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的势力开始相互碰撞时,一决雌雄在所难免。
既然曹操要与袁绍争夺天下,那首先就要看看双方各自有些什么砝码:(1) 袁绍的优势:他当时拥有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个州的管辖权,也就是北方的四个主要省份都在他的掌控中,兵力有十多万人。而曹操当时的地盘只有许昌一个地方,兵力三万多人,似乎明显与袁绍相去甚远。
(2) 曹操的优势:汉献帝在他的手里,有皇帝在就代表了正统,代表了道义,在与袁绍的斗争中,曹操绝对是站在了正义的高地上。
既然曹操代表正统,而袁绍代表叛逆,那么天下绝大多数的有识之士都愿意投奔曹操,而不是去袁绍那里助纣为虐。当时的皇权正统观念深入人心,儒家思想教导大家要“忠君爱国”,谁都愿意被人称为“忠义之士”,而不是“乱臣贼子”。基于这个原因,司马懿年纪轻轻就打算投奔曹操,为了将来能在曹操那里获得一个比较不错的职位,司马懿事先做了许多工作,他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办实事;第二是做宣传。
司马懿不怕从小事做起,积极把每一件事情都办得完美,而且在办事的过程中显得大公无私,一心为国。尤其对那些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毫不留情,一旦遇到坚决举报,并通过各种关系予以处理,次数多了就给他带来了一个“肃贪除奸能手”的美誉。
与此同时他积极结交高层次的朋友,广结善缘,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司马懿有个哥哥叫司马朗,很早就已经在曹操的府中任主簿,也就是秘书长的工作,这个工作结识的人多,对朝廷的情况了解的也多,司马朗很愿意为弟弟大做宣传,逢人就说他弟弟司马懿是多么得能干,能文能武!既能做官,也能做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说的多了,广告效应就出来了,大家逐渐都知道了司马懿这个大名。曹操也知道了他的大名,特意下发征召令,征召司马懿入朝为官,但就在司马懿正要跨出这一步时,曹操干了两件不得人心的事情,让司马懿犹豫了。
曹操所干的第一件事情是“许田围猎”,曹操作为一名卓越的军事家,在即将与袁绍展开大战之前,很想通过某一个办法侦察一下朝廷内部有多少人与自己是不站在同一个战壕里的,因为一旦开战,由于袁绍的实力远胜自己,曹操预料到前半段的战事一定对自己不利,如果能挺得过去,胜利还有希望,万一此时朝廷内有人与自己作对,那麻烦就大了。
具体的侦察方法就是,在一次陪同皇帝去许田围猎时,曹操故意借用皇帝的箭射中猎物,在外围跟随并护卫天子的众大臣与禁军将领们看见皇帝的特制金箭射中了猎物,当然以为是皇帝所射,于是山呼万岁,此时曹操竟然越过皇帝,坦然接受大家的朝贺,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当时就激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皇帝回宫之后,很多忠臣都前来安慰他,但皇帝这次也对曹操的做法非常生气,荀彧与孔融等人都劝他忍耐一时,但皇帝此时年轻气盛,想起一直以来饱受曹操压制的委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就暗中联系国舅董承等人,以血书衣带诏相托付,让他去召集外地兵马进京勤王,消灭曹操,拯救天子于水火之中。
皇帝没想到此事是曹操用来探测人心的一个阴谋,曹操早就安排下了人手紧密监视皇帝及周围大臣们的一举一动,董承很快就被抓了起来,搜出了衣带诏,曹操以此为理由将董承以及一大批忠于皇室,对自己不满的大臣全部杀了,为了斩草除根,甚至连董承的妹妹,皇帝的董贵妃也杀了。曹操这么做,一时间朝野大哗,舆论四起,都说曹操现在变得跟当年的董卓一样,欺君罔上,无法无天。
这时候司马懿也犹豫了,他原来之所以看好曹操,就是因为他拥护天子,代表正义的一方,司马懿相信正义永远会胜过邪恶。但如今曹操的所作所为大出他的意料,他甚至怀疑,曹操一旦失去了道德的高地,他还有什么能胜过袁绍?论地盘,论兵力,论名望,论势力,曹操都不如袁绍,那他打算用什么去和袁绍争?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自己贸然去投靠曹操是不是有点太心急了?一旦曹操落败,自己岂不是跟着完蛋了?
