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说司马家[全三册]-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员平时吵吵嚷嚷,现在真正遇到事情了,大家都沉默不语,谁都没有办法。最后总算有人出来推荐,说:“陛下您应该去请诸葛丞相的儿子诸葛瞻出来为国尽忠,既然诸葛丞相那么会打仗,相信他的儿子也不差。”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黄月英所生,从小文武双全,黄月英虽然相貌丑陋,但学识渊博,诸葛亮的很多知识都是从黄月英那里学来的。诸葛亮死后,诸葛瞻世袭武乡侯并娶了刘禅的女儿为妻,成为驸马。后来黄皓专权,诸葛瞻被赋闲在家,于是干脆就托病不再上朝,这次刘禅连发三道诏书把诸葛瞻给传了过来,让他领兵去对付邓艾的魏军。诸葛瞻毕竟是诸葛丞相的儿子,忠义两全,当然不能推辞,于是就披挂上阵,点起全城兵马七万多人,出城去与邓艾的魏军抗衡。
  诸葛瞻令自己的儿子诸葛尚为先锋,往绵竹方向进发,去阻击魏军。要说这个诸葛瞻,虽然是诸葛亮的亲生儿子,从小读了许多的兵书战策,论起学问来倒是很大,但最致命的问题是他从来没有上过前线,从来没有随父亲一起打过仗,也就是纸上谈兵可以,实际操作没经验。而他即将遇到的对手是邓艾,邓艾在魏国身经百战,在祁山长年对阵姜维,实战经验无比丰富,而且在魏国也有军神之称。
  此时的邓艾正在查看马邈献给他的西川地形图,看后其实邓艾的心中也是非常纠结的,西川的地形十分复杂,从涪城到成都还有三百多里地,一路上雄关漫道,处处险峻,但凡蜀国还有个把才智超卓的军事人才领兵据守,魏军其实非常难通过。一旦大队蜀军到来,四下合围,自己估计连涪城都守不住,更不要说去打成都了,成都城墙坚固,粮草充足,三四年都不一定打得下来,而自己的兵力和时间最多支持几个月。
  邓艾让自己的儿子邓忠和部将师纂两人一起率兵去抢占绵竹,一定要阻拦住蜀军诸葛瞻的反扑,邓忠与师纂领命而去,到了绵竹,正好与诸葛瞻所率领的蜀军撞个正着,两军对阵,蜀军旌旗招展,人群中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正坐一人,眼见就是诸葛亮。
  邓忠与师纂大惊,难道诸葛亮没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就完了,正在犹豫之时,诸葛瞻指挥蜀军猛冲了过来,顿时将魏军打得节节败退,邓忠与师纂控制不住,魏军被诸葛瞻打退了十多里地,遇上邓艾的援军方才稳住阵脚,邓忠与师纂进帐请罪,说亲眼见到诸葛亮本人竟然还活着,所以败退。邓艾不信,派人去侦探实情,结果探马来报,说蜀军阵前出现的诸葛亮只是一个木雕人像而已,目前蜀军的指挥官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先锋官是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
  原来如此,于是邓忠与师纂再次率兵前去与蜀军交战,诸葛瞻率领蜀军分两路杀出,把邓忠与师纂包围起来一阵猛攻,再次打退了魏军的进击,邓忠与师纂全都负了伤,被蜀军打退了二十多里地,邓艾见他们都身上负伤,就没再责怪。
  102 蜀中真的再无大将——主帅不行累死三军邓艾召集诸将商议,说诸葛瞻连续打退我们的进攻,如果不能很快取得胜利,拖下去一定对我们不利,究竟该怎么办呢?监军丘本建议给诸葛瞻捎一封劝降书去,看看能否劝得动他来归降,邓艾觉得也可以试试,反正不花本钱,就写了一封措辞恳切的劝降书,派人送到了诸葛瞻的军营。诸葛瞻打开一看,里面字里行间大赞他的父亲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然后又讲明了大势所趋,希望诸葛瞻能够识时务者为俊杰,归顺大魏,邓艾愿意力保诸葛瞻为琅琊王,永享荣华富贵。
  诸葛瞻心想,你邓艾自己还只是一个征西将军,力保我做大魏的琅琊王?你有这能耐吗?何况正是因为我父亲诸葛亮一生高风亮节,我作为他的儿子,怎么可能背叛汉室去投靠曹魏呢?我所面临的选择只有死战到底,决不投降。于是命人斩了来使,准备兵马要与邓艾决战。
