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大闲人-第7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李治相信自己绝不会做祸国之事,他才会有据理力争的勇气。
  狱卒们将李素一直送到监牢外,表情非常统一的恭敬谨慎,小心翼翼,还带着几分小小的警惕,临出门这几步了,他们仍在担心这位李侯爷又出什么幺蛾子,说起李素关在牢里这几日,李侯爷倒是舒坦了,狱卒们却欲哭无泪,有种转行的冲动,不试不知道,原来自己竟有给权贵人家当奴才的潜质。
  跨出监牢正门,李素脚步忽然一停,转身看着狱卒们,表情充满了真挚,甚至还非常客气地朝众人拱了拱手。
  “在牢里这几日,多承各位款待了。”
  牢头腿一软,差点跪下来:“侯爷折杀小人了,时候不早,您……赶紧离开吧。”
  李素深情地道:“山高水长,有缘咱们终会再聚……”
  话没说完,惊恐万状的狱卒们顾不得失礼,竟异口同声地打断了他:“无缘,肯定无缘!侯爷您走好!”
  李素不高兴了:“怎会无缘?我都把大理寺当成我的第二故乡了……”
  狱卒们好想哭……
  你把牢房当第二故乡,难不成我们天生是你第二故乡的家奴?
  “侯爷,大理寺牢房不是啥好地方,您以后……尽量别来了吧。”牢头哭丧着脸劝道。
  李素露出感动的微笑:“原本不是啥好地方,但是监牢里有你们,不知为何,我竟有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正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说不定以后我会常回来看看的……”
  牢头无比坚决道:“没有说不定!侯爷您是大福之人,以后绝不会再来的。”
  李素感动极了:“你们都是好人呐……我真恨不得再多留几日。”
  众狱卒大惊失色,急忙行礼说着吉祥话,在众人泪眼汪汪的目送下,李素终于叹了口气,带着感动的笑容,依依不舍地离开。
  ……
  ……
  太极宫,甘露殿。
  李素老老实实跪在殿内,垂头屏气,不发一语。
  李世民盘腿坐在书案后,专心地批阅如山般堆积的奏疏,整整一个时辰,君臣二人相隔十步,一个坐着一个跪着,一个批奏疏,一个……神游物外。
  静谧无声,最易犯困。
  李素此刻好想睡,死死抿住唇,强憋回去一个即将出口的呵欠,接着眼角挂了几许泪花儿……
  好困,还是很想睡……李素只好拼命让脑子转动,想点杂七杂八的事情消除困意,思考的事情与眼前的境况无关,思绪完全偏题,比如……在这里睡着算御前失仪还是算欺君?
  李世民批完奏疏,抬头不经意望向李素时,第一眼看见的便是李素眼角的泪花。
  不得不说,泪花儿确实加了分,李世民的脸色顿时缓和了一丝。
  “哼,知道哭还算有救,也不枉朕今日浪费光阴见你一面了。”
  李素愕然:“……”
  如果告诉他自己眼角的泪花是憋呵欠憋出来的……
  李素非常理智地决定闭嘴,抬袖急忙抹去了泪。
  李世民的脸色仍很难看,瞪着李素道:“知道朕为何拿你下狱,又为何将你罢官除爵,流放千里吗?”
  “知道,臣做错了事。”李素不假思索地回道。
  李世民冷笑:“奇了,你李素十几岁便又奸又滑,从无错漏,你怎么可能做错事?”
  李素叹道:“臣有错,理当领罚。”
  “你有何罪?”
  “臣做这些事不该瞒着陛下。”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怒意,阴沉着脸道:“这就是你的罪?仅此一罪乎?”
  “仅此一错。”
  李世民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李素!你好放肆!莫非你至今仍不清楚朕为何惩处你?”
  “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李世民怒道:“你坏我大唐与吐蕃和亲,暗中挑起六国之斗,如今吐蕃南疆陈兵五万,大战一触即发,李素,这一切皆因你所为!尔之罪,岂止欺瞒朕!”
  李素抬起头,定定注视着李世民,面对帝王的雷霆震怒,他的表情却很平静,只淡淡地道:“陛下,臣之所为,皆出于体国忠直之心,臣……有错,但无罪。”
  李世民怒极反笑:“你的意思是说,因你之故而致两国交兵,生灵涂炭,反而是你的体国忠直之心?”
  “是。”
  李世民死死瞪着他:“李素,是你吃错了药,还是朕听错了?”
