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猫疲)-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摇头叹道。“一群蠢材,这些家伙既然铁了心来刺杀,便早有死的觉悟,有怎么会留下有关身份的明显线索。这怪不得你们”。

    然后我掩着鼻子,亲自出马让人做一些诸如翻死尸扒衣服之类很恶心的事情,查看了一番后,心有所思,当下顺便用福尔摩斯、江川、金田系列小说的业余常识,给在场的将官好好上了一课。

    “给我看清楚了,他们是抛去了能证明身份的物件,但是“我话锋一转,“某些常年类月形成的习惯和积累的痕迹,却不是可以轻易抹杀的,”我使人挑开一具尸身“且看,虽然他们的武器和尸体上留下的物件都是无法辨别来源最普通的货色,只要留心他们的手足和头脸等部位,就可以找出于中土人不同的地方。”用剑绡点住一处。“只要你们留心过塞外的风土人物”

    “比如这头额苦寒之地长年戴毡帽留下的压印,。。。。头脸颈下饱受风沙习惯成的粗褐的肌肤,。。。。。头皮中由于特殊的发形所留下长期日照的分界线,。。。。手指粗壮有力的骨节以及常用某种兵器摩出的厚茧,。。。。熟练的控缰搭射在掌缘扯出的痕迹,。。。。还有再怎么洗澡也掩盖不掉的长期撕食牛羊所留下微微的腥膻味,只要详细辩究,都能够说明问题。。。。可以使熟悉塞外的人来辩识依稀,身份便可昭然欲出了。。。综上种种,就如本朝一位先辈所言,所谓的在特定条件下,只要有心,即使是死人也有办法能让它说话”。

    这一番大道理,楞是唬的他们是人五人六的,一片顿然叹服。连那些旁从的公人也不由“大人果然见闻广博,我辈万万那不及”高赞连连。

    “不知大人所言那先辈怎得称呼”又有人小心问起,“自然是本朝一代刑狱大家,狄相怀英公狄仁杰了”,再说起一些生平事故,一片悚然,众不由大惊而敬,就没想道我乃是狄仁杰断案系列小说看的多了,信口所言。

    正这些言语间,又虞侯通传,却是城外的解思所部竟有意外所获,拿到了两名活口。却说是昨夜有人是在流民中煽动变乱时,被那些流民头目察觉卯端,报了官军来拿,围住杀了十数人,其中两人被骑兵冲踏撞飞出去,却侥幸留了性命,昏死中才活的拿住的。自觉事滋重大,不敢擅专,故待天明诸事甫定才解送了过来。

    待我处理公务妥当,再到临时刑房,却听见程十力和吕希用那两个家伙,正对那两名犯人,严词灼灼的讨论自己的上官是如何吃人的,尤其是喜欢精壮的男子身上哪个部分,

    听了我大骂“混帐”一把揣开门,“尔等身受皇恩怎么能行此之事”,惊的他们赶忙鞠身行礼,大气不敢出口中连连称是,我见那人犯虽遍体鳞伤面容憔悴,却一个是面无表情,另一个是惊疑不定,心中有了些计较。

    顿时正色道“尔等怎么能行如此血腥野蛮之事”这话让那另一有些惊乱人的犯不由眼光一振,然后又被我的话打入地狱“生吃也太不卫生了,也不利于营养的吸收,起码要洗干净了,乘活找最肥美的部位速割而烹之方保鲜嫩”,楞骇的他一片眼神涣散,张口欲吐,原本表情坚决强硬的那位却也难掩一闪儿过的惊惧之色,我心中暗道有戏,

    却兀自强横一口血吐的老远“狗官,吓谁那,吾等既来就未想回去,什么手段尽管使来”却将边旁那位惊过来,我不由叹而摇头,如此冥顽不灵,

    对程十力他们说“你知道江南有一道名菜叫蚂蚁上树吗”听的他们一片摇头不明所以,小心翼翼说“莫不成老大想教属下等学做菜不成”

    “正是”我一把拍在他头上,“去取一罐糖稀来,再寻一窝蚂蚁,要那种又大又黑的”指着最强硬的家伙“那糖稀把他身上仔仔细细的给我刷上一便,记的一个伤处也不要遗漏,拖出去放在蚁窝旁,今个儿就那他做道蚂蚁上树的好菜”,

