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大闲人-第9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将精神一振,这才将思绪拉回到战事部署上来。
  意见不统一,这场会议必须继续开下去。
  李素左右看了看,不着痕迹地悄悄退了两步,努力将自己淹没在人群中。
  就在李素马上退出人群内圈,即将达到小清新小透明境界时,突然听到李绩带着笑意的声音。
  “李子正,你躲啥?过来!老夫内举不避亲,倒是想听听这位少年英才的高见,不知陛下和诸公意下如何?”
  李世民眼睛一亮,含笑颔首,其余诸将也露出了笑容,纷纷表示同意。
  李素年纪不大,可名气不小,而且平日里与军方将领来往颇密切,对李素的为人和本事,帐中的将军自是知之甚详,眼下战略部署陷入僵局,帐中君臣倒忘了李素这位少年成名的英才还没发话呢。
  “甚好,子正,今日帐内皆是你的叔伯,你若有良策不妨细细道来。”李世民笑道。
  李素苦着脸,暗暗叹气。
  怎么躲都躲不过,难道又是英俊害了自己?
  “呃,陛下和诸位叔叔伯伯美玉良言在前,小子区区陋见就不拿出来献丑了,啊……突然想起来,营房炉子上炖着汤……”李素非常熟练地祭出汤遁大法……
  “来人,将李素拉出去打二十军棍……”李绩突然发话了,标准的大义灭亲嘴脸。
  李素吓坏了,失声道:“慢着!别冲动!舅父大人莫冲动,小子一定为大唐死而后已!”
  李绩哼了哼,斜眼瞥着他,冷笑道:“属蜡烛的是不?不点不亮。”
  在众人的目光,李素只好硬着头皮走上前,俯身朝地图扫了一眼,然后叹道:“陛下,诸位叔伯,小子以为……舅父大人和程伯伯所言方略皆不可取。”
  众将顿时愕然,接着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程咬金浓眉一掀便待抽李素,却见李世民冷冷朝他一瞪,程咬金哼了哼,悻悻忍住没吱声,李绩倒是一脸淡定,似乎对李素的说法并不意外。
  “子正,你继续说,朕愿闻其详。”李世民和颜悦色道。
  李素揉了揉鼻子,既然开口了,索性便说个透彻吧。
  指着地图上的辽东高丽地形图,李素道:“陛下,诸位叔伯,大家或许听说过,高句丽国虽小,但民众和军士皆凶悍好斗,一旦动手,往往舍生忘死,不顾性命,两军对垒,若一方将士存必死之志,这支军队很难战胜,哪怕战场上一对一的厮杀,我大唐关中府兵能否胜出犹未可知,诸位叔伯,小子的说法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众人一阵沉默,显然李素的说法他们都听说过,李世民在决定对高句丽动手之前,便已充分了解了高句丽的风土人情和战力,李素所言不虚。
  见众人沉默,李素接着道:“还有,这份地图描绘并不详细,虽然城池道路皆绘于上,但是并没有标明地形和山地,诸位,高句丽可不是平原国家,它的国内四处皆是高山峻岭,山路崎岖险恶,山林茂密,常人难以翻越,大军若进入高句丽境内,首先要面对的便是行军的问题,以及后军粮草运输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正式开战之前最棘手的麻烦……”
  帐内众人闻言顿时凛然。
  李素望向李绩和程咬金,道:“舅父大人和程伯伯刚才的平高丽之策都很好,只是二位将行军的路程和时间估算得太乐观了,高丽多山,城池皆在群山之间,平常行军三五日可至的路程,若换作山路恐怕要十天半月,其次,咱们这次是主动进攻,那么就有一个天时地利的问题,高丽将士熟悉境内的地形,而且擅长山地丛林作战,而我们虽然人数众多,看似兵强马壮,实际上只要进入高句丽,我们的骑兵没有平原地带冲锋,基本没有用处,我们的府兵对山地战并不熟悉,贸然进入山林,不知会被哪里冒出来的埋伏杀得伤亡惨重,所以,我劝诸位莫将心思完全放在攻城上,而是应该分出心思多想想行军时如何克服高丽的地形问题。”
  李素说完,帐内众人陷入久久的沉思。
  半晌,李世民忽然颔首道:“今日幸亏子正良言,否则你我怕是犯了轻敌之错,朕觉得子正所言有理,咱们要想的不是如何攻城的问题,首先要想如何行军,如何在山地丛林里行军减少战损,这个问题理当列于攻城鏖战之前。”
  众将皆点头,神情变得严肃凝重,大家都盯着地图皱眉苦思不已。
  李世民望向李素,展颜笑道:“子正高才,今日朕再次见识了,得此良言提醒,朕觉得可记李子正一功,诸公以为如何?”
