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许其保留贼赃,提供确实的情报,可以领取安家费……另外,这些悍匪既然连会盟都没来得及,想必躲得也比较深,要设法尽快将消息……”
限时,投名状,加上宣传攻势,这一套连击仿佛狂风骤雨一般。在这样的攻势下,青州境内最后那点小火苗肯定瞬间就熄灭了,剩下点火星,正好让太史慈发泄一下郁闷。
“先生高见。”王羽找不到什么可补充的,讲大略,他可以折服田丰,但说到这些细节,他就只有瞠乎其后的份儿了。
“屯田、尚武之事,亦是同理……”王羽从善如流,田丰也是受到了鼓舞,他的劲头更足了。
王羽提出的尚武理念,其实就是秦、西汉时代的制度。
在当时,全国范围内的成年男子都有当兵的义务,每年由各郡国按年龄征集起来服兵役,郡国的尉官负责征集与训练,谓之“都试之制”。
这样征集起来的士兵,在郡国就是郡兵,负责境内治安。此外,还有轮流宿卫京师和屯戎边境的义务,二者合计,一般人各二年,定期替代。当他们宿卫京师时,就是中央军;当他们戎守边境的时候,就是边防军。
除了天子身边常备的御林军之外,当时全国的部队在训练和装备上,都没有太大不同,只有实战经验会有所差距。
这些士兵都不是职业的,结束兵役之后。就是普通的百姓,所以,秦、西汉时期,民间的尚武之风极浓,在边境地带。随便组织起一群百姓。就能以之成军,抵御外寇。
从东汉开始,由于国力不复从前,兵制也随之崩坏。都试之制取消,郡兵改以招募方式和从刑徒选拔来替代,民间尚武之风犹存,但军队的战斗力却大为下降。
时值乱世,王羽提出恢复秦汉兵制。对田丰这样心怀大志,致力于寻找雄主,并辅助之的人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剂,他自然要尽心竭力将政略加以完善。
“不应该一开始就均田薄赋,主公第在泰山约法三章,为的是安豪强之心,以免在进军青州时,后路不稳。在青州。主公无须如此,贼众虽然多属无辜,被挟裹而来,但终究不能将其视为与普通百姓一般,须得加以分化。丰以为,屯田之处,可将田赋设为六成……”
“六成?”王羽微微一怔。
“依照主公的初衷,新选拔出来的官吏。从县令到亭长,都由将军幕府和刺史府直辖。这样一来,就省去了中间环节,屯田的百姓,除了上缴刺史府的税赋之外,不用再缴纳任何支出,税负看起来很重,实际上比从前还要轻上不少呢。”
田丰跟孔融等名士最大的不同,不是智商或者才华,而是对实务和熟悉程度。换成孔融那些人,听了王羽的新政方略,八成也是要拍手叫好的,却不可能提出真正行之有效的策略,更别提说出田赋与百姓实际负担的区别了。
“原来是这样。”王羽点点头。
“青州由乱及治,对刚刚变换身份的百姓来说,能有条活路就已经让他们心存感激了。当然,人心不足,待到两三年之后,或许民间会有怨言,但主公也可相应的设第下逐年减免的章程。”
刚进来的时候,田丰尚且一脸疲惫,但说着说着,他脸上就泛起了红光,也不知是说得兴起,还是因为策略被全盘采纳而感到激动。
“强兵、养士之策也应该与屯田之策配合。如果服兵役者可减免税赋,主公还担心民间对从军不踊跃么?主公还可定下战功授田之策,以激励军中士卒,此外,主公既有意开启明智,使治下之民皆知书达理,同样也可在减第免税赋上做文章……”
“主公既然想让书院扬名天下,发挥影响力,那前期的宣传也不能少,如今各地都在战乱之中,消息传递不灵,但近邻的徐州,南方的扬州都还算安定,主公可遣孔北海的门下前往游历,将青州的消息传递于两地。”
“便依先生。”王羽长吁了口气,果然是术业有专攻啊。
有了田丰,内政这方面,自己就可以彻底省心,当个甩手掌柜了,只要说个大致的方略,自动就完善细节,这才是一方诸侯的待遇啊。
青州也有好消息传来,于禁传信回来,说是孔融派去帮忙的人当中,有个叫王修的,只在北海当过几个月的主事,却对青州的民生状况了然于胸。
有了此人的协助,前方的安置工作一下就顺畅的运转起来,同样让王羽松了口气。
另外,王修还举荐了几个人,名声虽不大,却同为擅长实务之人,对来年实施的屯田政策大有助益。王羽已经传令青州,让人按图索骥了,相信不久就会有消息传来。
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自己终于可以将精力放在军务和谋略上了。
“来人,去请徐校尉过来。”
“喏!”
