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天下(cus)-第6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纯彦听了吩咐,将字纸拿起来,边看边读了起来。

“……所以致疑,其事有七:高丽臣属北方,久绝朝贡,乃因商舶诱之使来,契丹知之,必谓将以图我;一也。强取吐蕃之地以建熙河,契丹闻之,必谓行将及我,二也;遍植榆柳于西山,冀其成长以制蕃骑,三也;创团保甲,四也;诸州筑城凿池,五也;置都作院,颁弓刀新式,大作战车,六也;置河北三十七将,七也。契丹素为敌国,因事起疑,不得不然……”读到这里,韩纯彦难以理解的停了声,皱眉问着韩琦:“大人,真的要如此上书?”

韩琦抬了抬眼皮,慢吞吞的道:“天子问政,做臣子岂有不答之理。”

辽使萧禧从年初受命至东京索要土地,到如今,已经是第三次来大宋。而且此次萧禧南来,还带来一个消息,就是辽主已经准备将女儿嫁给西夏国王秉常。

过去,契丹曾经嫁了一个公主给吐蕃人,如今臣服于大宋的吐蕃赞普董毡就是契丹女婿。现如今,大宋在关西咄咄逼人,北朝嫁一个公主给党项人也并不出奇。

只是这么一来,给大宋天子的压力就大了。西北二虏携起手来,是大宋君臣的噩梦。王安石在旱灾、蝗灾之后,虽然依然坐在宰相的位置上,但已经难以得到赵顼的信重,天子慌乱之下,想起了被他赶出朝中的元老重臣们,亲下手诏,向韩琦问政。而据韩琦所知,富弼、文彦博、曾公亮、张方平等人,也都得到了天子的手诏。

这可以说是元老重臣开始翻身的标志,韩纯彦本以为父亲会以三朝宰相的身份,安定天子之心。可没想到父亲会这般写。说以上七条是造成契丹人生疑的原因,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以可疑之形,如将官之类,因而罢去。’,到时候,如果契丹人‘果自败盟,则可一振威武,恢复故疆’。

这是自相矛盾啊!

放弃交通高丽;放弃拓边熙河路;放弃在边境种植用来抵挡胡骑的榆柳;废除河北保甲;边境诸州不再筑城凿池;都作院和军器监打造兵器、战车,以及河北整备军力的行动也尽数停止。

这一番事做下来,到了契丹人南下时,如何能一振威武?

韩琦瞥了头脑混乱的儿子一眼,冷笑道:“想想王介甫是怎么与天子说的?”

对待契丹人的贪欲,王安石始终是主张强硬的对待。对于契丹人意欲重新划定河东地界的要求,王安石说着要寸土不让,并让刘庠、韩缜在谈判中有理有据的拒绝。

如果天子当真同意他的意见,当真放心下来,就根本就不需要向他们这一干被遣出在外的元老重臣问政。

既然天子现在下了诏书,问政元老。可见王安石的话,对天子来说,已经没有了说服力。这个时候,便是良机。

自太宗之后,赵家的皇帝都是这样。可有一个胆子大的吗?

韩琦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宰相,历经三朝,又曾经亲自见证过仁宗当年与契丹谈判的经历,早看透了赵家子孙是何般模样!越是他这等见惯了皇帝的重臣,就越能看得透受命于天的那些人的本质,绝不会像乡里愚民一般,将皇帝当做神明般崇敬。

韩琦和声再问道:“四哥,依你之见,如果朝廷坚持不允萧禧所求,契丹人可会南侵?”

韩纯彦想了一想,摇头道:“应当不至于此。契丹内乱未已,百姓饥寒待救,而辽主又是荒于政事,成天游猎于荒野间,而朝中更是奸臣当道。虚言恫吓也就罢了,怎么会当真南下侵攻?!”

也就在熙宁五年,辽国北方大族乌古敌烈部起兵叛乱,虽然被剿平,却依然给辽国北疆带来极大的伤害。而去年,辽国又是全国性的饥荒,冬天,又是雪灾,牛羊冻死无数。

这样的情况下,辽人怎么敢南下用兵?其实辽国君臣要得也根本不是土地,而是要增加岁币,以便度过时艰,一如仁宗朝时的那一次增加岁币一般。

可是天子和世人仍将契丹当成了不是生产的蛮族,一旦有灾就到汉地来抢!其实辽国早就变了。韩琦看得明白,只是他可没打算说得那么透。

韩琦笑得深沉,如同当年坐镇朝堂之上,相三帝立二主的时候一般的笑容。既然契丹人不会南下,不利用这个机会,动摇王安石和新法,又更待何时?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书包网cc—http://。cc

