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闲臣风流-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礼房典吏却不同,那可是有实权的。打个比方,这个职位就相当于后世的宣传部长,文教卫一把抓,常委会排名前五,妥妥的一方决策人。
  这次童子试县试就由礼房负责考生报名、考生身份审核和印刷考卷。这年头能够读书的童生,谁不是大户人家子弟。和他们打交代,好处自然不少,还能积累下不少人脉。
  可今天石千石在衙门里这么一闹,史知县大怒,直接让周楠回家面壁思过,把他盼望已久的一个实缺给搅黄了。
  现在,周楠只能心中叫苦。早知道如此,先前看了石千石就直接逃他娘的,又何必闹出这么大动静,惹得史杰人不快。
  这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世界上可没有后悔药可卖。
  真是不甘心啊。
  接下的一天,云娘又回了一次娘家。回来之后,虽然有说有笑,可眉宇中却隐约带着一丝郁闷,可件这趟娘家之行不是那么愉快。
  周楠可不愿意呆在家里,依旧去衙门当差,并硬着头皮求见史杰人,结果被人档了驾,只说:“县尊叫你在家中闭门思过,也不用到衙门里来了,不见。”
  县衙只那么大点,世界上也没有不透风的墙。周楠在史知县那里失了宠,消息很快传开去,大家看他的眼光自有不同。
  至于老水,也不来找了,只整天朝礼房跑,问新任的礼房师爷的人选定没有,是谁?
  看到周楠,也是爱搭不理。
  真是一个小人,周楠心中气愤。故意拦住他,道:“老水,你兄弟的事情我想了想,咱们什么交情,这事我得帮帮。这样,叫你兄弟晚上到我家里来一趟,我问问他的情况。”
  老水强笑:“多谢周师爷的美意,我家兄弟这几日在家复习功课要紧,不能耽搁,还请原谅则个。”
  周楠再忍不住了,冷冷道:“想来老水你是看我这个礼房师爷当不成了,不肯来烧我这个冷灶。”
  老水不住拱手:“楠哥儿,我的周兄弟啊,你当我老水什么人呀,冤枉死我了。哎,我那头还有点事,告辞,告辞!”
  看到他的背影,周楠身边的林阿二一口唾沫吐了出去:“狗眼看人低的东西,用得着师爷的时候师爷师爷叫得亲热,见师爷你落了势,却改口叫周兄弟,楠哥儿了,我呸!”
  周楠的行情急剧看低,公门尽是趋炎附势之辈,不说别人,就连林阿大这几日也不来周楠这里走动。只阿二这人脑子比较简单,还来他这里侍侯。
  “阿二,你这人不错,患难见人心啊!”周楠感叹地吟道:“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林阿二眨巴着眼睛,说:“师爷,我阿二一向被衙门里的人当成傻子,也就你对我好。戏文里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道理俺也是懂得。你是俺师爷,一辈子都是俺的师爷。师爷,俺就说一句。大老爷现在是在气头上,以你的才干和功劳,他却是离不得你的。多求他几次,没准县尊的气就消了。”
  “怕是去求情也没什么用。”
  “怎么没用,到现在礼房的师爷都还空着,显然是等师爷你。”
  “也是。”周楠点点头。
  接下来两日,他每日都寻下午去后衙求见史杰人。
  可是,史知县只是不见。问侍侯在他身边的书办。不是回答说大老爷正在鼾然高卧,就是在书房看书,反正就是不见。


第六十二章 疑心暗鬼(一)
  上次朝廷外察岁考,再加上吏部主事王若虚来淮安府考核安东县改农为桑的试点。因此,今年的童子试就被耽搁了,顺延到了本月。
  童子试有三关,先是本县的县试。
  县试过关之后,考生要到淮安府参加府试。
  府试合格,则在一个月之后参加院试。
  至此,童子试才算结束。最后中式者获取秀才功名,能够获得免除徭役,见官不跪、每年免除两石的赋税/
  看起来好象没有多少经济上的实际利益,可却获得政治上的特权。到这一步,你已经脱离了老百姓的范围,迈入了士绅的阶层,有了一定的软实力。
  这种软实力在地方上为你带来的政治上的好处,却不是用银子能够衡量的。