  李素笑了,笑得很甜:“臣没吃错药,陛下也没听错,臣就是这么说的,陛下是万邦景仰的天可汗,当年陛下还在秦王潜邸之时,便以善纳良谏,胸襟如海而天下称道。臣今日有一言谏上,未知陛下肯纳否?”
  李世民阴沉着脸,冷冷道:“罪臣之谏,朕为何纳之?”
  李素笑道:“如此,臣无话可说,任由陛下处置。”
  殿内君臣二人再次沉默,陷入僵持的气氛,久久无人说话。
  不知过了多久,李世民努力让自己暴怒的情绪平复些许,深吸了口气,缓缓道:“尔既有谏,不妨道来,若是良谏,朕可纳之……只不过,进谏归进谏,你犯下的罪朕却绝不轻饶。”
  李素垂头道:“陛下,臣斗胆,请循君臣奏对之礼。”
  李世民惊异地瞥了他一眼。
  “君臣奏对”是很正式的君臣对话,一问一答间,每个字皆由舍人载于史卷,流于万世。
  只不过“君臣奏对”的正式与否,向来都由皇帝决定,如果皇帝觉得这次谈话很重要,便事先在谈话之前下令召来舍人和纸笔,殿中一个负责问,一个负责答,还有一个负责用纸笔记录。
  今日却是李素主动要求正式的君臣奏对之礼,李世民愈发奇怪,当皇帝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听到臣子有如此要求。
  思量片刻,李世民狠狠剜了李素一眼,扬声下令召舍人入殿。
  舍人姓崔,年初平晋阳之乱后代李世民宣旨与太原王氏联姻的那位,与李素算是有数面之缘了,崔舍人很快匆匆来到殿内,先朝李世民见礼,然后看见了李素,二人含笑对视,互相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研墨,铺纸,洗笔……一切准备就绪,崔舍人一言不发,毛笔饱蘸墨汁后悬停于纸上,静静等待君臣二人的奏对。
  气氛忽然间变得凝重庄严起来,李世民整了整衣冠,肃容净面,身躯微弓,不论心中对李素如何愤恨,此时已是正式的君臣奏对场合,李世民只能依礼而行,待李素以国士,垂问天下之治。
  李素也整理好了衣冠,先朝李世民行了一礼,然后也不等李世民吩咐,径自从跪伏之姿改为盘地而坐,神情肃穆庄重。
  李世民咳了两声,肃然道:“卿欲进何谏耶?”
  李素拱手道:“臣进泽万民,安天下之谏。”
  李世民眉梢跳了跳,沉声道:“朕愿闻其详。”
  李素沉默片刻,组织了一下措辞,方道:“陛下,天下千年朝代更迭,兴亡盛衰长不过三百载,短不到十年,此何以故?臣以为,四字可以概括,‘天灾人祸’。”
  李世民渐渐有了兴趣,眼中露出饶有兴致之色,笑道:“此四字何以解?”
  “天灾,自是天降灾祸,大唐自武德年开始,天灾不断,从江南的涝灾,北方的旱灾,还有蝗灾,雪灾,地震等等,陛下应该知道,这些天灾几乎每年每地都有,轻则粮食歉收,重则家破人亡,更严重者,百姓没了活路,遂揭竿而起,若天时地利人和恰到时机,改朝换代则是必然。”
  “其次是‘人祸’,这个几乎是千年来改朝换代最大的原因,所谓‘人祸’者,首先是君主昏聩无道,亲小人而远贤臣,然后是朝臣贪腐,官府残暴,视百姓如草芥,苛以重税,动辄杀戮等等,又或者君弱臣强,臣权势大,祸乱朝野,这些都是‘人祸’的一部分,故臣谓‘天灾人祸’皆是改朝换代的根本原因,只有当一个朝代的君主圣明,臣子贤明,吏制清明,民风朴实,才能奠定一个朝代中兴乃至盛世的基础……”
  “臣说了那么多,究其根本,其实原因只有一个,正是陛下曾说过的话,‘水亦载舟,水亦覆舟’,百姓才是决定王朝兴衰的根本,百姓从来都是最善良最认命的人,但凡能活下去,哪怕吃得不是那么饱,穿得不是那么暖,上有一片破窑瓦遮天,下有三分薄田糊口,他们便会安安分分地活下去,不闹事,不抱怨,而且会由衷地觉得自己生在一个太平盛世,修了八辈子福才投胎活在一位圣明君主的治下,心甘情愿并且感恩戴德地拥戴这位君主的统领,谁想造这位帝王的反,便是在跟自己的好日子过不去,拼了命也要为帝王清剿谋反者……”
  李素看着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