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一眼就能看出哪一份是出自韩冈的手笔,但在这份卷子上,蔡曚就不敢将之丢到后面,只能放在第一。差距实在太大了,想做手脚都难。而且前面的经义卷的争执,就已经足以让韩冈和蔡延庆都惹上一身麻烦。
只要考完之后,私下里把蔡延庆将韩冈经义卷的名次上提的情况,模模糊糊的透露出去,没有被取中的考生肯定都会认为自己是被刷落的那一个。
情重关己,被刷落的人必然跳出来闹事。到时候,蔡延庆和韩冈将功名私相授受的罪名,就可以彰之天下——若有人质疑,只要看看蔡延庆出的题目就知道了。
韩冈如今身份地位已经不同旧时,要拦着他很难。但要坏了他的名声,顺便让蔡延庆跌个跟头,蔡曚做起来却是轻而易举。
同时要知道,在御史台中,不是没有胆子大的!
——韩冈究竟有多遭人嫉妒,蔡曚更是再清楚不过。
蔡延庆慢慢的读着眼前的策问。蔡曚的想法他一清二楚,但他才不在乎。他拉了韩冈一把那又怎么样,天子难道会为这点小事而把韩冈的贡生资格给刷掉?
开什么玩笑,韩冈可是功臣!
蔡延庆早想好了前后应对。为了熙河经略使的位置,付出些代价也是应当的。蔡曚把事情给闹大了,对他来说反而是好事。这样一来,韩冈就必须要承他的人情。
作为熙河路实质上的第三号人物,从一开始就跟着王韶,胼手胝足的将大宋最年轻的一个经略安抚使路拉扯起来的韩冈,他在天子面前的发言权绝对不低。
而他蔡延庆,就只要韩冈在御前为自己说上一句话就够了。
策问看完,最后的名次就按照蔡延庆的意思定下了。蔡曚并没有争辩,他就等着发榜后,将流言放出去。
考生们的正卷被拿了过来。接下来,要检查卷子上有无错字、别字,还要确定有无犯杂讳——犯了讳的卷子就会直接黜落,没有容情的余地。
找出第四名的正卷,拆开蒙在上面的厚纸,最右侧被蒙起的考生个人资料一栏,映入两人的眼中。
“慕容武?!”
连蔡延庆都惊得差点要叫起来,‘怎么不是韩冈!?’
蔡曚脸色大变,刷刷刷的连拆十数份,但后面的卷子中,韩冈的名字都没有出现。
蔡曚的手抖了起来,蔡延庆的脸也泛起苦笑。
向前拆看,第三名不是,第二名也不是。
而排在头名的那一份,在姓名一栏中,赫然写着‘韩冈’二字。
蔡曚颤着手,拿起那份卷子,工整的三馆楷书中锋芒内蕴,已是有着大家的风范,想从卷面扣分,却做不到。他又一个一个字的扣着,也找不到一个错字、别字、或是犯杂讳的地方。
转运判官的脸色变得又红又青。
蔡延庆低声轻笑,笑声渐渐的放大,到最后一直笑道快要喘不过气来,“好个韩冈!好个韩冈!……经义、策问竟然皆是第一!这一下,名次该定下了吧?”
……………………
“为什么玉昆你没按着先生的主张答题?!”
就在两位考官批改考卷的同一时刻,正在韩家,与韩冈对答案的慕容武惊问着,声音中有些困惑,更有些不满。
“权变而已。”韩冈答得轻描淡写。
当师长的教导和现实相冲撞时,韩冈可不会如这个时代的士子们那般纠结。在这方面,他依然保持着千年后的作风。
标准答案必须要遵循,即便是自己不认同,即便是错的,但终究还是标准答案。
前生所经历过的几百次考试,让韩冈知道该如何选择。
“凡事有经有权嘛……”他轻松的笑着。
易经过多的经义卷有问题,以河湟为题的策问卷同样有问题。以韩冈的才智,还有事前的心理准备,他当然看得来。但不管出题的人有什么盘算,他只要做好自己的考题就够了。
韩冈只要一个贡生的资格。
如今,他已经到手了。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书包网cc—http://。cc
第四章秋来暮色寒(上)
秦州本州的解试方才开始,锁厅试的成绩就已经张榜而出。
策问和经义皆是第一,韩冈的名次就在蔡曚的自作聪明之下,首冠鳌山。转运司八字墙的贴榜处,韩冈的大名高挂于上,而慕容武的名字陪敬末座。
“恭喜玉昆。”
“同喜同喜。”
韩冈和慕容武互致一礼。韩冈一直充满自信,但慕容武就一直有些心神不安,尤其是听说韩冈如何做答之后,更是如此。看到他的样子,韩冈也难对他抱有信心。但现在,同门的两人同时上榜,都是喜出望外。
在旁看榜的众人中,有人黯然而去,也有人喜笑颜开。锁厅试参考的人数虽少,但发榜后考生们的喜怒哀乐,却也是如寻常的贡举一般。
“不知思文兄接下来的行止如何?”
