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这些徒弟已经不少,再收,精力上顾不过来。
张梁的原则,既然收徒弟,就要教出个样来。
小山四个人,每天上午一张大字,下午一副画,还要完成张梁交代的其他作业。
“伟哥,你说他们上高中考大学的有没有咱们这么累?”晚上小山精疲力尽的躺在床上,问同宿舍的小伟。
“不知道,应该差不多吧!我姐上高中的时候,十二点之前都没睡过觉。”
“那还是咱们轻松点,最起码十一点之前就能睡觉!”小山自语道。
回头发现小伟已经睡着。
“我讨厌写大字……呼……呼……呼”小山念叨一句,也陷入沉睡。
除了绘画写毛笔字,每天计算家具各部位尺寸,算得他们头昏脑胀之外,张梁又开始教他们雕刻。
学习雕刻,张梁交给他们的第一项任务不是辩识木性,学习画图形,打胚之类的。
而是磨刀。
张梁没有给他们准备现成的刻刀。
要求他们自己磨刀。
好的木雕师用的刻刀都是自己打磨出来的。
磨刀就磨刀吧。
小山几个人也拒绝不了。
可是党他们拿到刀胚的时候傻了眼。
这那是刀胚?
这就是十几根不同尺寸的钢板条。
把钢板条磨成刻刀,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几个人找到张梁,结果张梁一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给怼了回来。
每天磨刀还不算,还要锻炼手腕的力量。
用一个木棍,中间栓一根绳子,另外一头吊两块砖,他们马步站好,单凭手腕的力量,转动木棍,带动绳子,把绳子卷到木棍上,然后再反向转动木棍,把绳子一点一点放开。
这个动作,做一次不难,坐上三遍的时候,手腕就开始发麻发胀。
第一天练完,几个人练筷子都拿不住。
直接用手抓着菜吃。
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别说玩手机了,现在几个人只要脑袋沾上床,不出五分钟,准打呼噜。
小山几个人的训练强度,让杨芮都有些担心的找到张梁,“他们还是孩子,你这么折腾他们没问题吧?”
“能有什么问题?十五六岁,骨骼发育差不多了!
再说,你没看他们,一个个睡一晚上,第二天照样龙精虎猛的?”张梁笑着说道。
其实,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最近几天,餐厅的伙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以前更加丰盛,每天都有牛羊肉炖的菜。
其实就像张梁说的那样,小山小伟他们十五六岁,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这点强度的训练,只要营养跟上,一点问题都没有。
教徒弟的同时,张梁自己的工作也没有放下。
杨根宝老人负责雕刻家具上木纹配饰。
张梁负责镶嵌玉石和金丝。
张梁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嵌金,回字纹镂空雕刻镶嵌金丝。
回字纹是古典家具中比较常用的一个纹饰图案。
回字纹寓意着富贵不断头。
不断头也是对镂空雕刻的一个基本要求。
看上去简单的回字纹镂空雕刻,实际上非常考验雕刻者的雕刻技艺。
木质脆弱,纤细的回字纹,稍不注意就会从中断裂。
一旦出现断裂,最起码是这个部位的家具构件的更换。
当然,现在很多家具厂采用机械雕刻,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还有一些木匠,会把断裂的木纹用胶粘合起来,手艺高超的根本看不出粘合的痕迹。
使用生物胶粘合,这个在传统手艺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门类,最早是用来修复家具或者其他器物的。
后来被人用来造假,以次充好。
木雕,镶嵌,都需要心静手稳。
张梁很快就完成单人沙发的镶嵌工作,抬头看看,杨根宝老人正在雕刻蝙蝠。
蝙蝠也是传统家具中比较常用的一个吉祥图案。
有“福在眼前”“五福临门”的美好寓意。
传统家具的纹饰,不光是追求制作上精美,每一种纹饰都蕴含着各自的美好寓意。
张梁没有打搅他,起身来到一旁,客厅、餐厅、书房的家具都已经完成镶嵌。
接下来该轮到卧室的家具了,卧室的家具风格和其他的不一样,黄少的未婚妻林子衿专门要求,卧室一定要拔步床。