  邓艾获知诸葛瞻杀了魏国使者,拒不投降,立即打算出兵会战诸葛瞻,丘本建议道:“将军可用计谋战胜诸葛瞻,先将他引入我们的包围圈,然后再聚而歼之。”邓艾觉得丘本说得对,于是安排天水太守王颀和陇西太守牵弘,率兵埋伏在后方的道路两侧,邓艾自己引兵来战诸葛瞻。此时诸葛瞻正欲搦战,听说邓艾前来,立即带队出马大战邓艾,战不到几个回合,邓艾就败退了下去,诸葛瞻率军猛追,追到道路狭窄处,忽然两侧战鼓齐鸣,伏兵四出,将诸葛瞻夹在中间,一通混战,蜀军大败,诸葛瞻逃回了绵竹,邓艾率军四下围住。
  诸葛瞻看蜀军势大,赶紧派人突围去东吴求救,吴主孙亮收到书信后,聚众商议,大家觉得蜀国有难,救还是应该救的,于是孙亮派老将军丁奉为主帅,领兵五万去救蜀国。但从诸葛瞻派人去吴国求救,到吴王派人来救援,道路漫长,需要非常多的时间,可以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魏军攻打绵竹,那就在眼面前,诸葛瞻左等右等,始终无法等到救兵,心想再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还得出去与魏军交战,邓艾见诸葛瞻率兵出战了,赶紧使用老套路,先以诈败将其引得远离绵竹城,然后四下里包围,将诸葛瞻围在核心,诸葛瞻奋力死战,数次击退魏军的冲击,邓艾下令放箭,四面八方的箭雨向诸葛瞻射来,最后诸葛瞻身中数箭跌落马下,为了不让魏军活捉,诸葛瞻挺剑自杀身亡。
  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在城中听说父亲阵亡,大哭着要为父亲报仇,立即就要出战,部将纷纷劝他不要冲动,坚守为上,但诸葛尚不听,说既然父亲为国尽忠了,我也不想独活,硬是带兵出战,与魏军拼命,结果也战死于城外,父子双亡,绵竹城内群龙无首,大家干脆都投降了魏军,成都面前的最后一道关卡终于失守。
  103 人生本来就是个过程——当了四十年皇帝也真够本了后主刘禅听说绵竹失守,诸葛瞻父子战死,魏军已包围了成都,这下子可彻底手足无措了,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蜀国的大臣一般在重要情况下都没有太多的好建议,他们有的人建议去投奔山野中的野蛮民族(这一听就是个欠扁的馊主意),还有人建议去投奔东吴,这听着似乎有点可行,但仔细一分析就知道漏洞百出。自始至终就没人提出要抗争到底,要坚决打退魏军的进攻。
  光禄大夫谯周多少算是其中略有眼光的人物,他首先反对去投奔山野蛮族,这几乎就是开玩笑嘛。其次去投奔东吴也不可行,因为首先这等于是寄人篱下、失去主权了,而且略微看一看天下大势就明白,吴国最终仍是逃不过被魏国吞并的命运,到那时还得乖乖地投降魏国,倒还不如干脆点,现在就投降,说不定好处还大一些。
  大家众说纷纭,后主也没有主见,只能说先退朝吧,等我回去再想一想。后主回到后宫后,召来他的七个儿子,问儿子们有何建议。其中六个儿子全都没办法,只有第五子北地王刘谌站出来说成都城里尚有五万多兵马和充足的粮草,完全可以坚决抵抗,与魏军决一高下。但是刘谌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蜀中无大将,他的建议固然好,但由谁来执行呢?没人执行,再好的主意也是一句空话。
  邓艾也是每天派人到成都城墙外探听情报,他其实还真吃不消对成都发起攻城战,首先攻城的装备不齐,其次就他目前的这点人马,想攻克成都这拥有雄厚城墙的大城比登天都难。邓艾目前手上还有一万八千魏军,军粮可以吃五个月,但成都城里还有五万蜀军,军粮可以吃五年,如果成都的将士们坚守城池跟他耗着,估计他还真耗不过人家。如果说去爬云梯攻城,那损失就大了,这一万多人马死一个少一个,都没地方去补充,而成都城里临时征兵,把士兵数紧急提高到十万人应该不是问题。
  成都城里后主刘禅也是日夜不眠,到底该怎么办?他这个当皇帝的人,最终得给出一个说法来。刘谌苦谏父皇力战不屈,说祖宗打下江山来不容易,怎能就这么轻易丢弃?我们一定要与魏军抗争到底;光禄大夫谯周建议不如趁这次机会投降魏国算了,因为以魏国的实力,投降是迟早的事,早一点投降所获得的好处必然较多。刘禅思前想后,最终下定决心,干脆就投降了吧,他派遣私署侍中张绍、驸马都尉邓良和谯周一起拿着玉玺去邓艾的军营请降。
  邓艾听说后主刘禅派人前来请降,大喜过望,赶紧出迎,善待前来请降的使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