  也因为如此,地方上的大族、大户都会动用手头的所有资源供养子弟读书。
  每年县试报名的时候,县衙里都挤满了人。
  街上手捧书卷,摇头晃脑发出朗朗读书声的童子们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淮安颇富,读书人多,别说后面关系到秀才和举人功名的院试,就连科举第一关县试的竞争都非常激烈。
  据周楠手头得到的资料看来,今年安东县报名参加县试的考生有四百三十一人,而最终被录取,有资格参加府试的则只有五十人。十中取一,难度不小。
  又据说,如今安东县有秀才功名在身的秀才达惊人的两百之巨。每逢乡试秋闱,这么多人也不可能都进省城考场。不然,每年出那么多秀才,几十年下来,若是人人都要去考,考场还不被任何给挤爆了。
  如此一来,每到大比之年,县里就会组织秀才们加上试一场,被录取者才能去省城参加乡试。
  由此可见,生在南直隶,要想靠科举入仕是何等之难。
  还好淮安府隶属于南直隶,如果和明朝初年那样直接归南京管,府中秀才要去和南京、苏州那些大名士、大才子、考试机器竞争举人名额,纯粹就是送死。
  有时间,周楠心中不觉对明朝的教育制度大大地腹诽:“淮安府明明就是北方,应该将淮安、徐州和凤阳合在一起单成一省才对,现在好了,把考生们划在南直隶,参加南榜的科举考试,对他们来说就是地狱模式。难怪淮安经济如此发达,可在明朝历史上却没有出什么人物。
  说起来,周楠倒是对以前那个周秀才有点佩服了。那家伙十六岁就中了秀才,做了县学廪生,将来甚至还有可能在强手如林的南直隶搏得一个举人功名,确实是个才子。
  当然,现在的周楠已经绝了科举入仕之念,以往种种也不是他关心的事情。
  他只是看到衙门中最近几日吃得脑满肠肥的礼房书办们眼红。
  “哎,本相公这几日起码少收入了十两银子。”躺在院子里的凉椅上,看着头顶那一树开满了紫花的槐树,周楠不住叹息。
  十两银子,是自己两个多月的收入。自己恶了知县,只能眼睁睁看着同僚发财,真真是悲痛莫名。
  “相公,钱赚多赚少不要紧,关键是一家人平安,平安是福。”坐在旁边的云娘轻轻摇着扇子,送过来徐徐凉风:“外间的事情妾身也不懂的,不过,听隔壁的大婶说,县试不过是科举的第一关,也算不得什么,任何人想去考,报个名就可以。我就不明白了,那些大户干嘛要使银子通关节,那不是糟蹋钱吗?”
  听云娘问,周楠来了谈性,将明朝的科举制度大概同妻子说了一遍。最后道:“没错,县试确实不要紧,考的时候又不糊名,题目也简单。取谁不取谁,但凭知县的心意。若是通了他的关节,当场就能取了。”
  “大户们进衙门活动,使了钱,讨了知县的欢喜,自然放他们的子弟过关。这些送过去的钱,知县自然要拿大头。但礼房的书办们也要分润一些,一场考试下来,礼房师爷拿个一二十两,书办拿个五六两也易,算是礼房每年最大一笔收入。”
  “哦,原来如此。”云娘终于明白过来,忍不住道:“这县试竟然要花钱去买,寒门子弟如何能够出头?”
  周楠:“娘子你这就不明白了,知县也是要脸面的。如果录取的考生都是大户人家的子弟,一旦寒门学生闹起来,名声败坏不说,还要受到朝廷惩处。因此,一般来说,每年童子试如豪门子弟只取三成,另外三成名额则给寒门子弟。其余四成,只看文章做得如何。”如此,算是把各方和各个阶层的都照顾到了。
  说完,周楠笑道:“这也算是官场和考场上的潜规则,我大明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平衡,科举也是如此。”
  “还有这么个说法。”云娘笑着道:“听相公刚才说,到了院试和乡试就要糊名,全靠文章取士。若那些大户子弟进了考场做的卷子一塌糊涂,岂不是让取他们的知县和知府没脸?而且,若考中的都是寒门子弟,大户人家的银子不是白花了?”
  院试和乡试取谁不取谁,官员们自然有他的法子,只不过那些手段非常高明也非常微妙,一时也解释不清楚。
  另外,谁说大户人家的子弟就是草包?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