好在要的不是千工拔步床。
张梁接下来就是给这张拔步床,镶嵌金玉纹饰。
此时的拔步床没有组装起来,全部是以零部件的形式堆放在一起。
第402章 传统工艺的内功
张梁拿起一块床帏板,回到工作台前面。
按照设计图纸,床帏板上使用嵌金工艺,镶嵌的都是优美的带有美好寓意的吉祥图案。
第一块床帏板,镶嵌的是白头偕老。
一株盛开的牡丹花,上面站着两只白头翁,寓意着白头偕老。
图案很简单,可是转换成线条组成的嵌金图案,就不那么容易了,很多地方,只能靠留白来体现图案的色彩和空间层次。
这需要很深厚的绘画功底。
所以说,绘画对木雕、嵌银工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张梁逼着小山他们练字练绘画,就是在磨炼他们的基本功。
木雕、嵌银工艺有三个基本功,绘画、刀工、内功。
可以说,不会绘画的木雕师不是真正合格的木雕师。
雕刻师在雕刻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画,往往会边画边雕。
因为要做出有立体感的图案,首先要能画出所要雕刻的平面图案、有时还需要多角度的平面图案,作为木雕师雕刻时的下刀依据。
就像张梁之前雕刻根雕牛的时候,光画的草图就有几百上千张之多。
最终才制作成一尊不需要透支精气神的宗师之作。
可见绘画对于雕刻的重要性。
刀工。
这里说的刀工,不是耍大刀的功夫,也不是切菜的功夫,而是指木雕师运用雕刻刀的能力。
对于一名专业的木雕师来说,精湛的刀工是一项必备能力。
虽然如今的电脑机雕被运用得越来越多,但是手工雕刻是任何时候都不落伍的,并且更具有收藏价值。
而锻炼刀工的第一步,就是熟悉刀性。
就是了解自己的刻刀。
这一点和武侠小说中描写的一样,要做到手中有刀,心中有刀。
有些玄幻,不过这个是真的,无论是木雕师还是厨师,好的木雕师、厨师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专用刀具。
张梁安排徒弟们磨刀,就是为了让他们更了解刀性,自己亲手磨出来的刀,以后用起来来也会更加顺手。
当然了,刀工的训练,还有其他的步骤,这个暂时小山他们还不需要,暂时不介绍。
接下来就是内功,这个听起来更加玄幻。
内功说的不是武侠小说里的九阳神功,葵花宝典之类的。
说的是内在的素养,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张梁现在就卡在了这一关,内功不够,所以达不到宗师境界。
老郭经常念叨的一句话,相声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
张梁非常赞成这句话,工艺也一样,到了最后拼的就是文化。
文化就是传统工艺人的内功。
百分之九十九的工艺大师,都被卡在了内功上。
有人说传统工艺是泥腿子,其实一点都没说错。
在过去,最早木雕属于木匠里的一个分类,而木匠属于五行八作里面的木作。
“五行”分别为车行、船行、店铺行、脚行和衙役行。
“八作”分别为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木匠、瓦匠和石匠。
在过去,五行八作从来都是下等人干的营生。
既然是下等人干的营生,你指望这些人能有多少文化素养,艺术素养?
包括现在,国家社会都对传统工艺非常重视。
可是,不说杨根宝这一代人,也不说张梁这一代人,但说小山他们,有几个是因为学手艺又出息,就不让他们上学了,过来跟着学手艺的?
没有!
都是上学不好,没考上高中,或者考大学没有希望,才来跟着学手艺的。
从古至今,上学读书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学手艺从来都是没办法了,为了将来能够混口饭吃,才不得已学的。
这种情况下,你想人手艺人有多么深厚的艺术素养?文化素养?
这种人不是没有,凤毛麟角,就像偌大的一个中国,工艺宗师只有九位。
纵观这九位宗师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他们要么是门里出身,自幼就在长辈的要求下,勤学国学,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
要么就是在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