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了这首诗,荀彧立即就明白了曹操的意思,毕竟他与曹操心意相通,双方无需明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相互知心。荀彧慢慢地低声念着,热泪猝然盈眶而出,大颗大颗地滴落在了绢帛上的那首诗上。
曹操善于掌握一个人的心理弱点,有时候能使用对症下药的方法,对付不同的人,就用不同的招数。荀彧过了许久许久才凝定了心神,将那幅绢帛托在手上,看了又看,道:“知我者,莫过曹丞相也!
曹操就知道荀彧是个为国为民的贤臣,一心想着天下百姓的生计,希望大家都能过上太平的日子,他是在用这首《对酒歌》委婉地告诉彧,即使不瞧在他的颜面之上,看在天下百姓深陷战火之中嗷嗷待哺的呼声之上,也应该帮他一统天下,靖平四海,还万民一个太平盛世啊!
荀彧看后的确非常心动,放眼当今天下,除了曹操,还真没有人可以让他辅佐而平定天下,给百姓一个安稳的生活,“却走马,以粪其土田……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40 拿儒学之宗祭旗——谁都挡不住曹操的脚步究竟是天下的百姓更重要,还是忠于大汉天子更重要?荀彧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打不定主意,曹操亲笔描绘的这一幅太平盛世图景可真美啊!他是在告诉我,他若是统一了天下、靖平了四海之后,他就一定会让这样一幅盛世图景活生生地展现在神州华夏的万里疆土之上。
荀攸看叔父有点痴迷于曹操写的诗词,感觉他有点神思恍惚,赶忙提醒:“叔父大人!这是曹丞相精心编造出来的花言巧语,他在欺骗您!”
让荀彧头痛的艰难抉择,其实也就是天子与百姓之间的选边站,是当忠臣但百姓不安,还是当逆臣而让百姓平安?“贤侄你不懂!曹丞相虽然杀伐决断、枭猛狠辣,但他还算是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他给了愚叔这样一个造就盛世美景的承诺,他应该也不屑以此欺诈愚叔的。”
问题就在于世事无两全,好了这边好不了那边,荀彧既想当大汉的忠臣,又心系天下百姓安危,这个就太不容易了。“可是,叔父大人,一旦曹丞相一统天下、靖平四海之后,他便极有可能代汉自立、开国称帝了!”“是啊!所以愚叔才要好好思量一番啊。”
曹操统一江南的进程越来越近了,军队的操练,粮草的储备几乎接近尾声,关于如何处理孔融的事情,还该有个了断。六月赤夏本是骄阳胜火、酷热灼人,然而廷尉署后院的牢狱之中却是晦暗无光、阴气森森,黑洞洞的甬道间飒飒寒风直吹得人毛发悚然。
曹操心里想,孔融平时养尊处优,把他在牢房里关一阵子,说不定就软下来了,然后就能说服他配合。一间九尺见方的狱室内,到处弥漫着一股腥腐刺鼻的臭味,令人闻而作呕。只见孔融披枷戴锁,端坐于枯草席上,双目垂帘而闭,恍若一尊石像一般漠然不动。
今天曹操亲自来到幽禁孔融的监狱里看望他,曹操自然是希望孔融能够回心转意,能向他屈服,孔融听得步靴声响,缓缓睁开双目。牢门之外,十余名高大武士,右手高举火把,左手按着腰刀,一字儿排开,杀气腾腾,凛然而立。在火把焰光的映照之下,曹操一身便服,满面沉峻,背着双手,拖着长长的背影,缓缓走了过来。
看到孔融在牢房里受苦多日,曹操心里暗暗得意,谁让你不听话呢?早点退让就没那么多苦头给你吃了。“文举兄,你在这里还一切安好罢?”在一片难挨的静默中,还是曹操先行慢慢开口了。孔融冷冷一哼,并不作答。
曹操见孔融坚贞不屈,心里说不出的恼火,都被关在牢房里那么久了,还敢与我顶着干?瞧着孔融这一脸的傲气,曹操眉眼间杀气渐浓,语气也越来越冷:“身处囚室、披枷待罪,生死存亡系乎他人一念之间,文举兄心中可有惧意?”