第37章相叹投残笔(中)

雨后的黄河波涛汹涌,浊流滚滚。

原本只在河床中心地带的河水,此时已经快要漫到大堤前,眼看着就要一波一波的开始冲击着刚刚夯筑好没有多久的黄河大堤。

河中的滔滔洪流,是来自于陕西、京西的秋汛,涛声如雷。滔滔黄河水尽管离着堤面还有半丈多,可比起另一侧的白马县地面,整整要高出了三四丈。如果大堤溃破,堤外的一片土地上,洪流将纵横驰骋,再无地势能阻。

站在大堤向下望久了,普通人少不了就会有些头晕目眩、双脚发软。而韩冈带着一群人走在比寻常官道还要宽阔几分的大堤之上,也是很注意的行在中间,尽量远离河面。此等洪流,如果落水根本就是没有救的。

此时的黄河大堤已经不复几个月来的热闹,放眼望过去,这一段堤岸上冷冷清清,只有韩冈一行三十多人。

就在一个月前,白马县一段的河堤提前完工,高度虽然只增加了三到五尺不等,不过厚度却平均增加了三分之一,并且在几处河道转弯、容易破堤的位置上,不仅仅特别加厚,于大堤内侧,更是增筑了几道用以阻洪、称为月堤的小坝。

宽阔的大堤内部主体还是黄土,不过外层则是用的是石灰、河沙加上粘土混合成的三合土,厚厚的夯筑起来,现在已经坚硬如石,不惧水泡。走在刚刚下过雨的大堤上,木质的靴底夺夺响着,如同踩着石板路上,一点泥浆也没有。

韩冈沿着大堤走了一阵,对这一工程质量很是满意。只要常年不懈的检修,大堤主体保上三五十年应该没问题。

王旁走得累了,停了脚,对着韩冈道:“今天又有一批流民北上返乡。恐怕不等到了冬天,人就都走光了,要筑内堤可是没办法了。”

说是这么说,可王旁脸上的表情与所说的内容完全不同,笑得如释重负。

“自由来去嘛。”韩冈也是很放松的笑了一笑。

流民逐渐北返,回家乡去播种,也就代表着他安抚流民的任务也即将结束,整整一年的辛苦,如今也告一段落。日后要筑内堤,拿钱征召本地民夫也没问题,并不需要今年赶着用流民来完成。

方兴跟着道:“如今洛阳、大名的外堤增筑都没有完工,北岸甚至大部分都没有开工。以眼下的进度,没有个三五年,外堤不能建功,内堤也难动手。”

“不过朝廷难得下了决心,要重新整治河防,即便要耗上多年时间,以亿万计的钱粮,天子当是心甘情愿。”王旁望着滚滚激流,半年多来的用心劳苦,神色中已多了一点深沉和稳重,“若能洪水不再为患,京畿百姓当也是乐意出上一份力。”

“回去还得想想到明年该怎么办吧。”韩冈说道,抬头看看天上乌云密合,又要下雨的样子,便开始往回走,“河北那边虽然能开种了,可还是照样要救上一年的荒。而开封这里,也都是一样。到明年五月收获前,赈济的工作还得继续。”

游醇叹道:“要不是蝗灾,白马县的春麦收成也不至于只能用到年底。”

方兴则道:“幸好雨下得是时候,要不然就只能吃到冬月。”

因为蝗虫的缘故,白马县春麦的收成只有应有的一半。只是有一点算是运气,县中的春麦刚刚收获并晾晒完毕,就开始下雨。如果雨下得早两日,就又会损失一批宝贵的粮食。

王旁道:“整个开封,白马县的情况已经算是最好了。其他诸县,补种的春麦也几乎都没有收成。”

“这些事还是回去再说吧。”韩冈说道。

从上堤的位置下了大堤,韩冈一行人骑上马向着县城去。此时将及傍晚,途经的两座流民营中的炊烟比起前些日子要少了许多,韩冈没有下马进去查看,而是从门前打马而过。

抵达县城时,天色已经黑了,不过雨还未下。

韩冈进了提点司衙门,留守的魏平真便迎了上来。韩冈一边与他说这话,就准备往公厅去,王旁就说道:“二姐就要生了,玉昆你还是多陪陪她。衙门里的事情明天再处置也不迟。一干文牍,我等整理好了就送来给玉昆你看。”

王旁如此说了,方兴、游醇、魏平真纷纷点头应是。

王旖此时已经到了预产期,挺着肚子,随时都有可能分娩。韩冈心里也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