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天下(cus)-第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番梳洗之后,让管家好好招待客人,冯从义先一步去韩家拜见姨父姨妈,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见韩冈。

韩家现在一团喜气。韩冈的大女儿已经能开口说话了,正含含糊糊的叫着爹娘。

韩冈抱着女儿,哄着她不停叫自己,笑容中一点也不见在官场让人畏惧的锋锐。白居易六个月能识之无。不过那是少有的特例。十个月的时候,能开口说话,已经很不错了。

“这一去东京,可真够长的。金娘都会说话了。”

冯从义从怀里掏出了两个佛像吊坠。来自于和田的羊脂白玉,被京城的名匠雕凿得精致无比。小指指节大小的吊坠,连下面的莲花座上的莲瓣都一片片的清晰可辨。

周南生的女儿长得玉雪可爱,眼睛乌溜溜的看着冯从义掏出来的小玉佛像。而素心生的韩家长子却是老老实实的,不哭不闹,在一边睡觉。

等到冯从义跟父母行礼问安之后,韩冈引着表弟到了书房。

坐下来寒暄了两句,韩冈便直接问道:“设立棉布行会的想法,他们是否都支持?”

贩牛的有牛行,贩马的有马行,卖肉的有肉行,甚至收粪的都有粪行,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会,只要做着生意,都要归属于一家行会。每一家行会,基本上都控制着一个州,甚至周围几个州的商贸往来,而各行各业中最大的行会,全都是在东京城中。

这些行会不仅仅是掌控着东京街面上的店铺,许多时候都控制着整条产业链。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都是融为一体。比如布行,从蚕茧收购,缫丝、纺织、印染,等各个作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互相之间的关系是盘根错节。

虽然东京城中把持商业流通的行首们被市易务强力打压,靠着行政手段夺取了流通渠道的控制权,但行会的势力依然广大。来自于陇西的棉布,只能在东京城的布匹铺中少量销售,想要扩大销售范围,不但难以得到布行行首们的支持,还会因为占据旧有的上品绸缎的市场空间,而受到布行的压制,这一点其实已经得到证实。

东京是天下中心,流行的风潮都从东京向全国扩散。如果不能得到东京的市场,就没办法辐射向全国。东京布行靠着这个优势,要将手插进棉花的种植和纺织上来。这是韩冈所不能答应的。要打破这条产业链对布匹市场的控制,只有独立出来,自成一套体系。

只是冯从义从东京回来,几番考量之后,有了另一个想法:“其实吉贝布,是黎人对棉布的称呼,只有来自琼崖的棉布,才能称为吉贝布。以小弟的想法,不如将棉布说成是吐蕃人的特产,设立专营蕃货的行会,与旧有的布行不冲突。”

“和气生财吗?”韩冈笑道,看破了冯从义的心思。

他原来准备甩开布行,自行其是设立棉布行会,与旧有的布行打擂台的用意很是明显。冯从义要将换成了蕃货行会,其实就是要缓和这个矛盾。可尽管披在外面的皮可以换,本质上的利益之争却不会改变。

“但有用吗?”韩冈问道。

“至少不会显得太针锋相对,如果这样对付我们,他们那边算是理亏。”冯从义对此考虑了很多:“而且还可以将其他蕃货一起包括进来,一起挂着蕃人的牌子,也会省去许多麻烦。”

世人都知道蕃人难以打交道,就算看上了其中的利润,会起意抢夺的也不会太多,的确能省去一些麻烦。

“那好,就按你说的办。”韩冈点头。冯从义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的听从,这是他所乐意见到的。只要自己提出要求,就能给出回答,这才是合格的部下。

见到自己的意见终于得到了韩冈的首肯,冯从义很是高兴。停了停,又问道:“……三哥,要不要拨冗见一下他们?”

“不见!”韩冈一口否决。不会见他们这些商人。结交溷类,对自己的名声有损无益。通过冯从义作为中间人,才是正确的做法。讨论行会之事,让冯从义去处理就够了,讨价还价的事,自己没必要掺和进去。

“让他们去看棉田,已经安排人招待他们了。”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书包网cc—http://。cc

第25章闲来居乡里(五)

窗外天色已经完全黑了,星月挂在天穹上,可太阳虽已经落山了,但气温还是没有降低多少。

在书房中坐了一阵,感觉不到有风吹进来,韩冈和冯从义都觉得坐不住了。从房中出来,到院子中坐下。

命下人端来了用井水冰镇过的香薷饮,跟冯从义一人一杯的喝了两口,韩冈问道:“前日还在东京时,让你定下行会的章程可有了眉目?”