5 以退为进——关于出仕的艰难抉择
每天脑筋都动得飞快的司马懿半躺在卧室里,他整日都在研究自己每一步行动的方向,靠窗的那方榻床上垒着各种收集来的资料,似乎整个时代就在他的手心当中,需要他认真做出每一个决断,抬眼遥望着窗外的天穹,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
本来想好是投靠曹操的,但现在事情发生了变化,局势有一点看不明白,这短短的四个多月里,时势犹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一瞬间已是斗转星移,许多事情都变得面目全非了:正当司马懿挟“肃贪除奸”之美誉,踌躇满志地准备跨入许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之际,曹操擅杀国舅董承、缢死董贵妃的消息猝然传来,一下让他有些犹豫了!
作为对权谋无比热爱的年轻人,司马懿看任何问题都是从阴阳两面来分析,从权谋之术的角度来看,无论许都城中真实的情形怎么样,曹操在这个时候突然以一己之名而公然擅杀董国舅、董贵妃,都是极不明智的贸然之举!这会让他背上与董卓一样“专权跋扈、欺君肆威”的恶名的!
曹操之所以能成,不但依靠他的实力,而且更依靠他奉天子以令不臣的道德标杆,现在曹操这么做,就有了恶名,他既是负有这等恶名,今后在与袁绍、刘表、马腾、刘璋、刘备等人的交锋之中,又岂能继续在“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名义上占得优势?你曹操的“不臣之迹”已赫然昭著,又能凭恃什么去讨伐别的也有“不臣之迹”的诸侯呢?你和袁绍、刘表、袁术等“悖逆之臣”又有多大的区别?
司马懿一直认为,道义高于一切,凡是想成就大事的人,首先在道义上不能有缺。曹操本来是很重视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所谓站在道德的高度,但这次事件让曹操在政治高度方面的优势已大为削弱!正所谓“有道则竞于德,无道则竞于势”。
那么,曹操若失去了至高无上的道德标杆,仅以军事实力而言,他不占优势,与袁绍的大战是否能胜,只怕就难说了。这次事件让素以“忠君爱主、匡扶汉室”而自诩的曹操,几乎便把自己的政治美誉度降低到与袁绍、袁术之流的水平上去了!然而,单就一个“势”字而言,曹操又如何抵挡得住兵强势众的冀州袁绍?唉!曹操也算英明睿智,居然在此大敌当前之际出了这样一记错招,把自己置于四面孤立之境,实在是可嗟可叹!
司马懿本来就是一个投机分子,他所想所做就是看人下菜碟,谁强拥护谁,曹操既然有些动摇了,他当然要重新考虑,经过反复权衡比较,仔细思考,研究了曹操袁绍等各路势力的现状后,司马懿暗暗抑住了入仕之念,在与父亲司马防、大哥司马朗多方商议之后决定:鉴于当前许都时局尚不明朗,曹操又犯如此草率之失,且荀彧、杨彪等汉室骨干之臣,是否会如先前一般鼎力支持曹操,而今也难说得很,河内司马氏便只有潜伏下来,隐入幕后静观其变,然后伺机应变、审慎而动。
鉴于曹操已经下发文书征召他入职,怎样才能完美得体地拒绝加入曹操集团呢?于是,在曹操的司空府辟书送达司马府的前几日,司马懿在一次外出上街巡视市井百业的途中,突然从马背上重重跌下,那一跌摔得他双腿筋断骨折,从此足不能动、身不能行,再也做不成什么官差公务了。太守曹仁也被他骗过,曹仁可没有司马懿那样的诡诈心机,见他伤情实在严重,便准许他返回温县孝敬里家中好生养护治疗。
6 天才的演员——司马懿必须足够坚韧
演戏就必须演得像,既然做了就尽量做得逼真,想要瞒过诡诈的曹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古语有云:祸不单行。曹操派来的征辟使者赶到孝敬里前去探访之时,却又被司马懿之父司马防一把鼻涕一把泪告知:据医师诊断,司马懿跌下马来的那重重一摔,非但摔成了他严重的腿折骨断,而且还伤及了他背脊筋脉,导致他的风痹之症发作,怕是数年之内再也无法出仕做官了。
由于大家都目睹了司马懿的不幸遭遇,司空府征辟使者也无可奈何,只得带着那一纸辟书和满车聘礼,一无所获地黯然返回。这司马懿正值年轻有为之际而遭此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