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董卓进京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刘虞先是目瞪口呆,后是无可奈何。而当关东诸侯为了一己之私,以皇位更迭为借口。掀起帝国的全面内战之后,刘虞由于汉室宗亲身份的敏感,无法认同这些实质上的乱党的乱行,又不好公开反对天下士人的一致态度,只得一言不发。
在帝位继承大事上不好发言,并不意味着刘虞对其他事情也撒手不管。鲜于辅这次来晋阳,便是想要拜会并州的新主宰,协调幽州和并州对待北地杂胡的态度。
由于离雒阳和长安太远,鲜于辅在出发前往晋阳时,并不知道张狂已经得到了并州刺史的官位。不过,对地位尚在九卿之上,可与三公并列的幽州牧刘虞来说,张狂是一千石还是六百石,都没有什么区别。鲜于辅在得知最新的官位任免消息以后,只需要将自己的称呼改上一改便可。
大汉如今,正面临着可怕的内乱。由于动乱,原本每年都要由青州与冀州补贴给幽州的四亿钱边军军费,也在年前被中断。但是,即便如此,刘虞通过鼓励开荒,开通上谷的胡市,发展渔阳的盐铁产业等行为,勉强也能维持下去。
刘虞不能插手大汉的内忧,遂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解决大汉的外患上。大汉北面有一个部众达到百万的鲜卑,东边的乌丸总人口也在三十万左右。这些东胡蛮族部落,几百年以来,一直都在困扰着大汉的边境。
从幽州到并州,再到更加西边的凉州,每年总有穷的只剩下一条命的蛮族,为了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资,铤而走险,南下掳掠汉民的财货。
在大汉国势强盛的时候,大汉的边军常常出长城扫荡边地游牧民,以减少胆敢南下犯事的蛮子。可是如今大汉国势日益衰弱,如何能在钱粮不足的情况下,让边境地带的杂胡蛮族老实呆着不生事,就成了一个很令人头痛的问题。
在对待北地鲜卑杂胡的问题上,幽州牧刘虞与在北地手握重兵的奋武将军公孙瓒意见截然相反。刘虞主张对杂胡一视同仁,派遣官吏教导他们学习农耕,并拉拢杂胡的上层,以便于逐步的同化他们。
公孙瓒却是一个相当仇视杂胡的将军。每次与杂胡作战,公孙瓒总是带着部下的“白马义从”,身先士卒,拼死作战。由于公孙瓒对胡人下手狠辣,从不留情,北地的胡人们对公孙瓒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却又畏之如虎。以至于不少杂胡部落,一边将箭靶子做成公孙瓒的模样以泄愤,一边私下里又流传出“无处不可去,但避白马”之语。
刘虞对公孙瓒的才能和功绩颇为赞赏。在他的计划中,本来就要有一个充作恶人的汉将打压杂胡。如此一来,刘虞才能够极为轻易的拉拢那些畏惧汉军的部落,将他们慢慢纳入治下,最后将他们教化为汉民。
可是,公孙瓒对刘虞的怀柔政策却很不满意。在公孙瓒眼中,死掉的杂胡,才是好的杂胡。所以,当刘虞对降服的杂胡部落进行怀柔时,公孙瓒却私下里派人截杀杂胡部落的使者,掠夺刘虞赏赐给杂胡的财货。
公孙瓒的这种行为,让刘虞的政策实施,出现了相当大的麻烦。刘虞多次找到公孙瓒,解释自己的政策,希望在北方边地拥有崇高声望的公孙瓒能够配合。可是公孙瓒对刘虞的想法并不以为然。
在北地呆了大半辈子,公孙瓒对那些蛮子的秉性,可是再清楚不过了。刘虞的怀柔行为,纵然能够一时降服他们,可等到刘虞离开幽州后的未来,蛮子们依然会说反就反。见利忘义,畏威而不怀德,便是对全天下蛮子的真实写照。
两人对待北方蛮族的想法和政策,完全是水火不相容,让双方的关系变得极为僵硬。而且公孙瓒自恃手中有万余步骑精兵,对刘虞表现得很不恭顺,并不愿意按照刘虞的要求,对北地杂胡保持和平。
刘虞性情恭良,却不是没脾气的老好人,对待那些冥顽不灵的杂胡,也是说杀就杀的。他手上的人命,少说也要用万来计算。若非北地名士魏攸居中,不停的为两人劝和,只怕双方立刻就能反目为仇了。
如今刘虞与公孙瓒两人的关系颇为僵硬,刘虞虽然有鉴于镇压北地蛮族的需要,并没有与公孙瓒发生直接冲突,却也不能有效的调动公孙瓒所部。此时,张狂在并州接连吞并大郡的消息传来,刘虞头痛之下,便派出从事鲜于辅去拜访张狂,试探能不能与张狂在对北方蛮族事物上进行合作。
张狂虽然出身黄巾军,对刘虞来说,这却不是一个问题。刘虞是汉室宗亲,对当年张角造反之事知之甚详。在刘虞眼中,张角虽然罪无可赦,却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既然汉灵帝都能够招安张狂军,刘虞将其当做大汉的正经官吏对待,却也未尝不可。
什么,说张狂是叛逆?