  众将纷纷心服口服地赞同。
  李世民扬声道:“行军长史何在?给朕记下,给泾阳县公李子正记上一功,来日凯旋回朝再论功封赏。”
  长史恭敬退下,李素躬身道谢。
  李世民笑容渐渐敛去,呆呆注视着地图,叹道:“朕确实轻敌了,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皆大败而返,若说全怪他暴虐无道,将士离心,恐怕也不见得,高句丽并不容易征服,穷山恶水,百姓贫寒,举国子民失无所失,若有外敌启战,怎能不豁命相搏?是朕想得太简单了……”
  众将一阵沉默,其实,岂止是李世民想得简单,所有将军都想得简单了,大唐这些年攻无不克的胜绩已渐渐冲昏了君臣的头脑,骄气渐盛,滋生了轻慢之心,以为东征高丽也和以往任何一场战役一样手到擒来,现在李素一盆凉水倒头淋下,帐内君臣终于清醒了,他们第一次用凝重的目光正视这个贫瘠却凶悍的国度。
  盯着地图看了许久,李世民抬头看着李素,道:“子正似有未尽之言吧?刚才你说了那么多困难,依你之见,我军当如何攻伐之?”
  李素嘴唇嗫嚅了几下。
  其实以他的看法,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在掉头回长安,不损一兵一卒,就算是出来旅游度假,再等几年,等大唐民间和国库渐渐充盈,军队有足够的粮草支持再起兵攻伐,有了充足的粮草,行军再慢也不怕,一路慢悠悠地过去,最后兵临城下,不打也行,反正有的是粮草陪棒子们耗着……
  不过这些话李素不敢说,就算说出来李世民也必然不肯答应。
  李素发觉李世民对征服高句丽的执念简直已陷入了魔怔,拼命想在有生之年做成这件闪耀千古的大事,谁劝都没用,帝王一个念头,拖着全国百姓和军队陪他玩命……
  沉吟片刻,李素缓缓道:“陛下,依臣之见,我王师行军至柳城之后,应当……渡河分兵,将三十万大军分别划为几个部分,由程伯伯,牛伯伯,舅父大人等这些老将各领一军,互不统属,分别从北面,西面,南面三个方向,同时向高句丽都城平壤行军,三路人马进击时,遇山则过,遇水则渡,遇城则攻,只要定下大的战略意图,具体如何行军如何攻伐,由领军的将军们自行决定,陛下则居中领十万兵马押后,缓缓向前推进……”
  “北面兵马直取扶余,首先切断靺鞨契丹与高句丽之间的联系,防止高句丽向靺鞨契丹求援,西面兵马取辽东,白岩,过千山山脉南下,南面兵马与张亮大总管的两万水师遥相呼应,取安市,卑沙,建安三城,两军会合后取庆州,最后兵锋直指平壤,三军同时进击,横扫高句丽半壁江山,最后会师于平壤城下,如此,便可不必担心腹背受敌,轻松从容攻克平壤……”
  李素所言的战略很新颖,他几乎将君臣这几日商议的所有战略可能性全部否定,帐内君臣闻言沉吟不语,眉头紧蹙,似乎正在消化李素刚才的这番话。
  寂静之中,忽然听到一道急切的喊声。
  “父皇,不可信李素之言!”
  众人愕然扭头望去,却见魏王李泰一脸焦急地走过来,肥肥的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一副焦虑的模样。
  李素亦愕然许久,刚才自己一直都在帅帐内,怎么没注意到这么大一只家伙也在?这只保龄球从哪里冒出来的?
  李泰身子很宽,一人能顶三人,见他艰难地挤过来,众将很自觉地让开了一条道。
  李世民看着李泰,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道:“青雀亦有高论乎?朕与诸将愿闻其详。”
  李泰点点头,随即回头狠狠瞪了李素一眼,然后道:“父皇,李素所言误国误军,切不可听,我王师兴倾国之力,尽起三十万大军,为的就是毕其功于一役,以狮子搏兔之势一举将高句丽平定,若然分兵,必被高句丽所趁,我们毕竟是在高句丽的国土上征战,天时地利皆不如人,全军合力进退方可竞功,若将大军分兵三股,每一支军队的战力未免小了许多,而且因为地形不熟,路途险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