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羽设立临淮郡,本来就有这层用意。想着袁术短视,看到临淮日进斗金,八成就顾不上其他了。只要袁术不敢明抢,暗地里搞小动作。光是临淮郡,就能拖住淮南军好几年。
结果袁术这次算是长出息了,不但没挖临淮的墙角,反而兴师动众的跑去了汝南。
汝南郡西北两个方向都是曹操的领地,东面是临淮郡,西南是大别山,袁术要在这里用兵,目标只能是曹操。
虽然从这里也可以攻入荆州,不过,有着群山的阻隔,行军和粮草输送都是大问题。刘表都用不着多费事,只要陈兵数千在山麓出口处,就能挡住淮南军全力以赴的进攻。
要知道,大别山在后世很有名的,和太行山一样,那可是专门打游击战的地方,大兵团根本展不开。
诸葛亮摇摇头,进一步解说道:“士元也不太明白,淮南军中传出来的消息,都是说要和我军、兖州军一起,共击曹操报仇,故而全军上下皆士气高昂。此外,袁术还和孙策重新交换了盟约,为示诚意,孙策拱手让出了皖县之地,两军的关系重新变得和睦起来。”
“孙策……”王羽皱起了眉头,凭借多年出生入死的直觉,他嗅出了不寻常的味道。
“有些诡异啊。”徐晃也不急着请命了,他认真想了一会儿,只是不得要领,见王羽也是沉吟不语,他干脆向诸葛亮问道:“军师是怎么判断的?”
“军师得了士元回报,也不敢大意,将近日来各方的情报汇总到了一起,试图理出点头绪来,结果还真给他发现了一些问题。”
诸葛亮回答道:“最简单的思路,就是孙策攻不下黄祖,故而向袁术示好,以求两家同盟,共击荆州。但淮南军战力平常,又无大路可供进兵,顶多也只能稍作牵制,不可能起到逆转战局的作用。不过,从这个思路思考下去,倒是有个很异想天开的推断……”
他顿了顿,然后一字一句道:“军师认为,曹、孙、袁三家有意联手攻荆……是为三家分荆!”
“什么?”众皆哗然。
“曹操胃口太大了吧?三辅还没吞进嘴,又打起了荆州的主意?”
“袁术没少吃这二位的亏,他居然会这么配合的帮人家火中取栗?”
“军师是不是过虑了啊?”
诸葛亮摇摇头:“所以说是推断。不过亮以为,军师说的还是有道理的,当年秦国独强,六国畏惧,故而合纵抗敌,很是取得过几场大胜。如今我青州问鼎之势已是呼之欲出,群雄且有不怯惧之理?”
他侃侃而谈道:“虽说兵凶战危,任是谁人,也难以断言鹿死谁手,但我青州兵精粮足,多有百战名将,虎狼之师,彼等纵有奇谋,又岂能高枕无忧?曹操西进,孙策攻荆,都是先壮大自己,然后抗敌的策略,一家攻不下,便联手攻之,又有何不妥?”
“此言有理。”王羽微微颔首,然后话锋一转问道:“不过,以文和的风格,应该不会单纯用大道理来说事儿,肯定有些干货才对。”贾诩是个崇尚明哲保身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可能用这种策言来较差。
“主公明断。”诸葛亮微微躬身,对王羽和贾诩这份君臣想得的默契微微有些羡慕,“证据主要是以下几点,西凉急报,马腾、韩遂为了策应曹操,进兵灞上,在灞桥与李傕、郭汜大战,不敌败退,李、郭斩首万余级,乘胜穷追,最后全靠樊稠念旧情,马韩方得脱身。”
“军师本以为,曹操必会趁李、郭外出,突袭长安,结果曹操却一直按兵不动。而马腾、韩遂在大败之后,没有就此偃旗息鼓,而是在西凉招降纳叛,鼓动羌兵,极言河东之富庶,竟有吞并河东之意!”
“西凉太远,情报往来不易,时效性也比较差,但依照军师的推断,马、韩卷土重来时,势力势必远超于前。这就很好的解释了,曹操先前为何按兵不动。他这招算是一举两得,既拉得强援攻灭西凉军,又可以使其在河东、并州对我军造成牵制。”
“军师说,若是他和曹操易地而处,他肯定会趁着董卓被两面夹击,形势危在旦夕的形势下,离间西凉众将。西凉众将派出多系,并非都是董卓嫡系,这样做成功的几率很高。于是,曹操图关中虽未尽全功,却有望收得数万悍卒。”
“因此,攻关中,并不需他全力出击,所以他才能好整以暇的率领主力部队留在南阳,等的就是马腾、韩遂再次兴兵,然后他就可以趁机取事了。关中既定,曹军的主力顺势南下,与袁、孙配合,刘表焉能挡之?”
