诸葛亮的风范了,在整个三国时代,除了诸葛亮,估计也只有司马昭擅长这样的打仗方式。
  第二天,诸葛诞命令东吴的大将朱异率领左队,文钦率领右队,两面出击进攻魏军,与魏军打照面时,发现魏军尽是些老弱残兵,而且旗帜不整,于是就放心长驱直入,魏军节节败退。诸葛诞率军掩杀过去,追入了峡谷,发现到处是牛马驴骡和军需物资,叛军看到后无心恋战,纷纷去抢夺财物。这时只听一声炮响,两路魏军杀了出来,诸葛诞大惊,急忙要退兵,接着又有两路魏军前后杀到,叛军大乱,被魏军打得一路败退,最后退回了寿春城,诸葛诞闭门不出,司马昭率军围住寿春,加紧攻城。
  53 钟会的表现——杰出人才总有显露时
  在帅堂中,司马昭召集众将商议战局,钟会说:“诸葛诞虽然败了一仗,但寿春毕竟城坚粮多,旁边的吴军与他成掎角之势,如果我们围城猛攻,与他死耗到最后,双方损失都大,不如围住三面放出一面,让他逃跑,只要他跑出来,就容易办了。而对付吴军,重点是去攻击他的粮道,吴军远来,粮食如果跟不上,就会撤退了。”
  司马昭听后大喜,用手抚摸着钟会的脊背说,你真是我的张良张子房啊!于是命令王基撤出围困南门之兵。
  钟会本来是希望驻守在寿春的军队能够从南门逃出来,但是撤出南门的围困后,驻扎在外面的吴军倒反而打算派人进城协助诸葛诞防守,东吴的一手遮天的权臣孙綝对朱异说:“你连一个寿春城都救不出来,还谈什么吞并中原?如果再不取胜的话,我就斩了你。”朱异没办法,就只能先派全怿、全端、文钦等人,引兵一万,从南门进入寿春城,协助诸葛诞守城,自己打算率兵从外面进攻魏军,与城中守军里应外合。
  但是钟会绝对是个军事天才,他看到吴军的行动就立即做出判断,认为吴军一定是打算与城中的守军里应外合夹攻魏军,司马昭很赞同钟会的分析,他派出王基与陈骞两路兵马去阻击东吴朱异的部队。果然朱异率军从城外来进攻司马昭的军队,两军相遇摆开了阵势,忽然朱异的背后杀出两支伏兵来,左有王基,右有陈骞,两路军从朱异的背后杀来,前面的司马昭主力再一冲击,朱异的军队大败,逃回了自己的大寨。
  朱异连败几仗,挫动了吴军的锐气,孙綝大怒,还真命人把朱异推出去斩了,然后留下全端的儿子全袆继任朱异的职务,率军去解寿春之围,孙綝自己就先回建业去了。
  钟会对司马昭说:“现在孙綝回建业去了,东吴留下的全袆没什么本事,可以去劝降他,另外我们也可以加紧攻击寿春城了。”司马昭同意钟会的说法,于是一面派人去劝降全袆,一面猛攻寿春。
  全袆看到魏军势大,孙綝又逼得很紧,心想与魏军打仗肯定打不过,但失败了回去又会与朱异那样被孙綝杀头,两面不讨好,还不如就投降司马昭算了,于是他还真就投降了,司马昭为了给其他没投降的人做个榜样,就封全袆为列侯,并让他通过射书信的方式去劝说在城里坚守的父亲全端以及其他东吴的将领们投降,这一招还真的管用,全端以及其他东吴的将领一方面看到东吴的孙綝其实残暴不仁,另一方面看到司马昭的魏军势力极大,诸葛诞被困在城里无所作为,一旦粮食吃光,必然失败,于是就干脆开城投降了司马昭。
  这么一来的话,诸葛诞更加烦恼了,他之所以不愿意出城与司马昭决战,是因为他常年驻守在这块地方,对当地的气候比较了解,他知道每年的这个时候,天必定大雨,淮水必定泛滥,只要淮水一泛滥,在城外的魏军就麻烦了,大水冲过来,司马昭必退,到那时候再开城攻击,能获全胜。
  不过有一些部将不认同诸葛诞的这个想法,他们认为城中的粮草日渐稀少,不能再继续守下去了,再这么守下去,总有把粮食吃光的那一天,到那时就麻烦了。谋士蒋班、焦彝也向诸葛诞建议不如开城出战,不要困守孤城。诸葛诞大怒说:“不许再提出城迎战的事,谁再提就杀了谁。”蒋班和焦彝碰了一鼻子灰,但他们也不愿意就这么陪着诸葛诞一起等死,于是到了晚上就出城投降司马昭了。
  凡是投降司马昭的人,司马昭都给了重奖,这对还没有投降的人是一种诱惑。寿春城里其他人也都不再敢劝说诸葛诞出战了,诸葛诞就眼巴巴地盼着天降大雨,淮水可以泛滥。
  但是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成败也是要讲点运气的,虽然此地每年在这个时候都下大雨,淮水都泛滥,偏偏就是今年,滴雨未下,罕见地大旱。
  这么搞下去,一直耗到了城中粮尽,大家眼见就要没饭吃了,文钦实在坐不住,只得又来找诸葛诞,劝他是不是可以开城与魏军决战?再不决战大家就等着饿死了。没想到此时的诸葛诞脾气更加的暴躁,他等不到天降大雨,等来的是罕见的大旱,城中粮草将尽,心里无比的烦恼,看到文钦来劝,感觉有点看他笑话的意思,一时怒火上升,竟然命人把文钦推出去斩了。
  这下子惹出了大麻烦,文钦的两个儿子文虎与文鸯见父亲被杀,一怒之下立即出城投降了司马昭,司马昭为了安抚人心,仍然封文虎与文鸯关内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