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无语)-第6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小姐,你!”

    一位走进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冲解鸿芬喊道。

    “去准备一壶咖啡,给总理送过去!”

    给总理送咖啡!

    解鸿芬抬头看着那位工作人员,一时间却是没回过神来。

    “解小姐,现在了十一点五十六分,你还有四分钟时间……”

    见解鸿芬还愣着,那位工作人员有些不满的说道。

    “现在没有其它人手!”

    “哦,是,方科长……”

    解鸿芬连忙离开这间临时办公室,小步快跑的去端咖啡。

    在柔和的橘色灯光下,李子诚看着书,在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如果是在北京,他或许会让丫头给他按按肩膀、揉揉太阳穴,可是在开封,他却没有这样的享受,因职位而受人瞩目的关系,使得他必须要注意个人的形象,尽管田文烈准备了几个姿色颇佳的女侍,但那却是扎人的玫瑰,碰不得。

    现在,国会那边的已经开始准备对国会议员的作风问题进行调查,从嫖娼到吸食鸦片,通过对国会参众议员作风问题的“整顿”,达到国社党控制国会的最终目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李子诚绝不能让人抓住自己的把柄。

    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只有看看书打发时间了,一套《资治通鉴》,是最近李子诚一直在看的书,因为身边的那些人即便是留学生的国家素养亦非他所能及,因而在过去的几年间他一直在恶补国学、国学,过去他看不懂文言文的国学书,而现在,至少能了解其间的意思了。

    而《资治通鉴》这部编年体通史,论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鸣盛的一句话来概括:“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这套书也正如司马光编写时的设想一样,可起到“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之用,对于国人而言,在引用例子时,他们并不习惯于西方的事例,因此在很多时候,李子诚必须要从古书中寻找一些答案、例证,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李子诚读《资治通鉴》,或许是入了迷的原因,所以,并没有人注意到有人进来。进入书房,瞧着总理读书的那种全神贯注的神态,倒是让端着咖啡壶的解鸿芬一愣。或许是有些紧张的原因,在将咖啡杯放到桌上的时候,发出了些许声响。

    桌边的声音倒是让李子诚从书回过神,一抬头却看到一个陌生的女孩。女孩非常漂亮,尤其是衬上职业装后,到有点像是后世的那种白领丽人,在她身的小西装左领处带着圆型的梅花徽章。

    “你是……”

    如果没记错的话,在国务院并没有几个女性职员,应该是,想着那个自己的“发明”。感觉有些累的他放下了手中的书。

    “实习生!”

    “是的,总理!”

    有些紧张的解鸿芬连忙回答道,在看到总理放在桌上的书时,话便是脱口而出。

    “总理在看《资治通鉴》?”

    “嗯?你也看过?”

    好奇的看一眼面前的这个实习生,在端起咖啡杯时随口问道。

    诺是换作平常,或许解鸿芬会非常紧张,但是现在,看着总理和颜悦色的模样。她却突然变得大胆起来,在点头之后,又却请教道:

    “看是看过。不过有些地方不太明白。”

    “哦?”

    来了兴趣的李子诚闲来无事,倒是想和眼前这女孩谈谈这部书。

    “总理,这部书叫《资治通鉴》,是让为政者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从而以史为鉴,可为什么不从有史以来就写,而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呢?”

    听到这个提问,李子诚的眼睛一亮,显出异常高兴的神情,笑着对解鸿芬说:

    “看来你不仅是看过。而且还认真的看过。看来,你是嫌这面镜子不够大,怕照得不够全面。其实,这面镜子已经不小了,为政者如果认真照一下的话,恐怕不会一点益处没有。如书里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解鸿芬点点头,继续问道:

    “总理,您讲的这个意思我明白,历史确实是一面镜子,可是为什么不从头写起呢?从头写不是更完整吗?”

    沉思片刻,李子诚方才说道:

    “司马光之所以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是因为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或者说是司马光认为发生了一件大事。”

    解鸿芬说:“这一年有什么大事?”

    “这一年,周天子命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这一承认不要紧,使原先不合法的三家分晋变成合法的了,司马光认为这是周室衰落的关键。“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选择这一年的这件事为《通鉴》的首篇,这是开宗明义,与《资治通鉴》的书名完全切题。下面做得不合法,上面还承认,看来这个周天子没有原则,没有是非。无是无非,当然非乱不可。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嘛。任何国家都是一样,你上面敢胡来,下面凭什么老老实实,这叫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话时,李子诚想到民国的政局混乱,可不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嘛!也正因如此,自己才会坚持在原则性的问题上绝不会对地方作出任何让步。

    似乎有所悟的解鸿芬又接着问道:

    “为什么从这年开头我明白了,可为什么只写到五代就停止了呢?”

    “有人说,这是由于宋代自有国史,不依据国史,另编一本有困难。我看这不是主要的。本朝人编本朝史,有些事不好说,宋代虽不以言治罪,但终归还是有些地方不敢说,不好说的事大抵是不敢说的事。所以历代编写史书,本朝写本朝的大抵不实,往往要由后一代人去写。”

    “《资治通鉴》里写了不少皇帝,有些皇帝糊涂得很,可他还当皇帝,真让人不可思议。”

    想到书中提到的那些皇帝的荒唐事,解鸿芬倒是露出些可爱的神色。

    “不止是中国的皇帝,在其它国家皇帝也是如此。皇帝是世袭呀,即便是他再糊涂,只是他是太子,生下来就是皇帝嘛!皇权不受制约,自然会产生荒唐事、糊涂事,正如英国的阿灵顿勋爵说那样“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败”,这看似在说官员,其实皇权亦是如此。没有制衡的皇权,所导致的是绝对的专政,而绝对的专政,最终所导致的正是帝国的毁灭。中国历史上一个个看似强大的帝国,无不毁灭于此,所以,我们才吸取教训,建立了共和制!”

    看一眼似有所思的女孩,李子诚又说道。

    “我们不仅要建立共和制,而且将会在政治系统内引入竞选机制。比如现在的各级议会就是一个开始,这样能够确保决策者是一批精英。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的悲剧,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多数的情况是,有思想的人不决策,决策的人没有思想。有脑子就没位子,有位子就没脑子。而西方。嗯!比如美国正好相反,他的宝塔尖体制,通过竞争机制正好把一批精英弄上去了。因此。第一,他不犯错误,第二,他少犯错误,第三,犯了错误他能很快改正错误。而反观我们呢?我们的历史上很多时候,却是在犯错误,这是第一。第二,常犯错误。第三,犯了错误很难改正错误。”

    听着总理的感叹。解鸿芬以表示赞同之后,又接连请教了几个问题,随后解鸿芬又向李子诚请教了一个问题:

    “王安石与司马光既是对手,又是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儿?”

    “这两个人在政治上是对手,王安石要变法。而司马光反对。但在学问上,他俩还是好朋友,是相互尊重的。他们尊重的是对方的学问,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不能因政见不同,连人家的学问也不认帐了。但,对于我们来说,真正要学会的东西却是,政治并非非生即死的东西,在这一点上,《资治通鉴》可以给予警示,但绝不能学习,中国的政治史,永远都是非生即死的争斗,一味的打倒对方,甚至夺去对方的生命,恰恰无视了政治本身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事实上,正是因为看了这部《资治通鉴》才使得李子诚找到了中国特色政治活动的根源。

    “没有冲突,就没有政治;没有妥协,政治就只能以暴力冲突收场。民主政治不能取缔冲突,但是可以化解冲突,变恶性冲突为良性冲突。民主政治正是妥协中炼成的,以冲突始,以妥协终。其实,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妥协也是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