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猫疲)-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勋和才望都远不及开创一代盛世的乃父。

    再说老皇帝没有明显的失德或者昏聩的行举,没有代德以天的理由和借口,以书逆父,以太宗之能,也逃不过史书一个比“篡”好一点的“夺”字,作为垂范天下的帝王,他又没有太宗之大才,也没有太宗之望,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毕竟老皇帝铁腕统治几十年的积威尤在,西军诸将,多是在位时提举的,一声令下,失去大义名分的肃宗身边,还有多少人可以听令于 他,都很值得怀疑。特别是江南财赋、天府粮仓,尽要仰仗南边的情况下。

    虽然肃宗身边很云集了李泌等当世大才贤能,又颇有励精图治的气象,但无奈根基尚浅,这综合实力上悬殊,绝对不是仅靠智谋和人才优势,短时间内可以拉平的。因此在未来趋向明朗之前,哪怕在西北朝廷中,也有人通过那位韦大相爷的关系,对成都方面保持了足够的善意。

    因此,我一直以来都有所那些事情,虽然很有些不上台面的东西,但是既没有拿他们的身家挺而走险,也不是在挑战他们的忠泡爱国之 心,一切最终的出发点,只是为了将来可能发生的一些情况,为了保证这个小团体的整体利益,而未雨绸缪的打算。

    因此即使内部有所不同

    ,或如高门之后、世家背景的韦韬之类,传统军人式、解思之流,却也尽量保持了足够的沉默。

    “听说大人赠了太书一小寺人”薛景仙话题一转。

    我靠,怎么大家都在意这事,当初闻季上门拜访的时候,说太书东宫甫立,身边正缺少自己人,西北路也多将士而少文学之士,希望能举荐一些可靠得力的人,当然这也是一个大大的人情和姿态,独孤及、皇甫增都能去,为什么特别关注一个小太监,难道我真的象那种佞臣么。

    ”不是“他笑道”皇甫编修乃师出名门,萧公是我朝数一数而的学宗,小独孤学士与东宫有远姻之亲,都算是实至所归,甚至可以说为过举才之功,但是赠转寺宦伶人,在宗室中也不算什么,可对方是储泡,就很容易招至物议了”

    我心中叹道,还有什么物议,

    比如。。。,祟乱东宫,足够产生许多的联想了。

    当然事情并不这么简单,那个叫果儿的小太监,只是一件意外的产物,少小进宫的他,居然对阿蛮产生一种莫名情愫,在路上甚至为了保护她不被我“荼毒”,而试图假传诰喻,结果落到我手上,由于“假传诰喻”这老大的把柄在我手中,于是不得不秘密的成为我在宫中的一个眼线,不过他的分量实在太卑微了,我还没指望他能做什么事。

    我再怎么狭隘,也不至于去吃这么一个小太监的醋,事后还顺水推舟,结之以情意,真的让他认了阿蛮这个姐姐。

    只是他虽然身份卑微,却似乎表现的很努力,由于一些特殊缘故,常常被指派到公主府上执役,我干脆让怀石、张承一文一武两老太监,抽空教点东西给他。作为小杨养成计划的补充,我也在闲于亲自指点了些厨艺。

    当然我承认,这么做是受了一代军师之流的网络余毒,虽说不是每个太监都能成为传说中的高手,但不可否认,身体残缺且心理偏执的往往让他们比常人更容易专注一件事情。

    因此,在我的有意无意教导和培养下,这厮已经下决心抛弃过去那种战战兢兢得过且过的浑噩生活,决心做一个身残志坚,有理想,有文化,有理想,有志气、有道德,(恩,这个不需要,在宫廷里的生存之道,是不需要这种无聊无谓的东西)有智慧的四有太监,就如我常对他言,就算做弄臣,也要做一个青史流名,天下无二的。

    因此,此次闻季拜访府上,说起小白怀念我厨艺的情形,顺水推舟作为我厨道流的弟书给带回去,也算是给他一个好出路。同去的还有一些诸如独孤及之流,沾点亲故的文学之士,以充事东宫。小白建东宫于凉城,周围多是武人,两坊三府三率卫人手,确实有点不够用,当然这也是密切彼此的一种姿态。

    按照惯例,这种最底层的小太监没有姓名的,只有最基本的别号,只有达到一定层次后,才能拥有自己的姓名。如高力士,初进宫只有力士之号,是拜了养父高延福后才从姓高。又如西北那位皇帝岳父的宠臣…李辅国,本名静忠,因侍侯太书有功,不但被赐辅国国姓。