张狂出身黄巾余孽不假,以这位历年来在并州的自行其是,说他是叛逆,也未尝不可。可是在刘虞眼中,董卓、袁绍这两个无视天子权威,自行其是,一心争夺本来属于天子所有的权柄的家伙,才是大汉当下里最大的叛逆呢!
若是有可能的话,刘虞还打算借助张狂在北地闯下的赫赫威名,压制一下飞扬跋扈的公孙瓒。公孙瓒的主要名声,都是来自于对北地杂胡的战绩。若是与张狂相比,张狂可是击败过鲜卑大王和连,压制住西部鲜卑的强者。有张狂的彪悍战绩作为对比,相形之下,公孙瓒的战绩便有些拿不出手了。
公孙瓒的气焰没有那么嚣张,刘虞才能够想法子压服他。刘虞能够压服他,他才是一位大汉的好将军。
至于在与张狂合作以后,张狂所部会不会乘机坐大?
以刘虞的了解,太平道与士人的关系,早在六年前的黄巾之乱中,就彻底的破裂了。没有士人的帮助,张狂所部即使一时兴盛,也无法得到持续的发展。
而且,如今董卓与袁绍两个家伙的势力都极为庞大,让张狂暂时再壮大一点儿,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未完待续。。)
第45节且冷眼旁观【三】
刘虞的打算相当不错。可是鲜于辅在晋阳的活动,却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成果。张狂如今新得并州,百事待定,尚有两个郡还没有真正拿到手中。他连自己的内部都没有安定下来,怎么会有心思去参和幽州的内部权力斗争呢?
面对鲜于辅提出联军北上,对付鲜卑大王和连的建议,张狂非常委婉的拒绝了。他对鲜于辅说,如今并州钱粮不足,兵力也有限,只能勉强保住自己的边境,不被鲜卑人入侵。再说,幽州有抗胡名将公孙瓒在,何必担心一个在鲜卑人中间都地位不牢靠的和连呢?
既然张狂对幽州的建议,表达出不想参与的意思,鲜于辅也没有多说什么。他明白,以自己的口才,不可能劝说张狂这等枭雄改变自己的态度。在得到了共享北地杂胡情报,必要时共同对付鲜卑入侵的承诺后,鲜于辅意兴阑珊的离开了晋阳城。
等到鲜于辅离开晋阳城,返回幽州之后,张狂也终于对未来一年的并州政略,做出了最后的安排。
在军事上,张狂并不打算大动。除了人员上的微调,还有将“太行军”的旧称更新为“并州军”,其余的基本保持原样。
郭缊的确是个人才。他不但武技不错,几乎达得到“百人斩”一级,对并州的地理更是极为了解。以张狂目前的水准,他对并州未来一年的大致发展规划,如果没有郭缊在一边提供帮助和提醒的话,根本就做不好。
在世人眼里,并州苦寒。其实,这是一个以偏概全的印象。
并州位于大汉的西北方向,为司隶的北地屏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其共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与其他诸州相比,地盘不算大,也不算小。
这九郡中,目前尚不在张狂治下的雁门、定襄、云中三郡,都是北地的边郡。人口稀少,用来供养边军的钱粮,都需要其他州郡调拨才能够维持。
五原、朔方二郡,原本在前汉时期,曾经有过百万军民在此屯田戍边,颇为繁华。只是近些年来,由于北地鲜卑蛮部的强盛,五原、朔方二地多次被檀石槐带兵入寇,以至于人民流散。良田抛荒,这才迅速衰退为贫苦地区。
至于上郡和西河两处,自从被汉室用于安置来自北方的杂胡、匈奴降人,便成了胡汉杂居的地方。由于近些年来汉室衰弱,杂胡和匈奴都变得很不安分。受到如此威胁,当地的汉民也多有离开故土,寻找避难之地的,人口也减少了不少。
但是。剩下的太原、上党二郡,却都是户口殷实。钱粮税收丰饶之地。尤其是太原郡,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