王羽的帅案上本来只有幽州的地图,听诸葛亮说淮南有变,他便将豫州、淮南的地图翻出来了,可后来诸葛亮越说范围越大,他干脆直接将全国的地图找出摊开,跟着诸葛亮的思路来回逡巡。
半晌,他轻轻吐出口气:“这么大一盘棋,又如此环环相扣,这种手笔,怕也只有那郭奉孝敢于为之了。”
这场变局中,开始或未开始的战事,将从江东一路绵延至西凉,几乎斜跨了整个大汉朝的版图,除了僻处一方的西蜀,和青州势力范围之外,几乎处处烽烟。
若是没人干涉,待得烽烟尽时,三强争锋的格局差不多就成了。
袁术、马腾虽然也算是一方豪雄,但显而易见,前者性格局限性太大,后者根本没有一方诸侯的格局,只能因人成事,可以排除在外。
至于西蜀,那里只有在中原元气大损的时候,才有做为王霸之资的本钱,现在的中原,还远未到历史上刘备入蜀,成就三国鼎立时那么疲敝,所以,同样不足为虑。
所以,贾诩这封信虽然不是回信,是他主动发来的,但意思却是一样的,无非是在问自己:需要做点什么,来干扰对方吗?
第七七七章乘胜追击
沉思片刻,王羽睁开眼,问道:“孔明,你怎么想?”
贾诩做军师是很称职的,只有一点很不好,他这人没什么担当,从来不主动把事情往身上揽。就拿这一次来说,他信里列了一大堆证据,然后又是一大通分析,最后却什么实际的建议都没提。
既没说要自己班师,也没说要调动手上力量做什么,那意思就是:事情都告诉您了,剩下的主公您就自己看着办吧。
要是贾胖子就在面前,王羽有的是办法逼他说话,可现在就没办法了。他心里当然也有些想法,但他要是说了,就没有其他人说话的机会了。
眼下的历史轨迹已经完全混乱,连三家分荆这种分所未闻的事情都出现了,自己的先知先觉效用越来越小,独断专行的作风自然也要改改了。
麾下有这么多名将谋臣在,集思广益才是王道么。
“亮以为,此事大可镇之以静,不用太过在意。”此刻,诸葛亮的阅历、城府都比贾诩差得多,但他的风格却已经成型了,他可不是个怕事的,王羽让他说,他就敞开了说。
“任由敌人变强?”徐晃接话反问,有些不以为然。
他的为人很正直,但争天下这种事,除了某些大原则之外,本来就是无所不用极的。看出了敌人变强的苗头,就应该及时掐灭,不然等到敌人成了气候,就算能压制对方,也要多付出很多不必要的代价。
“可即便不放任之,我军却要如何干涉呢?”看出王羽想听所有人意见的意思,张辽也加入了讨论:“班师么?可是此次北征,大军耗费极多,接下来还要抚恤难民,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如果就这么放着不管,与君侯的威名将有大碍。”
“名声不过身外物。还是小事,关键是幽州残破若此,我军若就此退却,鲜卑、乌桓势必卷土而来,到时候边患连绵,公孙将军又岂能独力支撑?别说攻入草原,在塞外站稳脚跟。恐怕幽州都是难守。”
“辽以为,就算没有君侯的平北策,我军也须得在幽州盘桓些时日,并伺机东进,消灭辽西乌桓,以除后患。进而震慑辽东、鲜卑,使前者俯首称臣,后者向大漠深处远遁,方能算是收得北征之功。若要尽收全功,须得至少帮助公孙将军,在长城外建立起第一座城堡来才行。”
王羽微微颔首,知道了乌桓和鲜卑的区别。就能明白,历史上曹操北征,为什么一定要灭了乌桓才肯班师。
乌桓没有腾挪余地只是其一,更关键的是,乌桓人对幽州的威胁更大。因为他们之中,很多人不是纯粹的胡人,而是内附了很多年的杂胡。他们没有髡头,能说和边民一样的汉话。也没有其他有别于汉民的显著特征,把衣服一换,就和汉民无异。
放着一个残破空虚的幽州在这里,再放任这些人不管,幽州很容易就会脱离掌控。没了幽州的屏障,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