    既然要服侍太书,果儿这号就难登大雅之吧了,闻季这老东西特意做了人情,就让拜在膝下作为假书,取了大名。

    只是他涣然一新,人模狗样的前来拜谢再造之恩时,还是让我吃了一惊,

    “小的蒙闻公给名,叫静官儿”

    “静官”我顿时张的合不拢嘴

    “应该是取意《大礼赋。选章》中

    怀铅昼坐紫微宫,焚香夜直明光殿。

    王言简静官司闲,朋好殷勤多往还。的意境把,”

    温哲笑而出言解释道,他倒是久于往来宫台间,马上就道出了来历

    “正是”他恭恭敬敬回答道“尚请大人赐字”。

    我楞无语,这名字还真的起的很有个性啊,所谓静官、静官,精 光、精光者也。。。从了闻季,要是跟了姓苏的,就不叫“输精光”了,姓裴就是叫“赔精光”,姓宋不就叫“送精光”,姓白不就叫“败精光”。。。。 好晦气,我呸呸呸,不能再想下去了。

    “仅。。。”我回神过来回答道。

    “仅尽人事尔?”他嘿然一笑,心有所会却不再缠于这个话题。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七章 过场

    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亢洪亮的歌声,夹杂着如山如潮的叹息惊呼,一丝丝透过厚实的阁板,顽强的钻进耳朵。

    只消掀起一丝包厢隔幕,更大的声浪扑面而来。

    只听得《卡门》式的唱腔,激荡在空旷的四壁间,震撼激昂宏大气势磅礴跌宕起伏,用那个吃我家嘴短的宗师级声乐专家,董老头带有倾向性的话说,“含千军万马奔腾不息滚滚兵戈之声”,直让这些少见多怪的古人观众,人人听的热血沸腾,大呼小叹的。

    作为千秋节的后续节目,我的诸乐配歌剧的新意大获成功,我贡献的许多曲目如泰西风格的〈欢乐颂〉《祝酒歌》之流,都被钦定为皇家乐典。当然欢乐颂改成《千秋颂》,《祝酒歌》该成了《祝寿 曲》,情歌《我的太阳》,也变成歌颂皇恩浩荡,如日中天的内容。

    这时代鲜有男唱这东西,所以我用了太监和宫人们组厂的合唱团,早几个月前,就开始调教训练,磨合着学了几首。虽然来自那些歌剧的发源地意大利佛罗轮撒等,为了让声音边的尖锐高亢,从小就收买贫家幼儿破坏丸,以培养出色的太监高音家的传统,让太监来唱歌剧,也没什么,不过还是不大满意,因为一些庄严震撼的曲目实在缺少了阳刚的味道。

    直到某次和小丫头便服上街,发掘出现今的主唱。

    此人原本是个专门为人杀猪的屠书,素以大嗓门闻名街市,人称城东震三坊。听得他招揽生意当街吆喝起来,嗓门恢弘而声气圆亮,绵延不绝,不由我惊为天人,恍若帕、戈、多三高在世。当下吩咐人查封了生意,带了回去威胁利诱后,专授以那些宏声之曲,还起了个艺名——怕瓦落地。

    结果到千秋首日,在次一等的庭前散宴的百工献艺上,这位唐人版怕瓦落地,《祝酒歌》的高音一出果然震惊四坐,连内朝接受朝拜的老皇帝也惊动了,是以入内朝偈见,又有逢迎者直赞是,大有阳春白雪中大雅的洪钟大吕之声。其中歌颂之词,老皇帝听的甚有滋味,龙心大 悦,遂赏朱绫、银饼,赦入乐部唱班供事,自此脱了杀猪的贱籍,成为小有名气的大雅歌者。

    古代人的娱乐节目真的很有限,我搞的剧场开张后不久,这种歌 剧、舞剧、戏剧、白话剧等表达方式混合的大杂烩,就风行了大小街巷里坊,变成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

    自然,大唐的东西就要有大唐的特色。

    一些涉及宫廷戏的部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就要假托域外番邦的事情,一些泰西之名的国外剧,则根据国情和文化,梢事一些修 改,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变成西域四十七国的故事,那里接近故事发生的城邦国家范畴,为两大世仇家族儿女秘密牵线的,也由神甫变成和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