冯从义忙点头,从袖子中掏出几片纸来,他知道韩冈必然要问,事先就带着身上,“已经草拟好了,不过还需要讨论和修改的地方。另外,怡和号的大掌柜成轩,他还有一条意见。”

韩冈接过章程草稿,也不看,问道:“他有什么意见?”

“以成轩的想法,棉花的出产肯定是有行会来包揽,既然不会留给外人,不如一开始就定下为好。也就是在下种时就给付定金,将棉田的出产给下定,而不是采摘下来再买。能早一步拿到钱,田主应该不会不愿,而商行实现将棉花给定下来,各自也能放心得下。”

冯从义说着,看着韩冈的反应,不知他能不能相通其中的关窍。

而韩冈,对此是了解的。

不就是定金预付制度吗?后世有,如今也有。

比如福建的柑橘举世闻名。为了争夺柑橘的采购权,行商们每每都是在春天便来柑橘园,将今年的出产给定下。并不是简单的订购协议,而是直接确定到单株的果树上,选定之后,在树干上系上标志,并给付定金——多少株果树,付相应数目的定金

基本上在三四月间,一片柑橘园就会被几家行商给分包掉。到了收获的时节,行商便各自带人来采摘。付的钱就按照事先签订的协议上来付款。运气好的,自己选的果树大丰收,运气不好,那就是亏大本。

当然,如果是绝收,果园园主也会将定金给予退赔一部分。若是丰收远超预计,行商也会在余款上补足一些——这是为了长久的合作而为之,已经成为惯例。

叶涛的老家在龙泉,他家中就有一座柑橘园,占了两个山头——龙泉是山水多,田地少,九山半水半分田,所以果树种植是龙泉的主要营生——当韩冈在与来自龙泉的叶涛聊天时听说了此事后,立刻就反应过来,这根本就是期货制度的雏形。

不仅仅是柑橘,荔枝、龙眼等南方的贵价水果,生产和销售其实都是如此。所以冯从义一说,韩冈就立刻明白了。

“这个可以考虑。”他点点头,“让他们与田主去商量好了,我这边没问题。”

几家商行在陇西有棉田,但他们从来都不占大头。随着棉纺业的发展,陇西百姓种植棉花会越来越多,所以为了能控制棉布的生产,必须采用这样的手段。否则根本争不过冯从义和他身后的韩冈。如果能做到事先下定,就可以在行会内部对于资源加以分配。

成轩的小心思是有的,不仅是韩冈,冯从义也能看得出来。但冯从义更明白,韩冈的目的是尽快推广棉布,分出去的这些利益他并不在乎。

而且相对的,若是能在棉田播种前,就将田里的出产给卖出去,田主就可以保证稳定的生产。对于农民来说,最困难的时候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如果事先有一笔定金,可以保证能安心种植,不用担心日后没钱。比起去借便民贷,用定金其实更为安心。

对于事先订立的协议,也许会有人在收获后不肯履行,但行会内部的自律性,能保证其中个别的欺诈行为不至于影响到整体——就算是东京城中那些行首们,在对外时,也会维持下面行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涸泽而渔。

“具体的协议他是怎么定的?”韩冈又问着。香薷饮两口喝完,自己摇起了扇子。

“按照前三年的平均亩产决定出价。事先给付一成定金。就算是绝收,定金也只收回一半,如果有出产,只要能超过前一年的八成,不论出产多少,都是按照一开始的协议付账。不到八成的话,有多少按比例给付。”

“给出的条件也太苛刻了,才一成的定金,绝收还要退一半,过八成才付全款,没听过这么苛刻的协议。还是依照浙江柑橘的合同来,不然就免谈!”韩冈决绝的毫无余地。

“免谈什么?”

冯从义正想再说,疑问声从身后传来。韩冈和冯从义忙回头,就见韩千六不知什么时候过来了。

韩冈两人忙起身,让了韩千六坐下。

等儿子和内侄将方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