“愚兄要先回乡里,后日就出发……再读上一个月的书,等到了秋后就上京。”
“……先生的书院可就在思文兄的家乡附近!”
慕容武点头:“自当要拜访一下先生。……玉昆你呢,”他问道,“先回陇西吗?”
“肯定是要先回去一趟,也是后天就走”韩冈道:“小弟表兄就在秦州为将,人还在笼竿城中。本想着考完后见他一见,没想到已经上京去了。”
慕容武知道韩冈的表兄是谁。当年他帮着处理过了韩冈表弟冯从义的家产一案是,曾与李信父子打过照面。当时慕容武并不觉得李信有何特别,只是身手很好而已。但在德顺军笼竿城一役之后,他可不会这么说了。
“在笼竿城下七矛杀七将的李巡检,玉昆你这个表兄可是不简单!”
“当然!小弟母舅家几代嫡传的掷矛之术,本就是军中一绝。”韩冈笑着拉起慕容武,“家表兄既然已经被调入京中,这事就不说了。思文兄,今日我俩还是先去晚晴楼庆贺一下,等明日一起去衙中拜见蔡转运和蔡运判。”
慕容武与韩冈并肩走了。就在他们的背后,一位老迈的行商盯着他们逐渐远去的背影,阴冷的眼神绝非商人所有。
“东家……”一声似是在提醒的低喝,让行商一惊。
他回过头来,收回了凶戾的目光,又变成了一个敦厚老实的行脚商人模样。对着身后神色木讷的伙计,行商道:“生意都做完了,我们还是先回去吧!”
十日后。
兴庆府紫宸殿中,梁氏兄妹还有几位西夏国的重臣在列,梁乙埋的儿子梁乙逋汇报着来自于外派密探的情报。
“……河州一战消耗甚大。据细作回报,秦州的常平仓如今只剩正常年景的三成。从此看来,宋人一两年内不会在秦凤路动手……”
“这个谁不知道?!”宗室大将嵬名阿吴花白的双眉挑起了一个不耐烦的角度,打断梁乙逋的废话,“说些新东西!”
嵬名阿吴是元昊的侄儿,曾跟着他的父亲浪遇,与元昊一起打天下。梁氏兄妹上台后,撤掉了浪遇都统军的位置,连带着阿吴一起受到压制。但不久之前,也就是仁多零丁统军南侵时,他被拖出来坐镇朝中,担任统军一职,甚至有了郡王之封。
但阿吴的身份究竟不如梁乙逋身为一国宰相的父亲,不但打断说话,而且一点面子都没留下,梁乙逋心中顿时大怒。但他的父亲立刻咳嗽了一下,让他藏起怒火,顺服的换了个最新的情报汇报。
“景思立日前在熙河路战死,德顺军诸寨堡又在仁多统制的攻击下残破不堪。为了重振德顺军军势,刘昌祚可能要调去坐镇笼竿城……不知这一事,大王知不知道?”
“甘谷城呢,谁来接手?”
梁乙逋摇头:“这个还没查到。”
“好本事!”嵬名阿吴冷哼一声,不说话了,梁乙逋的脸色也就此全都黑掉。
“还有没有其他的消息?”仁多零丁似是缓和殿中气氛。
“……倒是有件闲事。就是韩冈,丢下了熙河路的差事,去秦州考中一个贡生。为了明年的进士考试,他年底之前就要进京。如果韩冈中了进士,那么熙河路最高位的几人,除了苗授以外,多半是要全都换人。”
“高遵裕不是还留在熙河?他怎么会走?”梁太后开口问道。
“高遵裕肯定要走。”汉臣景询在下回答,“他是与王韶一起建立了熙河路的功臣,只是由于武将和外戚的身份不便担任熙河经略。但只要他留在熙河,如果有新的经略使去任职,必然会给他架空掉。要是来的是个强硬一点的贵官,那他与高遵裕肯定拼斗起来。为了保证熙河路的安定,高遵裕很快就会被调走,而苗授会接手他的位置。”
“只要王韶不回来,那就可以高枕无忧。”梁乙逋笑说着。
仁多零丁声音却冷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