41 为大汉而死不枉此生——孔融的舍生取义孔融之所以反对曹操,主要原因就是曹操有篡位之野心,不尊重汉室天子,除此之外,孔融对曹操并无其他意见,他静静地看着曹操道:“倘若曹丞相您能一如既往地匡扶汉室,孔某至今亦会对您歌之颂之,助您流芳百世……”
曹操心想,孔融实在是冥顽之徒,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有道者居之,无道者让之,这本来就是顺应天理的事情,“唉……孔大夫!您为什么还那么迂腐呢?我曹家巍巍崛起直逼汉室,实乃天时使然,并非曹某情愿如此。”
自古以来,多少王朝轮流执政,改朝换代的事情不知发生了多少次,为何现在你就那么想不开呢?曹操言道,“太史令王立精晓天文星相,不也是曾公开上奏陛下:‘前太白守天关,与荧惑会;金火交会,革命之象也。汉祚将终,必有人杰起而代之。’孔大夫,您博古明今、通时达变,不会不明白这一点罢?”
儒林士族最大的本领就是斗嘴,武的不行,打嘴仗无敌,曹操想和孔融说理,估计是撞在枪口上了,孔融随口反击:“哦?你曹家代汉便是‘天时使然’?王立满嘴的鬼话,你曹孟德也信?他还不是看在‘太史令’的好处上才大放厥词?”孔融脸上的笑容淡淡的,“就借你这篇鬼话来说,若论当世人杰,莫过于陇西皇甫嵩。他能文能武,兵动若神,百战百胜,功高威盛如他者,尚且不敢妄自尊大、逼上自立,何况你曹孟德仅恃天子威灵而粗定中原乎?真不知你这‘天时使然’之言从何道来。”
曹操闻言,也实在没办法继续与孔融斗嘴,干脆就亮出自己的底牌,一口价,能成交最好,成不了就只能散伙。他慢慢收泪而止,沉默半晌,一声长叹:“这样吧,孔大夫,此刻南征在即,曹某亦无暇与你一辩天命循环之理。你且先回鲁国曲阜孔庙闭门静养一段时间,抛下万般杂念,慎观天下大势——待曹某从江南凯旋之后,曹某一定亲赴孔庙聆听您的高明之言,如何?”
孔融也是一根筋,一条道走到黑,不愿意拐弯。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他就是一心赴死,拦都拦不住。一听曹操此言,脸上的笑意渐渐变浓,心道:你曹孟德惺惺作态、弯弯绕绕、大费周章,说到底还是想让我远离许都,闲居偏州,当一个不问朝事、不论是非的哑巴,这样你就能在朝廷一手遮天、翻云覆雨了!这等精明的盘算,只怕你今日终是难以如愿了!
多少人在曹操面前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也只有孔融,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迎视着曹操满脸如冰山一般挤压过来的阴沉之色,孔融面色平静得一如大海,仿佛足以包纳一切的后果:“曹孟德,你要杀便杀、欲斩便斩,不必这般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孔某自献忠汉室以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又何惧你的威逼利诱?你若真有几分枭雄气象,干脆来个痛快的,一刀砍了孔某的人头去!反正我孔融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允许你对汉室九鼎稍有觊觎之迹!”
话已至此,该说的都说完了,接下去就是分道扬镳啦,曹操把脸都涨红了,一时说不出话来,狱室内一下陷入了一团沉沉的死寂之中。过了半晌,曹操气急败坏的声音咆哮了起来,在牢狱甬道间震荡着:“孔文举!曹某如今对你已然做得仁至义尽,你日后须是怨我不得。”
42 献帝的无奈——强汉终有没落时
汉高祖刘邦当年艰苦创业,打下大汉江山四百年,传到汉献帝手中,现在眼看着摇摇欲坠,“启奏陛下,丞相大人前来求见。”赵彦站在御书房门外忽然高声宣道。刘协心头一震,急忙用心整了一整身上的衮服冠冕,端坐龙床之上,肃然而道:“宣。”
曹操自从当上丞相以后,比当年的董卓和李傕也差不多少,专横跋扈,根本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他话音刚落,曹操便傲然挺胸扶剑径自而入,迈步走到御案之前,微一欠身,道:“老臣见过陛下。”曹操既然没有施礼,刘协就不可能像往常对待其他大臣一样回答“免礼”,他双眉倏地一跳,淡淡应了一声:“丞相平身。”
现在的国家大事全都由曹操说了算,汉献帝就是个傀儡,啥事都做不了主,玉玺就成了个橡皮图章。“陛下,老臣今日前来,是想请你在这道诏书上用玺。”曹操身形一直,便从大袖之内取出一封黄绢诏稿,向他递了过来,沉声而道,“这是诛杀不忠不孝不轨不义之狂徒孔融的明诏,已经由御史台与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