注:这两天身体有点不舒服,影响了状态第,昨天晚上那章发布完才发现,漏写了点内容,各位在第一时间订阅,并阅读的朋友,第请返回去看看章尾,以免影响阅读的流畅性。
以上。
第二二六章宛洛之变
同是化名而来,徐庶的理由跟田丰并不相同。
田丰是为了避免连累家族,青州与冀州正在敌对状态,巨鹿田氏家业不小,袁绍的心胸也不算多宽广,他自然要小心点。
徐庶的原因则简单许多,他本名就叫徐福,改名叫徐庶是在他颍川帮人打报不平,杀人潜逃之后的事。叫什么名字,对他来说都无所谓,反正只要没人跟他算旧账就行。
所以,被王羽叫破徐庶之名后,他只是当时惊讶了那么片刻,随即便恢复了常态,并且从善如流的改以徐庶之名示人。
他从军的时间不长,除了又给太史慈提供了一个话柄之外,倒也没引起什么其他问题。反倒是在贾诩的协助下,他将情报工作梳理得井井有条,眼见着就步入了正规。
对王羽来说,这意味着他又可以放心的将一部分琐事委任出去了。
在贾诩等人看来,这是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明主潜质,实际上只是他专业化分工理念的具体体现罢了。
“关中方面,稍稍恢复了元气,并确认了我军的动向之后,董卓开始蠢蠢欲动,西凉军势分兵三路,以李傕、郭汜屯华阴,出蒲坂压迫河东;董越屯渑池,进窥函谷关;张济出武关,攻略南阳,兵锋已至丹水,析县一带……”
青州大战连场,其他诸侯也没闲着,动静最大的是董卓。
得到青州的消息后,董胖子一颗心总算是落了地,精气神顿时恢复了。既然王羽开始大张旗鼓的屯田,显然就是要在青州落地生根了。
有了根据地,王羽如龙归大海,肯定比从前更可怕,但那是将来的事了,只要确定王羽不会出现在自己面前,董卓就无所畏惧。
何况。他在洛阳亏了本,两手空空的回到了关中,不尽快搞点钱粮,以西凉军的构成而言,他只能等着分崩离析了。
他能用兵的方向无非就是这三个。西凉比关中还穷,那边的叛军不来抢关中,董卓就已经庆幸了,当然不可能自己去捅马蜂窝。
再不然就是汉中乃至西蜀。若是将眼光放长远,这条战略未尝不是谋国之策,可董卓哪里等得及?他军中正等米下锅呢。
“河东方面,白波借助地利,以逸待劳,稳守不出,李、郭攻势虽猛,却也奈何不得,如今是个相持不下的局面。以庶观之,只消白波不改弦易张。即便接战不利,也可退回解县。坚壁厚垒,待李傕自退。”
“洛阳方向,吕布以张辽为主将,高顺副之,率兵五千驻守函谷关,董越轻敌冒进,在新安被高顺率部突袭。三停之中去了一停,一直溃退到陕县才止住溃败之势,眼下已经无法对洛阳构成有效威胁。”
“只有南阳战局相对顺利。张济用兵稳健,还有个万夫莫当的侄子张绣,加之公路将军分兵两路,皆在外攻伐,南阳空虚,却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本着先远后近的原则,徐庶首先介绍的是中原战局。
“元直,你觉得接下来宛洛形势将如何演变?”
司隶州的局势与青州没有直接关联,但也不能说一点关系都没有。某种程度上来说,白波应该算是青州的附属势力,袁术则是有共同敌人的盟友,吕布虽敌我难辨,但若是操作得当,未必不能向好的一方面发展。
王羽有心看看徐庶的本事,故而有了此问。
“公路将军没有长期规划,先期依靠主公得来的优势已经丧失殆尽。若是他及早从南郡抽身,还有希望保住南阳,以待日后卷土重来。不过,以庶观之,他恐怕不会这么轻易的放弃,很可能会在荆州栽个大跟头,最后被人赶走。”
这就是四战之地的可怕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