    “得令”闻言满面兴奋的军士,一拥而上把哪个骇的面色大变家伙摁倒,破口大骂中象死狗一样的拖出去如法炮制了。

    然后剩下一个面无人色的家伙,他的表现就差的多了,当我我不过给他讲了韦小宝同志的“关于生切人棍的故事”,列举了水银剥皮法、铁板烧几种的详细过程尚未说完,就闻一股异味,这个家伙吓连屎尿都迸出来了,然后几度醒来,有几度听了昏死过去后,剩下事情就很简单了。不得不再次醒来之后,彻底崩溃的他,用他们的话说连老婆怎么偷人的事情都给问了出来。

    而另一个家伙用了我的方法后,经过一个下午隐约不断的鬼叫狼叫的哀号,一脸异色好象吐了多次的吕希用,来向我报告那个家伙也招了。

正文 第六十一章 构陷

    第六十一章构陷

    因此看了这份口录,不由想起方才的情形,象这般出身外族怀着刻骨铭心的仇恨,从小被阉割送进宫,也不知道是否还有多少,但至少引进宫廷的有关人等是罪责难逃了,还有那些素与之亲近的。更糟糕的据称是这个家伙在宫中隐忍潜藏了多年,过去人缘一向很广,许多人都担心他一心求死,若是胡乱攀咬一气,只怕好些人都得沾上干系。因此午膳时,却就有人托转向我暗暗示好兼陈情撇清厉害,不外是担心“此逆贼心怀死志而间惑君臣上下”纭纭。

    “担心胡乱攀咬吗”我心中一动,却想起大学时网上盛唐研究论坛的一个师兄的论文,

    说这唐代的宦官弄权之祸,始于肃宗(太子亨),兴起于代宗(小白),而最初一切的根源,却是来自这位大名鼎鼎的玄宗皇帝陛下。这几位人物我都领教了。从前太宗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但黄衣廪食,守门传命。即宦官的地位还相当低下,主要只是负责生活起居杂秩:内侍省不立三品官,以内侍为之长,官阶第四,不任以事,惟门阁守御、廷内扫除、禀食而已。武后时,稍增其人。中宗时,七品以上已有千余人,至玄宗超擢力士为将军,竟列三品以上,于是宦官逐渐增多,且逐渐显赫,这也是玄宗朝的一大弊政。为后来宦官祸国埋下了伏笔。

    而玄宗皇帝对宦官的信赖,大概因为是早年还是旁支郡王时,在继储拥立,中宗睿宗两朝历次宫变廷争中,都得到过那些宦官寺人通声传气,所出助力甚多,登基后便和后世那位明成祖朱棣一般,开始提升宦官的地位和权势,即所谓的“玄宗承平,财用富足,志大事奢,不爱惜赏赐爵位。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宦官黄衣以上三千员,衣硃紫千馀人。其称旨者辄拜三品将军,列戟于门。其在殿头供奉,委任华重,持节传命,光焰殷殷动四方。所至郡县奔走,献遗至万计。修功德,市禽鸟,一为之使,犹且数千缗。于是甲舍、名园、上腴之田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中人即宦官,至明改称太监)

    其中荣华恩宠之盛者,前所未有,先后就有黎敬仁、林昭隐、尹凤翔、韩庄、牛仙童、刘奉廷、王承恩、张道斌、李大宜、硃光辉、郭全、边令诚等寺人获宠于上,并内供奉,或外监节度军,所获无不动巨万计,京师甲第池园、良田美产,宠与高力士略等。

    而如高力士等还身具了左监门卫大将军,虽然只是个挂衔,而且在玄宗一朝尚称英断有为的环境之下,这些宦官荣耀恩宠也罢,作为一种政治势力尚无多少大作为,但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属拱卫京畿内四卫,兼掌京师城要门禁之则,高力士出任此职,实际上为后世的宦官权阉以军中尉、枢密使身份把持控制军队,进而挟制皇帝把持朝政,开了个很糟糕的先河。

    而且据说后世那诟病甚多的宦官监军制度,也是出自这位玄宗皇帝之手笔,开元之前,历朝历代虽然已有监军出现,但偶尔为之,没有成为一种制度,所派的也主要是监察御史、宣慰安抚使之类的文官充当,但到了本朝,这玄宗喜用宦官,不但连带监军全派上宦官,还在开元二十二年亲自下诏,将其变成了后世固定的制度,实在大有成也玄宗,败也玄宗的意味。

    所以摆在我眼前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虽然我早前并非没有动过冒点风险把某些人干掉了事的想法,但只要皇帝的宠信还在,那些小人杀了一个未必能保证就没有第二个,还不如因势利导制造一些有利的条件,这件事情运用的好的话,就是一场严重的信任危机。

    当下有了初步想法,“传左司马,口录尚不够详尽,我要亲自再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